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各种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显示能力及各自的优势。方法对58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各种后处理,并对其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89.3%、93.1%,21.3%;对内膜片、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内膜片,对真假腔的显示率为78.3%。MPR、CPR较VR发现破口的敏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和CPR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VR和MIP。  相似文献   

2.
盛军  陈宏山 《安徽医药》2018,39(5):568-57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3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应用MSCTA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D患者MSCTA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MSCTA在主动脉管壁内膜破口总数量和测量左侧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管径方面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按DeBakey法分型:Ⅰ型2例(9.09%),Ⅱ型5例(22.73%),Ⅲ型15例(68.18%)。主动脉内膜初始撕裂的初破口位于升主动脉7例(31.81%),主动脉峡部13例(59.09%),胸主动脉1例(4.55%),腹主动脉1例(4.55%)。所有患者均发现夹层远端内膜1个或多个再破口;再破口数量≥2个10例(45.45%),单个12例(54.55%)。其中14例患者完善DS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比较,MSCTA在显示内膜破口数量和测量左侧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管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P=0.311)。结论 MSCTA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诊断AD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在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49例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 )、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CPR),分别计算各种重建方法对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 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95.92%,95.92%,18.37%,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 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 MPR,CPR,VR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 MIP为67.35%。 MSCTA同时可以发现主动脉之外的疾病。结论 MSCTA适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显示,所采集的数据能够满足3D图像后处理的需要。 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次之,MIP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临床及DSA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扫描,结合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CT仿真内镜(CTVE)、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9例显示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夹层范围,19例显示破裂口位置,11例显示重要分支受累情况。结论 MS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能快速、准确、无创诊断主动脉夹层,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邢会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20-121,12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D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后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结果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中均能明确诊断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真腔强化CT值显著高于假腔(P〈0.05),真腔多被假腔螺旋状包绕.横断面图像上可见“鸟嘴征”样特征,轴位图像上可虬“夹心饼”样特征。图像能明确显示初始破口位置、再破口数目、腔内血栓和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MSCTA可作为AD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对埋伏牙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对38例埋伏牙患者进行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在东芝工作站上进行MPR、CPR及VR三维重组。结果 16排螺旋CT横断面图像、三维立体图像及多平面图像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牙齿的形状、埋伏的深度、离唇侧或腭侧方向的距离、牙齿萌出的方向,还有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16排螺旋CT MPR、CPR及VR图像可以准确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作为埋伏牙治疗的精确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 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多层螺旋CT和DSA对真假腔和内膜瓣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构.05);DS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数和受累分支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与DSA对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大小,第一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和真腔远端直径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6,0.667和0.8;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1,0.662和0.8.Kappa检验表明两种诊断方法 诊断结果 与金标准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 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金标准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多层螺旋CT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诊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7例,采用MPR、MIP、SSD、VR重建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进行DeBakey分型及影像特征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7例患者中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3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48例,显示真假腔67例(100%),内膜分离移位67例(100%),内膜破口60例(91%),主动脉分支受累35例(52.2%),假腔内血栓形成40例(58.8%)。结论: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可替代有创性的DSA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方修娥  刘璐 《安徽医药》2015,36(7):894-895
目的 探讨采用自制加压袋固定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患者切口加压止血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500 g普通盐袋加压止血,观察组用750 g自制加压袋加压止血并妥善固定,观察两组加压袋加压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渗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切口渗血率由66.6%下降到23.3%(P<0.05)。盐袋移位(包括盐袋偏移、脱滑伤口或被患者移开)明显减少,盐袋移位率由80.0%下降到10.0%(P<0.05)。 结论 自制加压袋固定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切口,能明显降低伤口渗血,达到切口局部有效加压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7例患有AD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MSCTA进行检查,并将原始数据进行曲面重建(CPR)、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重建(SSD)等技术后处理,分析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影像技术对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MSCTA能快速、准确、安全的诊断AD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协助临床上及时制定相应的方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SD患者15例,分别应用RT-3D-TEE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测量缺损大小及各残缘长度,观察在2种方法引导下导丝及封堵器的显示情况,并分析上腔静脉侧残缘长度对手术的影响。结果 2D-TEE测量的上腔静脉侧残缘(8.00±2.33)mm较RT-3D-TEE测量的结果(9.93±2.71)m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RT-3D-TEE更能直观的显示导丝和封堵器形态;上腔静脉残缘<10 mm的患者3例,其手术时间长于另外12例。结论 RT-3D-TEE在无DSA下也可安全有效的监护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血管造影(DSA)及彩超三种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有完整的64SCTA、彩超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的DebakeyⅢ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分析3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64SCTA显示破口共计54个,撕裂的内膜片26个;DSA则分别显示为40个和18个;彩超共提示20个破口,撕裂的内膜片共计18个。结论64SCT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和撕裂的内膜片检出的敏感性高于DSA和彩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优于DSA和彩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VE),其中5例因行腔内隔绝术而行DSA,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①21例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6例,Ⅱ型1例,Ⅲ型14例。②18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破裂口以在VR及MPR像上显示较好,特别是在VR像上,能够立体显示破裂口的大小、形态、及与主动脉的关系。③21例夹层中,1例累及右无名动脉,2例肾动脉受累,4例腹腔动脉干受累,11例髂动脉受累(其中1例涉及股动脉)。④14例的假腔内有血栓存在,其中3例的假腔完全被血栓充填。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无创、快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而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AKI与血管活性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3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2例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223例)和非AKI组(49例),对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根据给予血管活性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单药组(单用多巴胺)98例和多药组(多巴胺及肾上腺素和/或去甲肾上腺素和/或多巴酚丁胺的2种或3种组合)174例,比较两组术后AKI的发生率。结果 AKI组年龄、体外循环时长、术后TnI水平、BMI高于非AKI组(P<0.05)。年龄、肥胖、2种以上血管活性药、术后TnI是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药组术后AKI发生率低于多药组(P<0.05)。结论 年龄、肥胖、2种以上血管活性药、术后TnI是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使用2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时,需加强对术后发生AKI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3D-CT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用屏气血管成像快速扫描检查,原始图像行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及仿真内窥镜(VE)。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DSA造影。结果①46例均清楚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夹层3例,Ⅱ型1例,Ⅲ型42例。②32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初始破裂口以在VR及MPR上显示最佳,18例累及腹腔干及(或)肾动脉,11例假腔完全被血栓充填(或称壁内血肿)。结论3D-CTA是无创、快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影响学检查方法之一,能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对术前评估及术后预测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数字减影术(DSA),左前斜位DSA及DSA监视技术在胸腹主动脉瘤微创腔内隔绝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3例胸腹主动脉瘤,其中胸主动脉夹层27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5例,夹层1例,术前均行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的Mask Before程序,左前斜35°~60°(平均约45°)术中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术后均行DSA复查。结果33例造影图像质量优良,27例夹层清楚显示裂口位置及范围、真假腔情况及与左锁骨下动脉关系、腹主动脉瘤与肾动脉关系。全部在DSA监视下行带膜支架置入术。结论对比剂追踪DSA及斜位DSA能准确显示胸至腹主动脉情况、夹层撕裂范围及腹主动脉成角情况。术中DSA监视是成功释放隔绝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鹏  黄年旭 《中国药师》2016,(5):960-962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用药监护的切入点。方法: 以临床药师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为例,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怎样实现个体化用药。结果: 临床药师可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协助制定符合实际的心率、血压指标,并且还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出院带药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此类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用药指导,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 并分析感兴趣区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临床分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47例PCa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检查, 在常规MRI图像上观察前列腺病灶的位置、大小、信号及累计范围, 观察病灶区DWI信号并测量ADC值。结果 47例PCa患者中, 29例位于外周带, 14例位于中央带, 4例同时累及中央带和外周带, 所有病例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 在相应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PCa病灶平均ADC值约为(0.97±0.33)×10-3 mm2/s, 与临床分期及血清PS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 -0.66, P<0.05)。结论 MRI常规序列联合DWI检查及血清PSA检测可以提高PCa的诊断, 测量病灶的ADC值有助于对PCa的临床分期进行初步评估, 进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临床怀疑骨折的60例患者进行后重建,运用容积再现技术(VR)及曲面重建技术(CPR)和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MPR)显示骨折的部位、数量,判断16层螺旋CT诊断胸廓骨折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共发现肋骨骨折259处,锁骨骨折13例,肩胛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8例,胸骨骨折2例。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及曲面重建和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可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各种后处理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CPR在显示微细肋骨骨折上效果较好,MPR像能从冠状位和矢状位判断解剖关系,而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结论:16层螺旋CT利用容积再现及曲面重建图像和多平面薄层重建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胸壁骨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小鼠主动脉自噬相关因子表达及自噬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20)与有氧运动组(n=20),其中10只用于Real-Time PCR实验,10只用于Western-blot实验,有氧运动组小鼠进行6周的游泳运动(60 min/d,5 d/周),对照组小鼠自由活动。6周后取小鼠胸腹主动脉,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自噬相关因子ULK1、Beclin1、LC3B mRNA水平;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主动脉LC3B蛋白中LC3B-II/LC3B-Ⅰ比值及p62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小鼠主动脉ULK1、Beclin1、LC3B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氧运动组小鼠主动脉LC3B-II/LC3B-Ⅰ比值增大(P<0.05),p62蛋白降解增加(P<0.05)。结论 有氧运动能够使主动脉ULK1、Beclin1、LC3B自噬相关因子表达增强,进而增强主动脉自噬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