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50例,应用自身对照法,采用配偶或第三方个体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检测和记录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封闭抗体(HLA-DR抗体)的变化及妊娠成功率。结果符合入组条件321例,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195例(60.75%),2个疗程后累计转为阳性315例(98.13%);封闭抗体转为阳性患者中309例(98.09%)妊娠成功,6例封闭抗体持续阴性者仅3例妊娠成功。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封闭抗体检测对评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妇科门诊收治的8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低剂量组、标准组,各42例。低剂量组予低剂量雌激素联合天然黄体酮治疗,标准组予标准剂量雌激素结合天然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L2~L4椎体骨密度、血清促卵泡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标准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下降较低剂量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水平降低,雌二醇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标准组雌二醇水平较低剂量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L2~L4椎体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标准组L2~L4椎体骨密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标准组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两组钙、磷、钙/肌酐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的雌激素联合黄体酮均可升高雌二醇水平,有效增加围绝经期的骨密度,影响骨代谢,且标准剂量雌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疾病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病例资料整群选取于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肛周脓肿疾病患者65例,根据掷硬币法,分为2组,一次性根治组(33例)和传统术式组(32例)。传统术式组采取常规手术形式,一次性根治组采取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就两组患者肛周皮肤复常时间、肛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治疗总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一次性根治组手术治疗总效率93.94%高于传统术式组75.00%,χ2检验呈P<0.05。一次性根治组患者肛周皮肤复常时间、肛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74±1.85) min、(6.02±0.53) d、(8.52±2.92) d,均短于传统术式组的(6.14±1.91) min、(8.98±1.72) d、(11.26±3.57)d,t检验呈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肛周脓肿症状,加速肛周皮肤和肛门功能复常,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科 《临床医学》2000,20(10):48-49
产后DIC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本文总结我院1985年~1999年发生的15例产后DIC治疗经验,以回顾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15例年龄在22~35岁。  相似文献   
15.
张科 《临床医学》2000,20(6):57-58
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临床误诊率一直较高。本研究回顾我院78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1995年4月~1999年10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全切术74例,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病理诊断标准按陈志年等标准进行评定。 1.2 发病情况:78例患者中,年龄30~52岁,平均42.5岁,有生育史者76例(97.4%),原发不孕2例,继发不孕5例,有剖宫产史者10例(12.8%),有人工流产史者62例(79.5%),置宫内节育器者  相似文献   
16.
腹式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院自 1999年开展腹式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们对良性疾病6 5例有子宫切除指征者采用了经腹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作为研究组 ,随机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术式切除子宫的6 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病种、子宫大小及盆腔粘连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术前所有病例都作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 ,40岁以上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分段诊刮排除子宫恶性病变。1 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和麻醉同传统子宫切除术 ,研究组采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 2横指横纹处横形小切口 …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9年开展腹式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我们对良性疾病65例有子宫切除指征者采用了经腹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术式切除子宫的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病种、子宫大小及盆腔粘连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术前所有病例都作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40岁以上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分段诊刮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9,(2):117-119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序贯给药对宫腔粘连(IUA)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IUA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40例,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后者47例,TCRA后继续进行雌孕激素序贯给药治疗3个月,两组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积、临床疗效及子宫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子宫内膜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并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容积大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粘连发生率为2.13%(1/47),对照组的再粘连发生率为25.00%(1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5,P<0.01)。结论 TCRA后继续进行雌孕激素序贯给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行TCRA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医护人员不良孕产史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积极有效地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对我院在职已婚女性医护人员孕产史进行调查,发现曾有不良孕产史者共计89人,占调查人数的40%.结果: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女性医护人员中,先兆流产者49人,稽留流产者12人,不孕症10人,胎儿畸形2人,死胎2人,胎儿生长受限6人,早产8人.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女性医护人员生育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导致失眠的主要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