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7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44篇
  5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3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系膜分型对直肠癌手术的重要影响。方法 2005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直肠癌(肿瘤据肛门5.0cm以上)患者500例,观察乙状结肠的系膜分型与直肠癌手术方式、术后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 360例患者为乙状结肠左侧腹膜呈点状融合即Ⅰ型,系膜血管边缘弓基本没有变异,血供好,全部行Dixons术,术后吻合口漏6例;92例患者乙状结肠系膜与左侧腹膜呈线状融合即Ⅱ型,系膜血管弓有变异,系膜血供较差,行Hartmann术6例,行Dixons术86例,术后吻合漏12例;48例患者乙状结肠左侧及右侧系膜与后腹膜均呈线状融合即Ⅲ型,系膜血管弓有明显变异,系膜血供最差,行Hartmann手术16例,行Dixons术32例,术后吻合漏8例。结论掌握好乙状结肠系膜分型,术者能提前预知手术方式,降低手术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经肝脏胆肠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30例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采用经肝脏胆肠引流,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放置T管,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周围渗液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两组术后进食时间,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肝脏胆肠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马洪波  黄涛  韩风  陈伟瑜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780-2781,278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4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54例,采用原位杂交显色法(IHCABC法)分析TGF-β1和Smad4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和半定量情况。结果肝癌组织中Smad4蛋白高表达率(38.9%)低于癌旁组织(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9,P=0.01)。肝癌组织中TGF-β1和Smad4蛋白高表达率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45岁为界,肝癌组织中TGF-β1和Smad4蛋白高表达率在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期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增加,TGF-β1和Smad4蛋白高表达率升高。结论肝癌组织中Smad4蛋白高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TGF-β1和Smad4蛋白高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而与病理分期和年龄增长(≥45岁)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介绍并比较几种重复测量设计样本含量的估算方法。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分别采用PASS 11,stata统计学软件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计算其所需样本含量。结果:对同一案例,PASS 11软件中Compound Symmetry法需27例,AR法需19例,Banded法需12例,Simple法需6例;Stata软件中post法需27例,change法需13例,ancova法需10例;公式计算结果为14例。结论:PASS 11,stata统计学软件可以方便地用来估计重复测量设计的样本含量;正确分析研究设计性质并针对性地设置软件中对应参数是获得合适估计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蜂毒素(melittin,Mel)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SD大鼠成骨肉瘤UMR-106细胞株建立骨肉瘤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将18只裸鼠随机等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Mel组和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的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瘤体 CD31、CD105、PCNA 蛋白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Mel抑制骨肉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结果 Mel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分别为42.98%和39.03%,Mel能明显抑制CD31、CD105标记的血管生成密度,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Mel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呈正相关及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Mel具有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76.
microRNA(微小RNA)是一类长度为17-25nt的单链非编码RNA,能够识别特定的目标mRNA,并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血液、粪便及大肠癌组织中的microRNA可以辅助诊断大肠癌和预测疾病复发。特异microRNA的过度表达或沉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组织和血液中特异microRNA的表达不同,提示了其在大肠癌早期发现和筛检中的应用前景。众多研究提示,microRNA与大肠癌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有关。此外,mi-croRN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明其可能是重要的基因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分析循环中VEGF浓度在血清和血浆中的差别,及其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从20例未曾接受过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取血清和血浆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浓度做自身对照比较。同时分析血小板计数与血清VEGF和血浆VEGF的相关性。结果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血浆VEGF(P=0.000,Z=-3.920),血清和血浆VEGF浓度显著正相关(R=0.883,P=0.000)。血清、血浆VEGF浓度均与血小板计数正相关(R=0.652,P=0.002;R=0.487,P=0.029),血浆VEGF浓度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较弱。结论由于受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小,血浆VEGF可能更适于监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 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 [(5.3~13.1)×106/kg]。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 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剂量VP16和G-CSF 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对老年cT 1N0M0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2004~2015年间年龄≥75岁的cT 1N0M0食管癌病人。入组病人分为两组:内镜治疗组(ET组)和食管癌切除术组(ES组)。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人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入组病人471例,ET组257例(54. 6%),ES组214例(45. 4%)。2004~2009年间到2010~2015年间,内镜治疗的应用增加(47. 8%和60. 8%),而手术治疗的比例下降(52. 2%和39. 2%),两个时间段比较,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个时间段的5年OS(27. 4%和52. 0%)和CSS(58. 1%和78. 6%)均随时间的进展而提高(P 0. 05)。ET组、ES组总的5年OS(26. 0%和38. 2%)、CSS(65. 0%和61. 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治疗相对于内镜治疗并没有改善病人的5年OS(HR:0. 763,95%CI:0. 573~1. 018,P 0. 05)和CSS(HR:0. 991,95%CI:0. 648~1. 516,P 0. 05)。结论老年早期cT 1N0M0的食管癌病人内镜治疗可行,且不影响此类病人的5年OS和CSS。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肌动蛋白凝胶蛋白(transgelin,TAGLN)及肌动蛋白凝胶蛋白2(transgelin2,TAGLN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9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GLN和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AGLN、TAGLN2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GL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7%(54/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8.2%(3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GL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均<0.05);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7%(62/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5%(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GL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 TAGLN蛋白表达与TAGLN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19,P=0.03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远处转移、TAGLN和TAGLN2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和TAGLN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TAGLN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表达、TNM分期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