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2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Lin F  Wang YY  Jiang ZL 《中国针灸》2011,31(3):281-284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将网络思维的认识论和网络分析技术的方法论相结合,从复杂网络的新视角探讨经络研究.结果表明经络可以看作是由腧穴和经脉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网络分析的思维和方法应用于经络分析的范式正在形成,有望对理解经络实质和指导临床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朱敏  陈秀梅  门琛  李健  占伊扬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30-2132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G6244A基因多态性与江苏东台农村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东台农村地区190例EH患者(EH组)和94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基因芯片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基因G6244A位点的基因型,比较EH组及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住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受检者身高、腰围、臀围、收缩压和舒张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受体G6244A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受体基因G6244A位点多态性与江苏东台农村地区高血压发病风险尚未发现存在相关性,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不同血清型载体对人肺癌细胞的转导效率,比较自身互补AAV(scAAV)与传统单链AAV(ssAAV)载体的转导效率,遴选理想载体携带CD40L配体(CD40L)转导入肺癌细胞,并观察转CD40L肺癌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Cs)的刺激作用。方法 以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测定rAAV—GFP及rAAV—CD40L感染肺癌细胞的基因转导效率;转导CD40L的肺癌细胞与DCs共培养后,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结果 AAV血清型5(AAV2/5)的转导效率明显高于AAV2/1、AAV2/2,AAV2/6、AAV2/7、AAV2/8、AAV2/9和AAV2/10,scAAV2/5高于ssAAV2/5。且化疗药卡铂能提高转导效率;转导CIMOL的肺癌细胞能促进DCs分泌IL-12。结论 scAAV2/5可能为肺癌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转CD40L的肺癌细胞对DCs的刺激作用明显增强,scAAV2/5-CD40L有望成为肺癌新的基因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将精细管理工程引入老年病房管理,以达到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更细致的服务.方法 通过导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强化流程管理、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实行严密的考核制度进行精细管理.结果 引入精细管理后,护理人员改变了观念,增强了服务意识,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结论 精细管理模式是提升病人满意度和护理工作绩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体外地塞米松刺激原代大鼠成骨细胞分化,观察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变化以及相关成骨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11β-HSD1与成骨细胞分化之间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成骨细胞,建立地塞米松(Dex)药物刺激模型(Dex组1×10-8 mol/L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培养0、2、4、6、8、10 d抽提RNA行RT-PCR和蛋白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和11β-HSD1的表达情况.结果 11β-HSD1在正常成骨细胞中随着培养表达逐渐升高,在Dex刺激组中成骨细胞分化指标ALP、COL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伴有11β-HSD1 mRNA和蛋白水平的下调.结论 在成骨分化过程中,11β-HSD1表达下降,与分化呈逆相关.11β-HSD1可能通过自分泌的方式参与调节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群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的分布 ,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及住院病例中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95例为研究组 ,同时选择性别、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体检正常者 95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测定他们的空腹血脂、身高、体重及坐位血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检测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 ,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研究组Glu Asp基因型构成比为 2 6 3 % ,对照组为 1 2 6 % ,两组eNOS基因Glu2 98Asp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67,P <0 0 5)。 2 98Asp等位基因频率研究组为 1 3 2 % ,对照组为 6 3 % ,两组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0 6 ,P <0 0 5)。结论 eNOS基因Glu2 98Asp变量可能是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种遗传易感指标  相似文献   
57.
应用二维超声方法评价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高血压1~2级无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作一评估,并探讨高血压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30例,高血压病人和正常人各15例。应用高分辨二维超声方法检测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直径,比较两组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测定百分数(FMD)功能以及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两组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①高血压病人FMD(10.79%)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FMD%分别与收缩压(r=-0.446,P<0.01)、舒张压(r=-0.645,P<0.01)呈负相关。③高血压病人血清ox-LDL、ET-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NO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早期虽无明显动脉硬化,但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在不同剂量细菌脂蛋白(BLP)刺激后,人单核细胞(THP-1)髓系分化因子88蛋白(MyD88)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用小剂量BLP诱导THP-1产生耐受,再以大剂量BLP攻击,分别比较对照组、BLP耐受组、耐受后攻击组和直接攻击组MyD88和TNF-α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测定MyD88蛋白含量,ELISA法测定TNF-α含量。结果BLP耐受组、耐受后攻击组和直接攻击组的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耐受后攻击组的TNF-α表达明显低于直接攻击组,各组间MyD88蛋白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BLP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因子,小剂量BLP诱导THP-1细胞产生BLP耐受,抑制细胞表达TNF-α,但不同剂量BLP对MyD88的蛋白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特异性高表达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于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野生型(WT)和心肌特异性高表达Hsp27的转基因(TG)小鼠,实验组和对照组(n=3)分别用Dox25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一次腹腔注射,3d后取心脏,经TUNEL染色和蛋白印记分别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及可诱导热休克蛋白(iHsps)的表达情况。结果Hsp27在TG鼠心肌中特异性高表达。Dox处理后WT和TG鼠的心肌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但TG的凋亡比WT显著减轻[(5.22±0.60)‰和(10.67±2.41)‰,P<0.01];Dox刺激后Hsp70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增加,TG鼠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WT鼠[Hsp70:(1.793±0.237)和(1.013±0.14),P<0.01;HO-1:(6.884±1.104)和(4.385±0.463),P<0.05],而αB-晶体蛋白(αBC)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Hsp27心肌特异性高表达能够有效抑制Dox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幽门上喂养与幽门下喂养对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况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ICU肠内营养患者75例,根据肠内营养途径分为幽门上喂养(38例)和幽门下喂养(37例)2组,对比分析开始肠内营养1月内2组达到目标营养剂量的时间,腹泻、腹胀、呕吐、误吸等并发症发生比例及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改善情况。结果幽门上喂养组达到目标营养剂量的时间为(4.18±2.24)d,长于幽门下喂养组[(2.40±0.99)d],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幽门上喂养组共发生喂养相关并发症20例,其中腹泻2例,腹胀8例,呕吐6例,误吸4例;幽门下喂养组共发生喂养相关并发症6例,其中腹泻4例,腹胀2例,未发生呕吐、误吸。2组之间喂养相关并发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幽门下喂养组喂养1月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喂养前明显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幽门下喂养较幽门上喂养更易达到目标营养剂量,且发生腹胀、呕吐及误吸的概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