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1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994篇
预防医学   19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44篇
  2篇
中国医学   75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下定向穿刺置管联合血肿外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4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接受ICP监测下定向穿刺置管联合血肿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后2周临床疗效、手术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昏迷评分(GCS),采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价术后4周依赖程度,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GCS评分及术后ADL依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监测下定向穿刺置管联合血肿外引流术疗效显著,对术后病情评估、预后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减少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目的研究前臂纵向不稳定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12具新鲜冷冻尸体上肢标本制成生物力学模型,固定于MTS858型生物材料实验机上加载恒定100N的轴向负荷,测试不同解剖状态对桡骨纵向位移及前臂纵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单纯切断骨间膜对前臂的纵向稳定性影响甚微。切除桡骨头,前臂的纵向稳定性降低,桡骨向近端移位明显,再切断骨间膜,将使上述改变加重。结论桡骨是维持前臂纵向稳定的主要结构,前臂骨问膜是次要稳定结构。桡骨头切除后骨间膜损伤是前臂纵向不稳定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Endobutton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应用Endobutton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7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4~45岁,平均35岁.根据Young骨盆骨折分型:APCⅡ型6例,APCⅢ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 13 d,平均8d. 结果 本组7例患者耻骨联合复位均满意,固定坚强、牢固,术后测量耻骨联合距离为4~5 mm.7例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根据陈坚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1例患者出现耻骨联合后区轻微疼痛. 结论 Endobutton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及能术后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7.
自拟马钱五香散穴位敷贴治疗网球肘2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马钱五香散穴位敷贴配合自我按摩治疗网球肘208例,取得明显效果,且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68例,女性140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3.1岁,以45~56岁最多(150例占72.1%);干部25人,工人92人,农民41人,居民50人;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10年,平均病程0.93年,<1年者152例,占73.1%。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8例。  相似文献   
98.
<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结外表现较为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以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为首发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报道两例首诊误诊为结核病的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NHL,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流行病学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肝硬化大鼠高动力循环状态下肠屏障完整性的维持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肝硬化模型组10只、大黄素干预组10只,模型组与干预组予500m L/L四氯化碳(3m L/100g)皮下注射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3m L/100g)皮下注射,均为8周。干预组制模第15天起予大黄素(5mg/m L,5m L/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相当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1天1次。8周后处死大鼠,行墨汁推进试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测定门脉压力,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取末端回肠组织及肝脏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肠黏膜TUNEL凋亡检测。结果 (1)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P<0.05)。(2)门脉压力:模型组(13.73±1.81)mm Hg,较对照组(5.64±0.88)mm Hg显著升高(P<0.05),大鼠明显处于高循环状态;干预组门脉压力(10.25±1.47)mm Hg,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3)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ALP)水平:模型组[(594.22±317.82)U/L,(1008.33±778.70)U/L,(6.00±5.29)μmol/L,(802.78±396.94)U/L]较对照组[(60.20±21.30)U/L,(149.80±43.03)U/L,(1.00±0.44)μmol/L,(196.20±31.29)U/L]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292.20±140.12)U/L,(350.40±173.35)U/L,(2.49±1.10)μmol/L,(552.20±303.37)U/L]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ALB模型组(16.29±1.26)g/L较对照组(23.42±1.56)g/L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18.89±1.02)g/L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4)肠道黑染百分比:模型组(68.05±2.09)%,较对照组(81.68±3.15)%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74.50±4.28)%,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5)肠黏膜凋亡小体:模型组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大黄素干预后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下降。结论大黄素对肝硬化大鼠高动力循环状态下肠屏障完整性有较好的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Ⅰ期行前路小切口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病椎置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82例腰椎结核患者,男50例,女32例;年龄17~84岁,平均50.5岁。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9例,行Ⅰ期前路小切口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B组33例,行Ⅰ期前路传统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对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Frankel分级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8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4例(A组3例,B组1例)前路手术对侧腰大肌脓肿增大,行二次手术排脓后治愈。余78例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切口疝、脑脊液漏、脊柱结核复发等发生。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肛门排气时间A组较B组早,术后VAS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ESR和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根据病椎的破坏程度采用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