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6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2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5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682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0篇
  3篇
中国医学   182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分析并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及CT影像组学参数在预测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间于南方医院就诊的114例[男64例,女50例,年龄35~84(平均61)岁]肺腺癌初治患者的治疗前18F-FDG PET/CT图像及其EGFR表达资料。用LIFEx软件手动逐层勾画感兴趣体积并提取图像参数,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重复200次进行参数选择,经十倍交叉验证选择模型的最优调和参数λ,再采用logistics逐步回归进一步筛选参数建模。针对3种数据集(PET参数、CT参数、PET+CT参数)构建3种模型,分别记为MPET、MCT、MPET+CT。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EGFR突变的价值,获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三者的AUC。结果114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野生型61例(53.51%),EGFR突变型53例(46.49%)。最终从PET、CT、PET+CT图像参数中分别筛选出3、3、7个参数构成回归模型MPET、MCT、MPET+CT,三者AUC分别为0.730、0.752、0.866。当三者界值分别取0.427、0.522、0.378时,约登指数最大,分别为0.420、0.405、0.630,灵敏度分别为83.0%(44/53)、58.5%(31/53)、92.5%(49/53),特异性分别为59.0%(36/61)、82.0%(50/61)、70.5%(43/61),准确性分别为70.2%(80/114)、71.1%(81/114)、80.7%(92/114)。MPET与MCT的A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0,P>0.05),MPET+CT与MPET、MCT之间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2.963、2.523,均P<0.05)。结论PET、CT、PET+CT影像组学均与肺腺癌EGFR基因表达状态相关,其中MPET+CT预测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cardiac failure,CHF) 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真武汤中候选化合物,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候选靶标预测,并将TCMSP中相应化合物的靶点作为补充,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转化成基因名;通过CTD和TTD数据库获取CHF的相关基因,将真武汤靶标(基因)与CHF相关基因取交集作为真武汤治疗CHF的潜在靶标,将交集基因提交至STRING11.0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互做分析,并借助网络可视化软件 Cytoscape 3. 7. 1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Excel构建真武汤中药-潜在化合物-潜在靶标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 7. 1进行可视化;通过RStudio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设置OB和DL值筛选得到真武汤汤化合物59种,在获得交集基因36个后,剔除不含交集基因(靶标)的化学成分后,最终筛得化合物49种,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36条,其中13条与CHF相关。结论: 去甲乌头碱、3β-乙酰氧基苍术酮、山奈酚、芍药苷、豆甾醇、β-谷甾醇等为真武汤主要活性成分,白介素6、内皮型一氧化碳合酶、血红素加氧酶1 、前列腺素G/H合酶2、过氧化氢酶等为主要作用靶标,主要调控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肾素分泌、钙信号通路等通路。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真武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CHF的作用机制, 为深入研究真武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104.
《西北医学教育》2015,(4):671-674
中医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中,中医文化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中医文化内涵义入手,分析现代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中医文化教育的现状,分别从中医精神文化、中医行为文化、中医物质文化三方面对如何加强传统中医文化教育,将中医文化内涵融入中医研究生教育进行思考,为更好地促进中医研究生对中医的认识及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多种炎症指标水平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28日至3月3日在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住院110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诊断标准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3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 T lymphocyte,CD4+ T)、CD8+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 lymphocyte,CD8+ T)各指标水平;各组炎症指标表达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普通组、重型组、危重型组肺炎组间数据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炎症指标鉴别诊断价值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选取最佳诊断炎症指标。结果:对于血清IL-6、IL-10、CRP、PCT水平,危重型组>重型组>普通型组,ALB、CD4+ T、CD8+ T水平,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IL-1β、IL-8水平在各临床分组中变化不明显,P值分别为0.388和0.128,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CRP/ALB 2个指标联合后AUC为0.931,敏感度为0.885,特异性为0.825。结论:血清多种炎症指标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实时检测有助于判断 COVID-19患者的临床病情评价,作为治疗效果评估、危重程度及预后等的重要参考,联合监测血清IL-6与CRP/ALB将大大提高预测COVID-19危重程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独参汤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60例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边条参30g,炖服,每日1次,疗程为7d。于患者术后当天及治疗7d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肌钙蛋白I(cTnI)、心房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观察7d后仍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情况。结果治疗组第7天使用正性肌力药的使用率(9.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9%,P〈0.05)。两组治疗后cTnI、BNP、CK-MB均较治疗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参汤能提高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心功能,对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背景 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缺少应对老龄化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相对滞后,失能、慢性病人口负担严重,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相较于中国老龄人口、失能人口、慢性病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居家医疗的发展相对迟缓和落后。目的 分析国外居家医疗近十年的研究现状,以期了解居家医疗相关文献研究热点、关注焦点,探讨其现状,展望发展方向。方法 于2019-08-14,以“home-based care”为主题词,检索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WoSCC)发表的居家医疗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2010-2019年(截止日期2019-08-14),采用Web of Science和CiteSpace进行文献检索结果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及关键词的共现分析。结果 共纳入3 216篇居家医疗相关文献。2010-2019年,居家医疗相关文献量逐年增加,其中美国的发文量最多,为1 311篇(40.8%);排在前3位的研究领域为:医疗保健服务(549篇)、公共环境职业健康(420篇)、老年病学(409篇);文献共被引分析得到5个聚类: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质性研究(qualitative study)、研究方案(study protocol)、乳腺癌患者(breast cancer patient)及居家姑息护理(home-based palliative care);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护理出现频次最高(395次),生活质量出现频次次之(325次),艾滋病作为关键词突显性最高;关键词中心性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随机对照试验(0.85)、疾病管理(0.73)、居家干预(0.71)。结论 居家医疗研究主题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涉及范围广泛,主要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艾滋病咨询、居家姑息护理、居家服务花费以及心力衰竭家庭康复。国外居家医疗研究全面,不断探索发展模式,整个发展过程相对健全稳定且持续高速。相对来说,我国的居家医疗发展尚处探索和学习阶段。分析文献可以看出居家医疗在改善居家患者生活质量、医疗成本、慢性病康复以及艾滋病的咨询与检测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背景 运动有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预后,但运动在CKD患者的普及程度仍较低。目的 探索CKD患者进行运动的意愿、动机、促进与障碍等行为改变因素,为未来的运动干预提供基础。方法 于2019年3-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PEAKING队列中选取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不同规律运动情况的CKD患者(n=10)进行半结构式定性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CKD的认识,日常活动安排,对运动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进行规律运动的促进与阻碍因素等。最后利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访谈资料分析归纳,按照国际公认的定性研究报告标准(COREQ)进行报告。结果 促进CKD患者运动的因素包括:意识到运动可能有益于身心理健康(启动因素);体验到运动带来的益处、自律(坚持运动的内在因素);来自家庭、运动专业人员及社会水平的支持(保持运动的外部因素)。阻碍CKD患者运动的因素有:年老、心肺肾等相关合并症及疲劳感(身体状况因素);担心骨骼及肾脏损伤(运动相关损伤潜在风险的担忧);时间、地方、设施和陪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条件)。结论 在CKD患者中开展运动干预,需要增加运动获益宣传、增强自我效能及增加外部支持等促进因素,注意预防运动相关损伤和创造锻炼条件以减少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健脾活络方治疗脾虚络瘀型的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虚络瘀型的DS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配合甲钴胺片治疗(500μg,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活络方煎服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VPT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6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络方明显改善脾虚络瘀型DSPN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0.
岭南儿科学作为岭南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岭南儿科治法用药特色鲜明,主要表现为:(1)固护脾胃,运脾和中先行,同时注重疏肝健脾及平肝补脾泻心。立足中焦脾胃,则可治小儿湿温、小儿五脏疾病;(2)清法见长,不远温补,体现在用药清凉,温清并进;(3)擅用岭南草药,如独脚金、孩儿草、青天葵、布渣叶、芒果核、鸡蛋花、木棉花等;(4)药食同源"治未病",如针对四季调养的食疗方如疏春方、健夏方、安秋方、暖冬方等;(5)灵活运用小儿推拿、刮痧、热奄包、放血疗法、针灸等外治法。总结岭南儿科治法用药特点,可为现代儿科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