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9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本院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趋势,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2018年本院门诊、住院病人,共9050例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四年中,本院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有所上升,但是总体耐药率基本不变(平均35.03%)。单耐药的耐药率有所下降(〖XC小五号.EPS;P〗=13.76,P=0.003),而耐多药和一线4种耐药的耐药率有所上升(耐多药〖XC小五号.EPS;P〗=19.84,P<0.001;一线4种耐药〖XC小五号.EPS;P〗=18.97,P<0.001)。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阿米卡星和丙硫异烟胺的耐药率都有所上升(分别为〖XC小五号.EPS;P〗=12.57,P=0.006;〖XC小五号.EPS;P〗=17.02,P=0.001;〖XC小五号.EPS;P〗=13.68,P=0.003;〖XC小五号.EPS;P〗=25.60,P<0.001;〖XC小五号.EPS;P〗=12.82,P=0.005;〖XC小五号.EPS;P〗=11.19,P=0.011)。结论 单耐药减少,但耐多药和任意药物的耐药率增加,显示结核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合理治疗和管理患者,并加快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结核病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黏度变化,采用临床症征评分(VD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两组静脉功能、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卧床10 d内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 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bg、D-D及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D评分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DVT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可有效改善结核病患者凝血功能、静脉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3.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91-1693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老年肺结核患者130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老年人肺结核病常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纳差、乏力;痰涂片抗酸染色法、Gene Xpert MTB/RIF、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24.46%(37/130)、48.46%(63/130)、54.61%(71/130);原发性肺结核1例(0.77%),血行播散性肺结核4例(3.08%),继发性肺结核125例(95.15%),合并支气管结核4例(3.08%),病灶以浸润和坏死为主,30例(23.85%)合并空洞形成。病灶分布以多叶段累计多见(79例;60.77%),下肺累及占54例(41.54%);合并低蛋白血症41例(31.54%),合并贫血29例(22.31%);90例(69.23%)合并其他疾病,包括肺部感染、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肺疾病、冠心病、颅脑血管性疾病、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矽肺;肺外结核少见,合并脊柱结核1例(0.76%),肾结核1例(0.76%);误诊为肺炎27例;130例患者均接受抗结核治疗,起始方案均为HRZE,115例(88.46%)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例出现全身严重过敏终止治疗,1例严重肝损害+胃肠道反应;发生药物性肝损害例20例(15.39%),白细胞减少症例7例(5.38%),药物性皮炎例4例(3.08%),高尿酸血症23例(17.69%),胃肠道刺激30例(23.08%),血小板减少症1例(0.77%)。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主要以咳嗽、发热为主,病灶以多叶段为主,多有合并疾病,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Ⅰ期双侧局限性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2017年间我院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双侧结核性脓胸150例,分为一期手术组(简称“一期组”)和分期手术组(简称“分期组”)各75例,并顺利施行胸膜剥脱术。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左右侧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焦虑状况及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分析一期组和分期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肺功能测定结果均按“测定值/正常预计值×100%”表示,所获得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一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28.2±159.4) mL、术后3 d引流量为(1 312.3±62.7) mL、左右侧拔管时间为(6.4±1.5) d、(6.5±1.5) d,与分期组的(731.3±151.0) mL、(1 293.7±60.5) mL、(6.3±1.5) d、(6.3±1.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组的术后哌替啶用量(15.3±1.2) mg、状态焦虑评分(40.5±2.0)、术后住院时间(11.1±1.9) d、手术及术后总费用(24 351.3±1 254.3) 元与分期组为(20.2±1.5) mg、(44.6±2.3)、(17.7±1.3) d、(30 446.2±1 406.9) 元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一期手术组中,术前、术后3个月肺功能检测指标比较,包括FVC分别为(71.40±3.70)%、(91.20±4.60)%、FEV1分别为(63.20±2.40)%、(84.80±2.60)%、PEF分别为(64.00±2.60)%、(72.40±2.70)%、MVV分别为(62.10±3.70)%、( 84.70±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局限性结核性脓胸行一期手术,安全有效,一期组患者的术后哌替啶用量、状态焦虑评分、住院时间及费用优于分期组。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结核病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现状,为规范静脉治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所结核病专科医院665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565例(84.96%)患者使用头皮钢针进行输液治疗,其中451例(79.82%)穿刺部位在手背。留置针主要的穿刺部位是前臂(44.12%)和腕关节(29.41%),输液连接工具88.24%为肝素帽。PICC有14例(66.67%)患者使用无针接头。35例(35.00%)患者敷贴标签无日期签名。26例(38.24%)患者留置针胶布覆盖穿刺点。结论结核病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现况不尽人意,管理人员应强化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理论和技术培训,加强静脉治疗质量监控,加快培养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以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4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787-178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全血)-干扰素释放试验(QFT-GIT)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与5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分别用ELISPOT和QFT-GIT两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ELISPOT检测和QFT-GI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ELISPOT检测的准确性明显大于QFT-GIT检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LISPOT和QFTGIT两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用于结核性胸膜炎均有较好的诊断结果,但ELISPOT的准确性更高,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放疗对肝细胞癌(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167例肝癌伴门静癌栓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51例,介入治疗组116例,采用mRECIST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比较联合治疗组与介入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平衡协变量,比较PSM匹配后两组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分析放疗是否增加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51例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6例(5.9%)患者癌栓完全缓解,14例(27.4%)部分缓解,27例(52.9%)稳定,4例(7.8%)进展;1年生存率37.8%,中位生存期9.6个月.116例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完全缓解,18例(15.5%)部分缓解,48例(41.4%)稳定,50例(43.1%)进展;1年生存率11.0%,中位生存期6.8个月,该组患者病灶缓解率和生存率均低于联合治疗组(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联合治疗是预后独立预测保护因素(HR=0.425,P<0.001).通过1:1 PSM匹配后,51例联合治疗组和51例介入治疗病例纳入研究,匹配后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别更均衡(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生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放疗可以改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预后,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通过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 MDR-TB)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进行比较,提高临床医生对耐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方法西安市胸科医院32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DM+)组60例(18.6%);不合并糖尿病(DM-)组262例(81.4%)。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肝病、既往治疗史、影像学病灶累计肺野数(<3或≥3)、有无空洞、耐药特征、治疗结局、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结果 DM+组男性占91.7%,高于DM-组70.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平均年龄(48.6±11.8)岁高于DM-组(34.3±14.8)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BMI高于D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DM+组出现空洞的概率高于D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合并肺外结核的概率高于DM-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在初复治、影像学病灶累积肺野数(<3或≥3)、是否合并肝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 FQs)、阿米卡星(Amikacin, Am)[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FQs+ Am(Cm)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局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初复治、病灶累计肺野数等因素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及病灶累计肺野数与治疗结局密切相关(P<0.05)。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85/217);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0/53),DM+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M+组3个月痰菌阴转率80.0%(32/40),DM-组阴转率85.6%(149/1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结论 DM+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相对较大,要根据患者体重给与足量结核药以避免出现血药浓度降低引起治疗效果不佳。DM+患者更容易出现影像学肺部空洞,肺外结核病增多情况,在临床上要警惕随时出现大咯血可能,注意周身多器官结核的排查。  相似文献   
49.
黄大业  张潍  郭琪 《现代肿瘤医学》2016,(13):2055-2058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肺结核患者及健康人群 T 淋巴细胞相关蛋白(T -lymphocyte maturation -asso-ciated protein,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进一步探讨血浆 MAL 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肺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肺癌与肺结核疾病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methylation special PCR,MSP)方法,检测75例肺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和对应的血浆标本及58例肺结核组织标本及对应的血浆标本的 MAL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群的血浆标本 MAL 甲基化状态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 MAL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8.7%(59/75)和2.7%(2/7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肺癌和肺结核组织中 MAL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8.7%(59/75)和3.4%(2/5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患者与肺结核患者对应的血浆中 MAL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73.3%(55/75)和1.7%(1/58),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浆标本中未发现 MAL 基因甲基化改变;肺癌组和肺结核组分别与健康人群组比较,肺癌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 <0.001),而肺结核组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异(P =0.47)。组织标本和血浆标本的检出率具有一致性(P >0.05)。根据病理类型、TNM分期、性别、吸烟史等对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MSP 法检测血浆 MAL 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对于鉴别肺癌和肺结核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探讨培养分枝杆菌时同步筛检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依R菌)临床意义及价值. 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3月所采集530例临床标本进行培养使用利福平浓度100μg/mL罗氏(L-J)培养基建立依R菌筛查系统,将待分离培养分枝杆菌平行接种于罗氏对照空白培养基(L-J)与L-J R100培养基中分别培养,依照培养基选用种类分别分成L-J R100、L-J、BD960 3组, 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L-J R100培养基检出76例阳性结核分枝杆菌,且皆为依R菌,菌株粗大,生长良好,L-J R100阳性菌株所占比例为14.34%,L-J阳性菌株所占比例23.21%, BD960阳性菌株所占比例为52.83%. 结论 培养分枝杆菌时同步筛查依R菌能得到绝对依赖菌株,可提高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可最快速度判断阳性菌株耐药性及是否对利福平具依赖性,该方法 可靠易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