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闫美玲  张亚莉  张莉 《癌症进展》2021,19(1):56-58,10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90例卵巢上皮性癌、23例交界性卵巢肿瘤、21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肿瘤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情况,分析IL-17A和...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诱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序贯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予以XELOX方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6周期,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按1∶1分成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组(n = 50例)和卡培他滨单药组(n = 50例)维持治疗至首次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可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时间(PFS1),次要研究终点为诱导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时间(PFS2)、总生存时间(OS)和毒副反应。  结果   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2组基线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的中位PFS1、中位PFS2及中位OS均较卡培他滨单药组显著延长,分别为9.0(95%CI:8.52~9.47)比7.2(6.16~8.24,P < 0.0001)个月、13.5(12.55~14.45)比12.3(11.21~13.38,P < 0.0001)个月和27.0(25.31~28.69)比26.2(24.09~28.31,P = 0.011)个月。亚组分析显示,联合维持治疗显著延长同时性转移、RAS/BRAF突变亚组的PFS1及男性、肝转移亚组的OS。2组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相似,最常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粘膜炎、手足综合征和腹泻。联合组高血压(20% 比4%)及蛋白尿(14% 比 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组。  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卡培他滨单药均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晚期结直肠癌一线经XEL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获得疾病控制后维持治疗的选择。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3.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参与新冠核酸检测的检验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以及心理健康状态,为针对性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星”手机应用软件(APP),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 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 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和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alaseh Burnout Inventory,MBI),对苏州市58名参与新冠核酸检测的检验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情绪衰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25.55±11.950)分、(8.02±5.987)分,(22.76±7.032),总分为(58.810 3±20.122 83)分。与常模相比较,情绪衰竭得分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焦虑、抑郁、年龄、加班时长、健康水平、睡眠质量、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工作与生活冲突、实验室内工作与职业倦怠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BI量表总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抑郁、健康水平、实验室内工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疫情下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受抑郁、健康水平以及在实验室内工作的影响,提示在疫情下应重点关注检验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江阴临床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22例接受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同期放化疗353例,单纯放疗69例。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Logrank法行预后单因素分析和Cox法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7.6%和6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全组患者1、3和5年OS率分别为93.4%、79.4%和65.0%。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类型、放疗同期的化疗情况、近期疗效和序贯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6.375~613.12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类型、放疗同期的化疗情况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χ2=3.930~42.994,P<0.05)。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或未行预防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引流区放疗后PALN转移率分别为6.1%和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PALN引流区放疗患者的OS高于未行预防性放疗患者(χ2=3.953,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治疗模式可取得较好的长期生存。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预防性PALN引流区放疗有助于改善OS。FIGO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否同期放化疗以及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童使用醋酸亮丙瑞林(lepraline acetate,LA)不同剂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2年8月在我科诊治的72例CPP女童,分别接受3月剂型LA(n=34)和1月剂型LA(n=38)治疗≥6个月。检测并比较治疗0、6月时两组患儿血清激素水平、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龄/年龄(bone age/chronological age,BA/CA)、盆腔彩超等指标。结果:(1)治疗开始前两组的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2)治疗6月后两组患儿均出现BA/CA减小、生长速率减慢、预测终身高增加(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6月后,3月和1月剂型组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抑制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LH激发峰值、卵泡刺激素峰值、雌二醇、子宫容积、双侧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及≥4 mm的卵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EI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复发/难治AML及高危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D-EIAG组和D-CAG组,各22例。D-EIAG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EIAG方案,D-CAG组采用D-CAG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复合完全缓解率(mCRc=CR+CRi+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总有效率(ORR=mCRc+PR)、总生存时间(OS)、1年OS率、骨髓抑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EIAG组mCRc 16例(72.7%),PR 3例(13.6%),ORR为86.4%;D-CAG组mCRc 9例(40.9%),PR 6例(27.3%),ORR为68.2%,两组mCRc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而ORR率比较无差异(P>0.05)。D-EIAG组中位OS时间为20(2-38)个月,1年OS率为72.7%;D-CAG组中位OS时间为16(3-32)个月,1年OS率为59.1%,两组...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系统评价体质量指数(BMI)、雌激素受体(ER)及其亚型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近6年来有关PTC淋巴结转移、复发与BMI和ER及其亚型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37篇文献14 596例PTC患者纳入了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BMI和ERα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分别为:OR=1.27,95%CI(1.12,1.42),P<0.000 1;OR=2.68,95%CI(1.86,3.86),P<0.000 01],而ER和ERβ与PTC淋巴结转移无关[分别为:OR=0.87,95%CI(0.56,1.35),P=0.53;OR=1.22,95%CI(0.78,1.89),P=0.39]。ERα与PTC复发有关[OR=1.87,95%CI(1.04,3.35),P=0.04],而BMI与PTC复发无关[OR=1.187 1,95%CI(0.930 0,1.515 3),P=0.17]。结论虽然BMI与PTC复发无关,但高BMI患者容易转移,故对于肥胖患者在手术时淋巴结清扫应更加仔细、全面。ERα阳性增加PTC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风险,可作为评估PTC预后的一个不良因素,同时也可为PTC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术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行根治术的HCC患者154例,收集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1个月左右血清 PIVKA-Ⅱ、AFP水平并进行分析,分别计算PIVKA-Ⅱ、AFP术后与术前比值,根据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由最高约登指数确定截断点,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两组复发率及无复发生存期(RFS),观察PIVKA-Ⅱ、AFP变化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154例患者中79例出现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IVKA-Ⅱ及AF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PIVKA-Ⅱ、AFP均低于手术前(P<0.001)。高值组复发率高于低值组,RFS较短(P<0.001),PIVKA-Ⅱ比值用于诊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AFP比值为0.747,二者联合为0.845,多因素分析提示,低分化、PIVKA-Ⅱ比值≥0.68、AFP比值≥0.53、PIVKA-Ⅱ比值+AFP比值≥0.55为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IVKA-Ⅱ、AFP手术前后的变化与肿瘤复发相关,监测PIVKA-Ⅱ、AFP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究炎性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噬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是否可以评估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免疫治疗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不可手术切除、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及免疫联合化疗的患者。检测LDH,计算NLR、ELR。结果 ROC曲线显示,NLR为3.47,ELR为0.0345,LDH为212.5U/L为最佳截断值。单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ECOG评分、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贫血、LDH、NLR、ELR与PFS有关(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显示,ECOG评分、贫血、LDH、NLR、ELR为预后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NLR、低ELR、高LDH组中,一线免疫治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7、4、6个月,非一线免疫治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4.5、4、4个月。低NLR、高ELR、低LDH组中,一线免疫治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1、14、18个月,非一线免疫治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9、13个月。结论 使用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低ELR、高NLR、高LDH患者PFS缩短,且相比较一线使用免疫治疗患者,非一线患者PFS时间更短,应尽早使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