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自行新研制的镁合金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进口的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30根成人第5肋骨侧肋新鲜标本,行侧肋腋中线处肋骨骨折模型,分别采用AZ31B镁合金可吸收肋骨髓内钉(AZ31B组)、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刚子(PLLA组)两种内固定方法固定,运用实验应力分析手段测试各组试件的生物力学特性,并进行比较。另设正常肋骨标本组以作对照。结果(1)三点弯曲强度测量,AZ31B组接近正常标本(P〉0.05),而AZ31B组与PLLA组相差显著(P〈0.05);(2)扭转强度测量表明,AZ31B与正常标本无显著性差异,而比PLLA固定优越(P〈0.05);(3)拉伸试验表明,AZ3lB固定抗拉强度优于PLLA内固定(P〈0.05);抗拔力AZ31B明显优于PLLA内固定(P〈0.05)。结论镁合金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在强度和抗拉伸强度上均明显优于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肋骨髓内钉内固定,是肋骨内固定的理想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心脏外科患者特色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在胸心外科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患者健康教育;在胸心外科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40例为试验组,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对疾病知识、术前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事项和出院教育的知晓率,以及焦虑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住院满意程度及对疾病专科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宣教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宣教后一天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作为新的健康宣教模式,可减轻心脏病手术患者的焦虑,增加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创伤性心脏撕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NTDB)中2012年所有诊断为心脏创伤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心脏撕裂伤患者与其他心脏创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判断心脏撕裂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NTDB 2012年收入的全部830785例创伤患者中心脏创伤患者占0.41%(3387例),其中心脏撕裂伤患者有1437例(42.43%),其他心脏创伤患者有1950例(57.57%).与其他心脏创伤患者相比,心脏撕裂伤患者表现为年龄较低,白色人种、存在合并症者占比均较低,而男性、无医疗保险者、一级创伤中心及教学医院收治者、火器伤或爆炸伤及切割伤或锐器伤患者、心腔穿透性损伤者、合并胸壁穿透性损伤者、创伤性血气胸或肺挫伤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比均较高,入院时生命体征及创伤评分更危重(P均<0.01).1437例患者中467例于院前死亡,507例于院内死亡,463例存活出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无医疗保险、存在合并症、心脏撕裂伤为交通事故致伤、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5分、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合并肺挫伤、入院时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时氧饱和度<90%、入院时体温<36℃和进行开胸探查术是成人心脏撕裂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心脏撕裂伤为切割或锐器致伤、入院时呼吸频率≥20 min-1和进行心脏或心包修补术是成人心脏撕裂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1).结论 心脏创伤患者中创伤性心脏撕裂发生比例高、患者存活率低,比其他类型心脏损伤更危重,预后影响因素众多,需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4.
所谓导师制,即为被称为导师的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所负责的学员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目标是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科生导师制源于14世纪的英国,由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本科生导师制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一直被认为是这所大学成功的关键.后来,美国的哈佛大学、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纷纷仿效,并都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闻名于全世界.长期以来,我国导师制都只是针对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目前,在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也先后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2].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纵隔转移淋巴结(mediastin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N2)的降期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新辅助化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N2降期患者的预后较好,而N2是否融合对于降期与否有显著影响,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化疗一手术间隔时间和化疗方案与N2降期与否均无关。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显著改善Ⅲ期NSCLC的手术治疗效果,而单个、孤立的N2患者有可能获得更好的降期疗效,进而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6.
细胞毒性和细胞相容性是生物材料应用于临床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将胶原蛋白作为载体与羟基磷灰石混合制成人工气管的组分材料,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其细咆毒性和细胞相容性,为临床应用作前期准备。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MTT比色法评价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对培养细胞L-929的细胞形态、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溶血试验评价该复合材料是否对红细咆的功能和代谢产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不构成损害,对其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毒性为0级;溶血率为1.85%,低于5%的国家标准,在体外不引起溶血反应。实验表明,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属无毒级生物材料,其作为人工气管组分材料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应用腹腔镜技术施行腹部联合手术(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120例应用腹腔镜技术施行腹部联合手术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4年6月间进行的120例应用腹腔镜技术的腹部联合手术,其中胆囊切除联合胃手术10例;胆囊与阑尾联合切除术7例;胆囊切除联合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例;胆囊切除联合肾囊肿开窗引流术20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32例,肝肾囊肿开窗引流术6例,卵巢囊肿切除术3例;胆囊与子宫肌瘤联合切除9例;胆囊与脾脏联合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联合直肠癌根治术5例(其中开腹行Dixon手术2例);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阴道成形术11例;食管下段癌经腹腔镜胃分离术3例;肠粘连松解联合阑尾切除术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阑尾联合切除术2例。结果:120例联合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结论: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腹部联合手术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顺序,方能安全、有效地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腹部病变因减轻了本需开腹作联合手术的腹部创伤,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8.
肋骨骨折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甚为常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大部分的肋骨骨折可经保守治疗治愈,近年经过临床试验表明选择性的肋骨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恢复。本文就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材料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提出了使用可降解材料的可行性,并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可望进一步提高肋骨骨折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9.
外支架通透性对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  赵学维  徐志飞  秦雄  余咏潮 《医学争鸣》2008,29(18):1692-1695
目的:研究不同通透性外支架对抑制移植血管再狭窄作用的差别,探讨外支架的结构特性.方法:选取24只健康成年犬,游离适当长度的股静脉并与相应动脉进行替换移植,根据材料的不同(厚0.5咖的涤纶补片及厚0.4 mm和0.15 mm的聚乙醇酸(PeA)补片)制成3种不同通透性的非限制性外支架,将其包绕于移植血管,分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4,6 wk分别切取标本对比移植血管管壁厚度变化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术后4,6 wk,0.15mm及0.4 mmPGA外支架组相应管壁的内膜厚度4 wk:(45±5)mm,(43±11)mm;6 wk:(77±6)mm,(71±9)mm.中膜厚度4 wk:(48±8)mm,(42±7)mm;6 wk:(71±4 mm),(53±6)mm,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内膜厚度4 wk:(89±8)mm;6 wk:(145±9)mm;中膜厚度4 wk:(83±7)mm;6 wk:(123 4-12)mm(P<0.05).各支架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各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GA外支架组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涤纶外支架组.结论:大通透性的非限制性可降解PGA外支架能在血管移植术后显著减轻血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疗效。方法:对12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和镇痛泵组各60例,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胸部疼痛情况,术后第1、3、7、14天分别对每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结果:冷冻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时间较快,在术后第1、3、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会对肋间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患者术后肺功能可早期恢复,能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