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进程中3D T1纹理特征的性别差异,以及对不同性别AD患者诊断的预测能力。方法 招募77例AD患者(男34例,女42例),74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男35例,女39例)及75例健康对照组(HC)(男35例,女40例),采集高分辨3D T1结构像。选取与AD脑损害关系密切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域(ROI),进行纹理特征提取和特征筛选,分性别进行分析,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和预测。结果 AD组、HC组、aMCI三组不同性别进行两两比较,不同分组得出一些识别指数相对较高的脑区,并且发现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中识别指数较高的脑区存在明显差异,且女性患者分类的识别指数(曲线下面积、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普遍高于男性。结论 AD进程中纹理特征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的分类预测能力更好,提示了AD性别差异研究的重要性。本研究为AD性别特异性的早期识别提供了一些可靠的生物标记,可能为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放射性脑水肿危险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诱导放射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X刀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的病人67例,分成两组:水肿组(22例)、对照组(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或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最大剂量、边缘剂量、肿瘤位置、靶点数目、10Gy剂量覆盖的体积及随访时间对治疗后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体  相似文献   
13.
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在X线引导下14例食管气管瘘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门诊行食管造影或电话随访。结果 除1例瘘口封堵不全外,其余13例瘘口完全封堵,未发生因操作引起的并发症。8例进普食,6例进半流食,12例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并发症:严重胸痛3例,支架移位致瘘再开放1例,颈动脉及左侧喉返神经受压致头晕及咽麻痹各1例。8例病人死亡,术后生存时间1.4~12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内环行强化病灶:高级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及脑脓肿鉴别诊断的意义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别测量共31例高级胶质瘤、单发转移瘤、脑脓肿环行强化边缘区、中心坏死区、近灶周水肿区、远灶周水肿区的局部脑血流容积图(rCBV)、平均通时间图(rMTT)值进行比较。结果胶质瘤、单发转移瘤、脑脓肿近灶周水肿区的rrCBV及远灶周水肿区的rr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95,P<0.001;F=4.947,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对环行强化的高级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为Aβ(β—amyloid,Aβ)斑块形成和神经原纤维缠绕。其中,Aβ沉积形成斑块可能是AD发病的中心环节。由于MRI技术具有无创性和良好的空间分辨力.故利用其对大脑内Aβ斑块进行成像成为了研究热点。就近年关于MRI技术对AD淀粉样斑块成像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多模态MRI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及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像(TIC)。结果 16例患者MRI显示病灶多见分叶(75.00%)、毛刺(75.00%),边界不清(81.25%)。ADC值为(0.92±0.19)×10-3 mm2/s,rADC为(0.56±0.13)×10-3 mm2/s。TIC:Ⅱ型4例(25.00%),Ⅲ型12例(75.00%),无符合Ⅰ型的病例。结论 多模态MRI用于乳腺癌的检查,结合病变形态学改变、DCE-MRI的TIC曲线形态和ADC值,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在诊断直肠癌神经脉管侵犯中的价值。方法: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39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脉管和/或神经受侵,15例)和对照组(无脉管和/或神经受侵,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T MRI常规序列、DWI及DCE-MRI检查,比较两组间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及DCE-MRI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TP)、信号增强比(SER)、平均强化时间(MTE)、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增强线性斜率(MSI)]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瘤体的ADC值、eADC值、P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SER、MTE、M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瘤体ADC取临界值0.918×10-3mm2/s、eADC取临界值0.403mm2/s、PEI取临界值1363.80时,诊断神经脉管受侵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9.17%、80.0%和79.17%、53.33%和95.8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63和0.733。结论:DWI的ADC值和eADC值以及DCE-MEI半定量参数中的PEI对术前评估神经脉管是否受侵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D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评估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及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主动脉夹层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DCT轴位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对破口大小及位置的显示情况。利用MDCT轴位图像、MPR、VR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夹层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的距离,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测量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在MDCT轴位图像、MPR矢状位图像、VR图像分别测量破口的大小并记作CT-W、MPR-W、VR-W,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在MPR矢状位图像中沿主动脉外侧缘、主动脉弓内侧缘,并在VR图像中分别测量破口距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分别记作MPR-OD、MPR-ID、VR-D,与术中DSA造影下测量数据(DSA-D)进行比较,MPR-OD、VR-D分别与DSA-D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MPR、CPR 对破口位置显示敏感度均为100.0%(20/20),VR显示破口敏感度为90%(18/20),MIP显示破口敏感度为0%。VR-W大于CT-W及MPR-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W、MPR-W相关系数0.963(P<0.05)。MPR-OD、VR-D与DSA-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OD、VR-D与DSA-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和0.828(P<0.05)。结论 显示破口位置MPR、CPR图像更具优势。MPR矢状位沿主动脉外侧缘测量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与术中DSA测量数据相关性最好,利用此方法术前测量破口的位置,更能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钟亚鼎  汪洁  唐星 《安徽医药》2020,24(6):1209-1211
目的探讨头颅低剂量 CT扫描在颅脑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月 72例颅脑术后复查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 24例。采用管电压均为 120 kV,管电流分别为 300 mA、200 mA、160 mA进行扫描,分别记录剂量长度乘积( DLP)、 CT剂量指数( CTDI)并比较三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 CT扫描使图像噪声增加,图像质量下降( P<0.001)。虽然 160 mA扫描条件剂,量最低, CTDI为( 20.80±3.71)mGy,DLP为( 291.26±14.02)mGy·cm,但图像质量明显下降,影响疾病诊断; 200 mA组与 300 mA组相比图像质量虽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对疾病的诊断,而且其 CTDI和 DLP分别为( 26.01±3.25)mGy和( 364.08±12.76)mGy·cm,明显低于 300 mA的( 38.62±5.64) mGy和( 540.71±21.53)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200 mA头颅低剂量 CT扫描对颅脑术后复查病人是可行的,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