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95篇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长期危险饮酒与心血管功能变化的关系,并分析长期危险饮酒对酒精依赖患者心血管意外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酒精依赖患者72例,按WHO饮酒分类标准将危险饮酒且超过10年的患者分为长期危险饮酒组(52例),其他患者为非长期危险饮酒组(20例);并纳入无习惯性饮酒嗜好的健康体检者75名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被试血脂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脏功能以及颈、肱动脉内皮功能,并于患者出院后1年内电话随访其心血管意外发生情况。结果三组血脂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危险饮酒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左房主动排空分数高于非长期危险饮酒组及对照组(P0.05),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饮酒年限与左房被动排空分数(r=-0.246,P=0.014)、左房主动排空分数(r=-0.239,P=0.016)呈负相关,平均每日饮酒量与左心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256,P=0.010),与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呈负相关(r=-0.256,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酒精依赖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与年龄(OR=1.102,95%CI:1.020~1.191)、长期危险饮酒(OR=1.334,95%CI:1.060~1.678)有关联(P0.05)。结论长期危险饮酒可致酒精依赖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导致酒精依赖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2.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探索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the insane,GPI)患者海马区代谢物水平特点。方法纳入GPI患者52例,健康中老年对照(normal control,NC)38例进行双侧海马区1H-MRS检查,比较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胆碱/肌酸,NAA/胆碱,胆碱/NAA和肌醇/肌酸的水平;并同日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检查量表(Mo CA)量表评定,探索GPI患者海马区代谢物水平与病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PI和NC两组比较:GPI组的双侧海马区NAA/Cr水平较N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痴呆程度的GPI患者比较:重度痴呆组左侧海马区NAA/Cr水平较轻度痴呆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痴呆组右侧海马区的Cho/Cr和m I/Cr较轻度痴呆组升高(P0.05)。GPI组左侧海马区的NAA/Cr与MMSE、Mo CA呈正相关(P0.001)。结论 GPI患者均存在双侧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且痴呆程度越重,左侧海马神经元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43.
精神分裂症(SZ)为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MRI可用于观察SZ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为识别精神障碍生物标记物提供重要支持。多项研究基于多模态MRI构建脑结构及功能网络,采用人脑连接组学分析方法,发现SZ脑复杂网络异常,如最短路径长度增大、聚类系数及网络效率下降、核心节点受损等,进一步支持SZ失连接假说。本文针对SZ脑结构及功能网络、多模态网络等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SZ脑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及属性特异性的特点,讨论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4.
综述精神科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研究现状,总结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高精神科病人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痴呆患者照顾者对综合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操作经验拟定访谈提纲和计划,对18名痴呆患者照顾者进行访谈.结果:痴呆患者照料者认为综合干预能提高积极感受,减轻照料负担,但干预方式不够便捷、健康教育方式较单一,建议向社区化、多样化发展.结论:痴呆患者照顾者对综合干预效果较满意,但认为干预方式缺乏灵活性,应拓展社区干预服务,满足患者及照料者的多方位需求.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精神科收治的1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5.18%,高于对照组的79.52%,组间比较(X2=7.851,P<0.05);研究组患者1年以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7.23%,低于对照组的22.89%,组间比较(X2=6.781,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总体评分为(219.88±4.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4.05±4.28)分,组间比较(X2=6.719,P<0.01);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77%,高于对照组的75.90%,组间比较(X2=7.707,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精神科安全护理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精神科专科医院的42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资料问卷、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对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积极反应率59.40%,病人安全文化各维度的积极反应率为29.20%~87.59%,积极反应率优势区域的3个维度为错误的反馈和交流(87.59%)、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85.71%)、科室内部的团队合作(84.07%),待改进区域的4个维度分别为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29.20%)、人员配置(29.74%)、事件报告的频率(41.61%)、医院的交接班和转班程序(46.96%)。性别、职务、不良事件上报例数是病人安全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因素的影响。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不良事件的非惩罚性反应、人员配置、事件的报告频率、医院的交接班和转班程序领域的改进,提升护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水平,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提高精神科安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初步调查一户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重庆市选取106户至少含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户多名严重精神障碍家庭纳入本研究,使用自我管理量表和自编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我管理服药依从性(r=0.570)、药物自我管理(r=0.584)、精神症状自我管理(r=0.688)、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r=0.631)、利用资源及支持(r=0.709)、自我效能(r=0.733)六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相关;(2)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患者自身文化、年龄、病程之间存在相关;(3)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药物管理(F=6.861)、维持功能(F=4.741)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数量监护人之间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居住地、患者文化、是否与监护人同住、是否是家族性患者对自我管理有影响。结论一户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相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自身文化、年龄、病程有关,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管理和维持功能上存在差异,患者自我管理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根据患者跌倒不良事件报告表,回顾2016年1—12月32例精神科患者跌倒状况,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原因,按照80/20原则选定造成跌倒的3项主要原因为:防护措施不足、跌倒风险评估不到位、陪护培训不到位。经真因验证,确定跌倒7项真因:地面湿滑、洗手间不安全、医疗保护措施不足、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敏感度低、风险评估质控不到位、宣传资料不完善、培训方式单一。运用头脑风暴及评价法制定防范措施:改善设施设备、完善跌倒风险评估、规范陪护培训。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跌倒发生率、陪护人员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认知状况。结果陪护人员对跌倒风险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品管圈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活动前的0.507‰降至活动后的0.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实施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药物治疗态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151例在广州市脑科医院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药物态度清单(DA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态度和临床症状。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态度积极组57例,男性38例(66.7%),治疗态度消极组94例,男性40例(42.6%),积极组男性比例高于消极组;积极组SF-36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46.8±9.1)分,消极组(41.0±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药物治疗态度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B=2.025,β=0.30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态度越积极,生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