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患者男,42岁。因发热17d,头痛,呕吐10d,于2004年8月11日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患者于2004年7月23日外出旅游后出现咽痛,咳嗽,发热,体温38.5℃,7月28日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咽痛,咳嗽好转,但出现头胀痛,以双侧颞部为重,并出现2次非喷射性呕吐,未予以特殊处理。8月5日头痛,呕吐加重,出现烦躁,不能行走,  相似文献   
22.
患者,女,50岁。躯干红斑、脓疱,伴剧痒1个月。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层下水疱,棘细胞海绵水肿,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棘细胞间IgG沉积。患者3个月前被诊断为晚期宫颈癌。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ox M1(forkhead box M1)表达情况。方法寻常性银屑病及正常对照标本各30例,采用En 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Fox M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减低,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染色强度显著增高(Z=-4.965,P=0.000,P0.05)。结论 Fox M1可能与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皮肌炎临床特点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儿童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0例成人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除1例儿童患者,所有患者首发症状均为皮疹、面部红斑;儿童患者出现Gottron’s丘疹者90%,成人67%;儿童患者钙盐沉积7%;儿童患者累及心血管系统7%,成人为23%;儿童患者无肿瘤发生,成人发生肿瘤13%。儿童和成人患者肌酶阳性检测率高低均依次为LDH、羟丁酸酶、CK-MB、AST、CK;儿童和成人患者磁共振检测阳性率均超过80%。儿童和成人患者中各有2例死亡。结论儿童皮肌炎与成人皮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儿童患者首发症状中皮疹、Gottron’s丘疹更多见,心血管病变及恶性肿瘤少见。磁共振检查有助于皮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53例儿童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加强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1年至2012年的53例病史资料完整的J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近期随访情况。结果:53例患儿中面部水肿性红斑发生率达98%,Gottron丘疹为89%,甲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为30%,钙盐沉积为6%。肌力检测下降者有66%;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异常升高达70%;肌电图检测率为57%,其中73%者结果异常;肌肉活检检测率为10%,结果均为异常;MRI检测率为42%,检出异常者占78%。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激素治疗,其中40%加用了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后好转。24例平均随访7.7年,其中75%的病例症状部分缓解。结论:MRI检查能灵敏而无创地显示出JDM的肌肉病变。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可减少患者激素的用量,且应用相对安全。JDM病程大多为慢性,需要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消银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展期血热型轻/中度(PASI评分 < 10)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和对IL-17、IL-22、TNF-α水平影响。方法 60例进展期血热型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口服,2组同时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另选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PAS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h17细胞、TNF-α、IL-22、IL-17水平。结果 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在Th17细胞水平及血清IL-17、IL-22和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为(1.83 ± 1.28),对照组为(2.91 ± 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在PAS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Th17细胞及血清IL-17、IL-22和TNF-α水平在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存在异常,消银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对此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7.
RANTES在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银屑病皮损局部T淋巴细胞高度浸润的原因,并分析了趋化因子RANTE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培养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微孔小室实验检测其上清液对T淋巴细胞的趋化功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RANTES的表达。结果: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对T淋巴细胞的趋化能力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其分泌的RANTES水平也高于正常人。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T淋巴细胞的大量浸润,部分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具有较强的趋化T淋巴细胞能力,而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中高表达的RANTES可能是发挥此作用趋化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因子和黄芩甙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甙治疗银屑病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TNF-α、IFN-γ和IL-8刺激,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成纤维细胞表达iNOS情况,并观察黄芩甙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未受到细胞因子刺激时成纤维细胞不表达iNOS;TNF-α(终浓度1000U/mL)、IFN-γ(200U/mL)、IL-8(200pg/mL)单独或分别组合后刺激成纤维细胞24h后的蛋白分析显示:单独TNF-α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表达较弱iNOS,而IFN-γ或IL-8处理未显示该效应,联合TNF-α、IFN-γ和IL-8显示增强的诱导iNOS表达作用,免疫组化有强染色区,位于胞浆近胞核处;50μg/mL黄芩甙能够抑制细胞因子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iNOS。结论黄芩甙能够抑制细胞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的iNOS蛋白表达,减少NO的产生,发挥抗炎和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用PCR法快速鉴定22种(23株)深部真菌病致病菌种。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的真菌通用引物ITS4与ITS86对22种(23株)深部真菌病致病菌种的菌悬液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ABI PRISM^TM377测序仪及基因扫描分析软件精确测定片段大小,与对照组——相应菌种采用传统方法抽提DNA后扩增片段的扫描分析结果相对照。结果 ①17种致病菌种菌悬液经ITS4、ITS86扩增出单一的片段(除了构巢曲霉和黑曲霉、白念珠菌和类星形念珠菌、裴氏着色真菌和皮炎外瓶霉片段长度相同)。②菌悬液扩增片段的扫描分析结果与其DNA扩增结果相近,差异无显著性。③整个检定过程仅需6h。结论 采用ITS通用引物及菌悬液PCR检测法,结合基因扫描分析技术可准确、特异、快速、敏感地检测并鉴定出22种深部真菌病致病菌种,这将有望成为快速诊断深部真菌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0.
来氟米特对角质形成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来氟米特(leflunomide)是一种新型的抗炎及免疫调节药物,具有独特的抗增生及抗炎作用。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能调节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因子,它的表达异常与许多皮肤病有关,如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肤肿瘤等。本研究以良性角质形成细胞株HaGaT为研究对象,观察来氟米特对表皮细胞NF-κB及其抑制蛋白 IκB-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