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SCTCA)对钙化及非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与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比较,两者进行一致性分析。方法搜集67例患者64-SCTCA及近期CCA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扫描结果将冠状动脉分为非钙化组和钙化组,按管径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1%~75%),重度狭窄或闭塞(76%~100%)4个等级分别比较两组的64-SCTCA与CCA评估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67例患者共评价分析冠状动脉804段血管,其中非钙化组冠状动脉714段,钙化组冠状动脉90段;在非钙化组64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0.643,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好;在钙化组64-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0.145,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差,有55(55/90)段钙化冠状动脉血管64-SCTCA评估狭窄程度高于CCA。结论64-SCTCA对非钙化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显示准确性高,对管壁斑块显示好;对有钙化斑块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与CCA的一致性差,64-SCTCA常常会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52.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常规MRI和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常规MRI和灌注成像(PWI)表现,评价两者对HP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HPC患者,并以38例脑膜瘤作为对照,行常规MRI和PWI检查,观察HPC和脑膜瘤的MRI表现,计算并比较两者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rrCBV)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结果 T1WI上等信号3例,混杂信号2例;T2WI上混杂信号3例,等信号2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HPC的常规MRI表现与脑膜瘤难以鉴别。PWI时,HPC的rrCBV和rMTT分别为14.4、5.3,而脑膜瘤则为6.5、3.6,两者的rrCBV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rMTT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HPC的常规MRI表现不具特征性,难与脑膜瘤相鉴别;但PWI在HP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分析脑内、外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影像,进一步提高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颅内CA患者的CT、MRI影像,其中脑内型37例,脑外型6例.CT平扫/增强为30/18例,MRI平扫/增强43/20例.结果脑内型CA:CT平扫为混杂颗粒状稍高密度(22/25),3例呈高密度出血灶;MRI平扫可表现为Zabramskin Ⅰ型(11.9%)、Ⅱ型(83.4%)、Ⅲ型(4.7%),多呈短或等T1、稍长T2混杂信号且周边常伴明显短T2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轻、中度强化或无强化.脑外型CA:6例全部位于鞍旁区.CT平扫为等密度(2/5)或稍高密度(3/5);MRI平扫为等T1或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均明显强化,呈"揉面团"样,可为特有的渐进性、向心性强化.结论颅内CA无论脑内型还是脑外型多数都具有典型的CT、MRI表现,少数脑内型CA以出血为首发表现,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拟诊肺栓塞、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mm。1例上肢和胸侧壁因锁骨下静脉血栓明显侧支循环形成,1例左上肺静脉左房入口和左心耳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及7例回肠肠结核,5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0例接受常规CTE,50例接受GSI,比较其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方法检出末端回肠炎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相比常规CTE,GSI低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病灶较清晰,相应能谱曲线及碘基图能清晰区分病变肠壁、正常肠壁、肠腔液体及邻近脂肪组织;动、静脉期末端回肠炎病变肠壁碘浓度分别为(10.90±0.55)及(14.33±0.75)μg/cm3。常规CTE及GSI检测末端回肠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差及较高(Kappa=0.35、0.72,P=0.16、<0.01);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86.21%、85.71%)均高于常规CTE(65.12%、51.85%,χ2=3.97、6.10,P均<0.05)。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AUC(0.86)高于常规CTE(0.57,Z=2.42,P=0.02)。结论 GSI能清晰显示末端回肠炎病灶,对末端回肠炎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通过静息态fMRI检测健康成年人饮酒前后脑分数低频振幅(fALFF)的改变,探讨急性酒精暴露后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共纳入健康成年男性19名,通过3.0T MR仪器采集饮酒前后脑静息态功能数据,计算标准化fALFF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 酒精暴露下fALFF值明显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角回/枕中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额上回背内侧(P均<0.001);fALFF值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后部、右侧中央岛盖,右侧颞上回颞极部(P均<0.001)。结论 健康成年人饮酒后静息态脑网络发生广泛性改变,并存在功能增强和减弱脑区。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MRI检查,常规行横断面及矢状面TSE T2WI,斜横断面T2WI检查,分析肿瘤局部浸润深度及肿瘤下缘与肛缘间的曲线距离.结果 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46例直肠癌MRI T分期总的诊断准确性为84.78%,T1~T4期MRI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83%、89.13%、86.96%、95.65%.19例行MILES手术者MRI测量直肠癌肿瘤下缘与肛门的曲线距离与病理标本测得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606).结论 MRI对直肠癌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相关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 对35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有心肌缺血性疾病史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腺苷和核素显像剂99mTc-MIBI,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MSCTA结果 进行对照,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并联合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MSCTA显示18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者中,9例有壁冠状动脉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均为阳性;右冠状动脉显示纤细2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例阳性,1例阴性;伴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2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例阳性,1例阴性;5例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腺苷显像均为阴性.4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1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阴性;2例有壁冠状动脉及1例心尖区低密度灶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均阳性.12例狭窄≥50%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1例阳性,1例阴性.1例伪影明显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示局部血流灌注轻度减低.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MSCTA结果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合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59.
CT灌注成像评价肾癌血管生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肾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组织学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成熟指数(VMI)之间的关系,探讨CT灌注成像无创的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2例肾癌患者进行CT灌注检查,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的定量值,并得到各参数的灌注伪彩图。利用双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肾癌标本进行CD34、α-SMA染色,以计算MVD和肿瘤VMI。结果BF和BV与MVD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BF:r=0.643,P=0.001;BV:r=0.542,P=0.012;各灌注参数与肿瘤VMI均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可无创评价肾癌的肿瘤血管生成,但CT灌注参数不能反映肾癌肿瘤新生血管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增强磁共振(MR)活体监测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组(n=4)、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24 h组(n=10)、缺血再灌注48 h(n=10)和缺血再灌注72h组(n=10).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USPIO,分别于再灌注24 h、48 h、72 h行MR扫描.成像后分别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冰冻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细胞死亡.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粒,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标记观察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结果 成功的模型可以在T2WI上看到高信号的水肿区,USPIO在T1WI上呈正性强化,T2WI上呈负性增强;24hT1WI增强信号缺血侧/对侧比值为1.60±0.28,稍高于48h和72 h,48 h T2WI增强信号缺血侧/对侧比值为0.92±0.17,稍高于24 h和72 h,对照组中信号无类似变化;各时间点T1WI缺血侧增强效应均明显高于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鲁士蓝染色证实梗死灶周边及坏死灶内可见铁粒子沉积.CD6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增生活跃.结论 应用USPIO这种相对细胞特异的MR对比剂,可以活体动态观察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