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设计方案,分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治疗细菌感染所致成人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时其剂量与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标志物的调控作用;探索性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替代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可行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设计方法,9家中心共纳入该病受试者220例,按照1∶1∶1比例,随机分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20 mL剂量组73例、10 mL剂量组73例和对照组(阿莫西林组)74例,疗程7 d,观察咽痛总有效率、咽痛起效时间和消失时间、健康状态评分、治疗时间和炎症标志物。结果 ①数据集划分。进入全分析数据集(FAS)211例,符合方案数据集(PPS)208例,安全数据集(SS)218例。②有效性评价。咽痛总有效率、咽痛消失时间、健康状态方面的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L剂量组、10 mL剂量组均非劣于阿莫西林组,20 mL剂量组和10 mL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痛起效时间组间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用药第7天3组患者CRP、WBC、NE%均显著降低(P<0.01)。③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各类检查指标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④经济学评价。相对于阿莫西林组,10 mL剂量组、20 mL剂量组增加的成本完全值得;10 mL剂量组与20 mL剂量组比较,10 mL剂量组方案为“劣势方案”。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治疗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时可代替抗生素单独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以下调CRP、WBC、NE%等炎症指标,说明其具有一定降低机体炎性反应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多靶点调控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72.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也对围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整体功能衰退、器官合并症增多、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储备的二次打击使护理难度增加, 且我国尚缺乏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规范来指导临床实践。因此,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 制订《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 围绕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健康教育、病情监测与观察、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康复训练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意见, 以指导临床实践, 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 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73.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是一种以踝关节疼痛为特征的足踝部疾病, 可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若处理不当, 可造成远期踝关节炎, 严重影响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OLT的疗效尚不确切。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OLT的主要手段, 且手术方式多样, 然而最佳手术方式尚无定论, 同时, 病变软骨清理后的再生修复亦是治疗难点。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现已逐渐应用于OLT的治疗, 但PRP治疗OLT的技术与规范尚缺乏统一认识。因此,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组及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 制订《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版)》, 就PRP的制备及使用, PRP治疗OLT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及相关问题提出15条推荐意见, 以规范PRP对OLT的治疗。  相似文献   
674.
日间手术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Nicoll医师提出,指患者于1 d(24 h)内完成入院、出院的手术或操作。近年,我国也逐步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日间模式。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加速患者康复、有效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外科、麻醉、护理的专家,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为探索与发展标准化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参考,推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规范化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75.
目的探究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 在全国范围内向MPN患者发放调查问卷, 根据诊断时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0岁), 在各疾病类型中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1 727份可供分析的问卷, 其中年轻组453例(26.2%), 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7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0例、骨髓纤维化(MF)99例(原发性MF 45例, PV后MF 20例, ET后MF 34例);男性178例(39.3%), 中位年龄31(18~40)岁。与中年、老年MPN受访者相比, 年轻MPN受访者中未婚、高学历、无合并症、无合并用药、较低危险度分层占比较高(P<0.001)。年轻MPN受访者中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占比较高(ET:P<0.001;PV:P=0.007;MF:P=0.001), 脾大的比例在初诊(PV:P<0.001)和调研时(ET:P=0.052;PV:P=0.063)最高, 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在初诊(ET:P<0.001;PV:P=0.011)和调研时...  相似文献   
67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脑动静脉畸形(cAVM)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策略及母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妊娠合并c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结果:5例妊娠合并cAVM破裂出血患者,发病平均年龄28.4岁,其中初产妇1例,经产妇4例;孕中期发病4例,孕晚期发病1例。5例患者均于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开颅脑血管畸形切除术,1例行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孕晚期(孕34周)1例行紧急剖宫产娩出活婴1例;孕中期4例患者,1例先行人工流产,2例神经外科病情稳定后择期人工流产,1例期待至孕38周后剖宫产娩出活婴1例。最终孕产妇存活4例,死亡1例。存活孕产妇3~56个月随访,其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例,1分2例,2分1例。2例剖宫产婴儿随访4年,发育良好,无辐射相关并发症。结论:妊娠期女性突然出现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症状时,应警惕妊娠合并cAVM破裂出血的发生,尽早诊断、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和分娩决策,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改善母胎预后。  相似文献   
677.
李昌  周成军 《新医学》2023,(7):492-49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准确把握“细胞异型性”和“组织结构异型性”,为临床病理医师正确诊断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典型病例16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光镜下观察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典型表现,总结可能提示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病理原因。结果 162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6∶36,年龄(61.48±9.16)岁。在年龄分组中,经Mann-Whitney检验可知,不同年龄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1,P=0.0036)。与<61岁组相比,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在≥61岁人群更易发生。在镜下观察中发现可能提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如核质比增大,核分裂像增多;表层角化颗粒及有核细胞增多;瘤变细胞胞质嗜酸性增强;基底层出现皮脂腺样细胞;瘤变细胞平行或斜行生长;细胞排列紊乱、极向消失;成熟梯度消失;异常角化;上皮内血管增生;上皮脚延伸或推挤式生长。结论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在≥61岁男性中更易发生;光镜下可能提示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可以帮助临床病理医师较...  相似文献   
678.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患者病情复杂, 主要表现为sTBI可显著增高COVID-19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概率;COVID-19也可增加sTBI的手术风险和术后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点, 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带来困难。截至目前, 可供医务人员参考的有关sTBI合并COVID-19的临床研究和诊疗规范甚少。为规范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重症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国际疫情大流行3年来sTBI和COVID-19的国内外文献, 制订《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人患者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从急诊处理、急诊手术和病房综合管理等方面提出15条推荐建议, 为sTBI合并COVID-19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79.
创伤性脑脊液漏常见于颅脑创伤患者, 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硬膜下血肿、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 如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或治疗方式、时机不当, 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并危及患者生命。部分创伤性脑脊液漏临床表现隐蔽、易漏诊。因损伤部位、机制及脑脊液漏程度不同, 创伤性脑脊液漏确诊后的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大。为此,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经验, 制订《成人创伤性脑脊液漏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主要从创伤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治疗及颅内感染防治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以规范创伤性脑脊液漏的临床诊疗,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80.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具有骨折不稳定、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AS合并胸腰椎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造成, 且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对影像学检查准确性的干扰较大, 故易漏诊。同时, 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存在争议性, 缺少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易导致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迟发性神经损伤, 而手术治疗也存在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的风险。对于AS合并胸腰椎骨折, 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因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学组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建议, 以规范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