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616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06篇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J波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 400例我院住院患者的心电图,对出现J波的58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88例心血管病与4 712例非心血管病患者中出现了J波分别为14例与44例(2.03%vs 0.93%,P<0.01)。J波合并心律失常者4例,占J波发生率的6.89%,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且近期预后均良好。J波呈顿挫型11例,尖峰型47例,心血管病患者分别占54.55%(6/11)和17.02%(8/47)(P<0.01)。结论 J波为常见的心电现象,尖峰型J波且常伴发于早期复极综合征者多属正常变异心电图,顿挫型J波或驼峰型J波且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多属于异常J波,应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COVID-19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VMD)之间高共患病率和死亡率,及其潜在的心血管损伤风险,为其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最新研究发现:高龄状态、免疫功能缺陷、炎症因子风暴及氧化应激损伤等是二者高共患病率的潜在机制;病毒直接侵袭、心肌氧供需失衡以及血管内皮与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是COVID-19患者心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此外,SARS-CoV-2细胞膜受体ACE2在各脏器与循环系统中的表达水平,不仅介导病毒对脏器直接侵袭损伤,还可参与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平衡的调节,从而影响患者COVID-19易感性与预后结局。本文将就COVID-19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上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探讨SARS-CoV-2引起心血管损伤机制,以期为COVID-19合并CVMD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有关心力衰竭的治疗有许多新的进展。合理使用这些治疗措施,可使一些所谓的“难治性心衰”获得满意的疗效。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滨州医学院张文博副教授组织笔谈,邀请了省内外专家、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交流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陕西省地区级城市中心医院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相关科室医师对哮喘知识的了解程度,旨在评估前期哮喘协作组在医师教育方面的成果,为陕西省下一步的医师教育工作部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省的6个地区级城市中各选取一所三级医院,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2007年10月至12月门诊医师对哮喘知识的知晓程度,涉及专业包括呼吸内科、综合内科、儿科和急诊科。调查内容包括哮喘发病机制、防治知识、2006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及相关组织结构等。结果收回调查问卷187份,呼吸内科、综合内科、儿科和急诊科分别占29.9%、23.0%、26.7%和20.3%。①在对哮喘相关组织的了解方面:58.9%~62.5%的呼吸内科医师对哮喘相关指导机构很清楚,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但仍有10.7%的呼吸内科医师不知道GINA的含义。知道世界哮喘日的医师已占到87.6%;②在2006版GINA内容方面:认识到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本质的医师为69.9%,其中呼吸内科医师最高为78.6%,综合内科医师最低为55.8%。了解按控制水平分类的呼吸内科医师为69.6%,远远高于其他专科。54.8%~75.0%的医师认识到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在哮喘防治中的重要地位。但只有7.1%、42.9%的呼吸内科医师清楚哮喘控制测试、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在哮喘管理中与救治中的作用。清楚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需与ICS联用的医师只有37.8%。了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控制药物的已达52.0%~76.4%。仍有51.9%的医师认为医院自产的过敏原提取物能够用于临床脱敏治疗。只有35.3%的医师知道肺功能检测能做为确诊哮喘的重要依据。12.3%的医师认为口服是最佳的给药途径。20.9%的医师表示不会用药物吸入装置,19.3%的医师表示没见过。42.2%的医师表示近三年曾参加过哮喘知识新进展的教育或研讨会。54.5%的医师表示为每位接诊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K-ras基因、BRAF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CRC)不同病变中的特点,从而探索CRC基因治疗的靶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30例CRC患者肿瘤标本的K-ras基因、BRAF基因突变情况,并按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在所有CRC患者中为36.15%(47/130),其在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结肠癌患者[47.62%(30/63)vs 25.37%(1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1,P0.01),直肠癌患者Gly12ASP位点的突变率显著高于结肠癌患者[46.03%(29/63)vs 26.87%(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7,P0.05);在Ⅰ+Ⅱ期CRC患者中的突变率显著低于Ⅲ+Ⅳ期CRC患者[15.28%(11/72)vs 62.07%(3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9,P=0.000)。BRAF基因突变率在所有CRC患者中为6.92%(9/130),其在结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直肠癌患者[11.94%(8/67)vs 1.59%(1/63),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BRAF基因突变率在CRC患者术前血清CA199水平升高者明显高于水平正常者[11.59%(8/69)vs 1.64%(1/61),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K-ras基因突变率与具体的病理学特征如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等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在CRC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较BRAF基因突变更为常见,且直肠癌患者较结肠癌患者更易表现为K-ras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率越高,CRC患者的TNM分期就越高;K-ras基因上Gly12ASP位点的突变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CA199水平可作为BRAF基因突变的标志性物质。K-ras和BRAF基因突变靶点的相关研究有望为CRC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6.
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s,VHFs)是一类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沙粒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目、黄病毒科和披膜病毒科的部分包膜RNA病毒引起。这类疾病具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重症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低血压休克、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多种病毒性出血热属人兽共患病,但在动物宿主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可形成自然疫源地对人类活动构成威胁。固有免疫在机体识别和抵御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其中模式识别受体又是固有免疫反应的起始环节。因此,深入研究模式识别受体在病毒性出血热感染发病中的作用,对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及研发药物、疫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模式识别受体在病毒性出血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发展趋势,可供后续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 Ⅱ)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H/R组、CaMK Ⅱ抑制剂KN-93+ H/R组和KN-93组.H/R组是对H9c2心肌细胞进行缺氧4h,再复氧6h处理;后两组是先用KN-93(终浓度1μmol/L)预处理2h后再进行/不进行H/R损伤.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细胞坏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3、磷酸化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蛋白(pMLKL)和pCaMK Ⅱ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RIPK3、pMLKL和pCaMK 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H/R组比较,KN-93+ H/R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I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RIPK3、pMLKL和pCaMK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KN-93组的各项指标与Contro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aMK Ⅱ可通过程序性细胞坏死通路加重H9c2心肌细胞的H/R损伤.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测脂多糖(LPS)是否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发生内质网应激.方法 体外培养HPDLF,分别用LPS(0.1、1、10 μg/mL)刺激0、3、6、9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HOPmRNA表达水平,通过RT-PCR检测XBP1mRNA表达水平及剪切活化情况.结果 LPS作用HPDLF3 h后GRP78、CHOP、XBP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其中XBP1mRNA表达水平在6h达到高峰,并且出现活化的剪切形式XBP1s,而GRP78、CHOPmRNA表达水平持续上调.结论 LPS作用HPDLF后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且存在浓度和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随着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建立,大型综合医院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功能定位日益凸显,来诊的口腔癌患者常伴有全身情况复杂的系统性疾病,传统的单一诊疗模式难以达到医疗需求。为此,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癌患者的MDT,组织专家制订了本专家共识,对诊疗流程、常见系统性疾病的诊治等给出了规范化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 4(OLFM4)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就诊于西安市红会医院的 13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及 14例确诊为骨关节炎病人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 27例病人的关节滑膜组织中 OLFM4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LFM4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滑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 10例,阴性 3例)相对高于骨关节炎病人(阳性 1例,阴性 13例)(P<0.05),且结合病人临床特点可知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标本中 OLFM4表达与病人类风湿因子表达相关(P<0.05)。结论 OLFM4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滑膜组织中表达增高,与类风湿因子表达相关,提示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 OLFM4的检测或许有助于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新的诊断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