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5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3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7篇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实施预防住院老年病人发生谵妄照护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建立谵妄预防照护团队,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病例447例,其中对照组230例,试验组2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医疗和护理,试验组接受预防谵妄照护方案,观察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病人谵妄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自理能力。结果 试验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比7.3%,P<0.05)。干预2周后,试验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轻、中度智力功能改善较为明显;试验组自理能力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11.58±6.27)d比(13.21±8.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住院老年病人发生谵妄照护方案能降低住院老年病人谵妄发生率,预防认知功能下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2.
杨馨婷  陈力  黎丹 《肿瘤药学》2022,12(5):640-648
目的 通过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数据库中关于蒽环类药物(多柔比星、多柔比星脂质体,表柔比星、伊达比星、柔红霉素、米托蒽醌)的相关数据,探讨该药潜在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中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共20个季度6种蒽环类药物的不良事件(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共得到16 334例次以6种蒽环类药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检测得到1 654个有效ADR信号。其中,多柔比星(非脂质体,DOX)有效信号637个,多柔比星脂质体(PLD)有效信号441个,表柔比星(EPC)有效信号247个,柔红霉素(DAC)有效信号183个,伊达比星(IDC)有效信号87个,米托蒽醌(MT)有效信号59个。信号累及23个不同的系统器官分类(SOC),不同蒽环类药物的ADE主要累及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心脏器官疾病等SOC。结论 蒽环类药物常见ADR累及的主要系统具有差异性,且不同药物之间与各系统ADR的关联强度不同。临床应用蒽环类药物时需关注血液及淋巴系统、心脏器官系统及神经系统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3.
伍冬梅  陈红 《护理研究》2014,(2):534-536
[目的]分析医学本科新生关怀特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培养医学本科生关怀特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8名大学一年级医学本科生,采用人口统计学资料调查表及关怀特征量表(CAS)进行测评.[结果]医学本科新生关怀特征总分为(73.03±9.13)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专业及朋友关系对医学本科新生关怀特征有影响(P<0.05).[结论]医学本科新生关怀特征有待加强,应及早进行关怀教育,营造一个融洽的关怀环境.  相似文献   
24.
综述了膀胱癌行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分析膀胱癌行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及结论对我国此类病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膀胱癌行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截肢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及预测因素,为截肢者护理及早期康复提供证据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Embase、Ovid、Medline、PubMed、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08年1月1日-2022年4月5日发表的截肢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及预测因素相关文献,对文章类型、样本量、截肢原因、截肢部位、并发症、影响因素、预测因素、处理建议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篇文献,其中英文16篇,中文3篇,均为定量研究。文献质量评分≥7分,均为好或优秀水平。文献类型以回顾性研究为主(n=15),研究内容主要为下肢截肢。截肢原因主要为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n=11)。伤口感染、贫血、幻肢痛、心理问题是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发症、二次手术、死亡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术前合并症、截肢水平、麻醉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结论 截肢术后急性期护理重点是伤口愈合、疼痛控制、近端身体运动和情感支持,尤其是截肢者术后心理问题突出,需要及早进行心理疾病筛查及精神支持。截肢术后需由多学科、多团队协调护理,实现患者身体、心理双治愈,促进其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调查肺癌患者的心理韧性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肺癌患者心理韧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8月入院治疗的192例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压力知觉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患者心理韧性总分均分为(62.60±16.7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感及压力知觉共解释肺癌患者心理韧性变异度的48.1%。结论 本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受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感及压力知觉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对压力感知明显的肺癌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同时引导其增加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感,从而有效提高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住院癌痛患者疼痛控制情况、治疗现状以及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度。方法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和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表(Pain Treatment Satisfaction Scale,PTSS)对2010年8—11月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接受止痛治疗的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癌痛患者在调查前1周内的疼痛评分(5.16±1.95)分,其治疗以单独使用口服药为主(152例),疼痛控制满意率为72.3%,患者满意率最高的是用药途径(91.8%)和疼痛护理(90.8%),最低的是健康教育相关信息(47.9%)。不同文化程度和用药途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住院癌痛患者疼痛控制以口服用药为主,控制满意率欠佳,应注重患者疼痛相关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有效提高临床住院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度。  相似文献   
28.
北京地区养老院服务和管理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霞  朱丹 《护理研究》2006,20(22):1985-1986
分析北京地区养老院服务和管理现状,为提高我国养老院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需求提供依据;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9.
四川省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重要性的认同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四川省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重要性的认识,确定灾害护理培训效果,为后期培训设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培训结束后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重要性的认识,包括地震伤员急救护理、地震伤员骨科护理、灾民和救护人员心理护理、地震伤员康复护理和灾后灾民健康管理5个维度.结果 学员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重要性认识的总分...  相似文献   
30.
高慧  刘素珍  李航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326-4331
背景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罹患多种慢性病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对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迫切,但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存在较大的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加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意愿。 目的 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居家护理服务的安全支持情况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意愿,为进一步推动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四川省五大经济区抽取4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 131例医务人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电子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8个条目)、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经历(2个条目)、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支持(7个条目)、医务人员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意愿(1个条目)。比较不同特征医务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意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131例基层医务人员中,692例(61.18%)报告有过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经历,193例(17.06%)报告在服务过程中发生过不良事件/安全事件,531例(46.95%)报告其所在医疗机构未评估过患者接受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风险,199例(17.60%)表示所在机构评估了医务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风险,299例(26.44%)在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使用APP定位系统,273例(24.14%)由机构配备报警、延迟预警等设备,807例(71.35%)表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没有获得所在机构内其他医务人员的支持措施,303例(26.79%)表示机构曾组织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专项研讨活动,352例(31.12%)表示接受过有关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专项培训,853例(75.42%)表示愿意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类型,目前受聘的专业技术职称,医疗机构是否评估过患者接受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风险,在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是否配备报警、延迟预警等设备,是否参加过有关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专项培训,对医务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意愿有影响(P<0.05)。 结论 现阶段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支持不足,多种因素影响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意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患者接受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安全风险的评估,为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医务人员配备报警、延迟预警等设备,积极举办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相关的专项培训并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以降低医务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风险,保障其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