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盂唇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33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29例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符合,4例超声诊断与手术不符,超声诊断敏感性84%,特异性90%,准确性88%。结论 超声是诊断盂唇损伤的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2.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头颈部运动后椎动脉血流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头颈部运动后椎动脉血流的变化及其与眩晕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临床确诊为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患者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通过头颈部运动诱发眩晕,在诱发运动前及运动后即刻用彩色多普勒对双侧椎动脉走行、管腔结构、内径、血流速度(PV)和阻力指数(RI)进行测定.作详细记录,比较患者及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头颈部运动前后患者组的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增加者(55.6±12)cm/s vs(48.6±7.8)cm/s,(65.7±5.4)cm/s vs(52.7±8.7)P<0.05;降低者(62.4±2.8)cm/s vs (52.2±8.6)cm/s,(51.7±13.2)cm/s vs(46.6±3.8)cm/s P<0.05) 血管内径及RI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头颈部运动使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的人数患者组多于对照组(57/103 vs 10/30,p<0.05),降低的人数患者组少于对照组(20/103 vs 9/30P<0.05).而且椎动脉有变化的血管条数及变化幅度患者组多于对照组,分别为106/206 vs 23/60,P<0.01及(增加者(10±8.7)cm/s vs(4.1±3.29)cm/s ;降低者(10.7±7.4)cm/s vs (5.58±5.3)cm/s P<0.05).(3)头颈部运动后,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或降低均可以引起眩晕.但减低更易引起眩晕.结论(1)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头颈部运动后,可导致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大幅度变化(2)椎动脉血流变化与引起眩晕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分析了以往我院超声科进修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超声科进修医的全面培养方案。通过对教学、科研、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方式进行探索,分享了我科进修医培养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及二者联用对长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纤颤(房颤,AF)犬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培哚普利组(P组)、螺内酯组(S组)和二者联用组(P+S组)。各组心房快速起搏8周,建立AF犬模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4周及8周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醛固酮(Ald)水平;起搏前及起搏后8周,测定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起搏8周后停止起搏,观察各组犬AF维持的例数及AF自行持续时间;Masson染色检测各组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组、S组和P+S组犬起搏4周和8周后血浆AngII及Ald水平明显降低,起搏8周后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减小,左心房射血分数显著增大,停止起搏后AF维持率明显减少,AF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CVF值明显降低。而3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阻止长期心房快速起搏AF犬心房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但二者联用效果并不优于单药。  相似文献   
25.
超声引导下自动组织学活检术已广泛应用,本文就物品的准备、器械的消毒以及操作程序做一总结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产前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以及MRI在本病中的价值探讨.方法 5例脑裂畸形,均首先由超声发现,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Virid7(GE),使用3.5~5MHz扇形探头.其中3例行胎儿MRI成像(GE HD 3.0T,SSFSE和FIESTA序列).结果 孕妇年龄范围为26~36岁,4例胎儿为男性,1例为女性,其卢像...  相似文献   
27.
三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成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成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Aloka SSD-5500超声仪及TomTec三维成像系统,对37例肝脏恶性肿瘤及36例良性肿瘤患者行三维超声成像,观察并比较两组肿瘤内部血流分布、有无穿支血流及其血流信号容积与肿瘤体积比(Ⅵ).结果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外周血流检出率分别为88.89%(32/36)、78.83%(29/3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3);良恶性肿瘤的中心血流显示率分别为33.33%(12/36)、94.59%(35/37),穿支血流的检出率分别为5.56%(2/36)、62.16%(23/37),Ⅵ值分别为(4.56±0.92)、(18.98±1.8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三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成像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形态、血流分布及三维血流参数方面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CEUS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Bormann Ⅱ型胃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胃间质瘤和12例Bormann Ⅱ型胃癌患者术前二维超声和CEUS图像,评估CEUS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Bormann Ⅱ型胃癌的效能。结果 胃间质瘤多表现为局部胃壁层次结构清晰,肿物位于固有肌层(13/17,76.47%),CEUS呈向心性增强(15/17,88.24%),多数肿物表面可见光滑、连续完整的环状增强,为“蛋壳征”(14/15,93.33%)。Bormann Ⅱ型胃癌多表现为局部胃壁层次结构不清晰(10/12,83.33%),CEUS呈弥漫性增强(9/12,75.00%),12例Bormann Ⅱ型胃癌均未见“蛋壳征”。胃间质瘤与Bormann Ⅱ型胃癌在局部胃壁层次结构、强化顺序及“蛋壳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ormann Ⅱ型胃癌时间强度曲线的下降斜率(DS)大于胃间质瘤(0.60 dB/s vs 0.32 dB/s,P<0.05)。局部胃壁层次结构是否清晰、病灶强化顺序以及“蛋壳征”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Bormann Ⅱ型胃癌的准率度分别为79.31%(23/29)、82.76%(24/29)、96.30%(26/27)。结论 CEUS鉴别胃间质瘤与Bormann Ⅱ型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对颅内侧支循环及颅内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33例,行双侧经颅超声造影检查,观察Willis环、颅内大动脉和眼动脉的走行、血流方向及血流信号,记录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并对健侧或患侧颈总动脉行压迫试验。结果经颅超声造影对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84.6%、56.5%,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侧[(74.71±13.07)cm/s vs(100.46±19.15)cm/s,P<0.01]。经颅超声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经颅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颅内侧支循环及血供,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结合临床思维应用高频超声提高超声科医师诊断小儿急腹症的准确率.方法 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临床确诊的急腹症患儿520例,其中男303例,女217例.回顾性分析其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其超声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和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的匹配度.结果 520例小儿急腹症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单纯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2%.结论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运用高频超声检查能提高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