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5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272篇
耳鼻咽喉   20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209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490篇
内科学   628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133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907篇
预防医学   1007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775篇
  12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268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41~79岁。病人完成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廓清后,显露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根据肿瘤部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或者全胰腺切除术,并完成海德堡三角区域内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右半周骨骼化,胰体尾切除术时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左半周骨骼化,全胰腺切除术时原则上需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全周骨骼化,手术均彻底清除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夹角处的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2)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30例病人均行开腹手术,其中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例行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16例病人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3例联合左侧肾上腺切除术。30例病人中,5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范围为1.00周,8例为1.25周,8例为1.50周,9例为1.75~2.00周。16例病人离断胃左静脉,14例保留胃左静脉。3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87 min(165~4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75 mL(50~800 mL)。9例病人术中输注红细胞或冰冻血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肿瘤长径为3.4 cm(1.2~7.3 cm),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0枚(9~35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枚(0~19枚)。30例病人中,20例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10例为低分化。9例病人环周切缘为R0切除,17例为切缘1 mm R1切除,4例为R1切除。术后病理学T分期:30例病人中,3例为T1期,18例为T2期,5例为T3期,4例为T4期。术后病理学N分期:30例病人中,9例为N0期,13例为N1期,8例为N2期。术后病理学TNM分期:30例病人中,2例为Ⅰa期,2例为Ⅰb期,3例为Ⅱa期,11例为Ⅱb期,12例为Ⅲ期。(2)术后恢复情况:30例病人中,2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6例,Ⅱ级并发症9例,Ⅲa级并发症3例,Ⅴ级并发症2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1.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0,清扫1.25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1/8,清扫1.5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4/8,清扫1.75~2.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9/9,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离断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5/16,保留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1/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病人中,19例行术后辅助化疗;28例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8~68 d);2例病人死亡。3例病人术后9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3)随访情况:28例出院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随访期间,1例局部进展期病人发生局部复发,9例病人发生肝转移(4例可切除胰腺癌、4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1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1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17例病人无瘤生存。结论海德堡三角清扫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术肿瘤根治程度较高,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稍高,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建议对选择性病例行新辅助治疗后在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分布及与耐药性的交互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2020年外科手术患者125例,其中采用回收式自身输血的患者73例(自身输血组),异体输血的患者52例(异体输血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PCR检测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对两组患者病原菌分离株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交互关系。结果异体输血组52例患者共分离出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4.00%(17/50),革兰阴性杆菌占48.00%(24/50),真菌占18.00%(9/50);自身输血组73例患者共分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1.15%(19/61),革兰阴性杆菌占49.18%(30/61),真菌占19.67%(1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组术后各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fimH、traT、aerJ、Einv、papGⅢ、pAI、cnf1、fyuA、cnf2、papC、papG、hlyA检出率均高于自身输血组(P<0.05);异体输血组病原菌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氨节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自身输血组(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数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分布数均与耐药性有相关性(r=0.336,0.427,均P<0.05)。结论异体输血组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产生的毒力因子多于自身输血组,异体输血组病原菌分离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自身输血组,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数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分布数均与耐药性有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93.
94.
95.
目的了解江苏省宫颈癌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分析检查效果,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上报的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季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并将13个地级市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2018年,全省共为2096188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癌检查,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作为宫颈病变初筛方法者占95.65%,苏南高于苏中、苏北高于苏中和苏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阴道镜可疑或异常检出率为51.21%,苏南高于苏中和苏北、苏中高于苏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组织病理学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腺癌及宫颈癌检出率为27.18%,苏中高于苏南与苏北、苏南高于苏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全省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为361.84/10万,苏中高于苏南与苏北、苏南高于苏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全省宫颈癌检出率为27.72/10万,苏中高于苏南与苏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宫颈癌早诊率为95.49%,苏南高于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江苏省宫颈癌检查项目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应进一步扩大检查项目的覆盖面,并规范宫颈癌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96.
我院自1997年底使用克塞灵对18例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治疗,并将其临床资料和此前16例行东菱克栓酶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根据详细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每日发作次数≥2次,发病24小时以上未治疗,发病24小时以后头颅CT正常者。1.1.2 一般资料 克塞灵组,男性12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52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2.4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8例,…  相似文献   
97.
多层CT的技术指标与单层螺旋CT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层CT的临床应用软件开拓了CT诊断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多层CT的技术指标和临床应用软件,展示了目前CT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98.
计算机声学测试在喉显微手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进行声带良性病变的摘除,已成为喉科临床较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但迄今仍根据听觉印象及喉镜检查来评价手术疗效,缺乏客观依据。本文于1997~1999年应用计算机声学测试技术,对60例声带良性病变行喉显微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嗓音声学检测分析,以观察术后发声功能改善情况并客观评价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对照组:随机选择健康成人80例,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18~50岁。发声正常,喉镇检查声带外观及运动正常。无烟酒嗜好,无咽喉、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史。喉病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60例,年龄24~62岁。…  相似文献   
99.
病例介绍 患者,女,17岁,主诉左眼视力逐渐下降半年多,伴眼胀、头痛、恶心。1996年8月13日门诊以Coat氏病或眼球内占位病变诊断收入院。全身体检:无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DS-1.50→1.0),左眼:光感消失。右眼裂隙灯及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左眼睑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闪光现象阴性,虹膜表面有新生血管,瞳孔缘色素外翻,瞳孔区可见黄红色反光,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瞳孔比右恻略大,约5mm直径,晶体透明,玻璃体内有三个分叶状实性球状隆起,向前突出至晶体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后颅窝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1例后颅窝室管膜瘤病例,对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子遗传学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44岁。组织学表现:6例可见筛网状、腺样结构,腔内充满均质嗜酸性球状物质。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D2-40核旁点状阳性,H3K27me3阳性20例、缺失1例,10例TRPS1核强阳性。分子分型:PFB组20例,PFA组1例;1例检测到TP53体系突变。平均总生存期180.6个月。结论 后颅窝室管膜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日常工作中需常规对后颅窝室管膜瘤进行H3K27me3染色分组,PFB组总体预后较好;嗜酸性分泌物的形态特点可能与室管膜瘤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认识此种形态可减少误诊,TRPS1、TP53突变可能在部分室管膜瘤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