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对妊娠期血压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上海市孕产期保健队列研究数据及大气细颗粒物监测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大气细颗粒物对妊娠期血压的急性和滞后效应.结果 研究于2010年共纳入7 402例孕晚期妇女,结果表明在仅考虑气温、湿度、季节和长期趋势及周末效应的情况下,PM1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滞后0天、1天、3天和5天),妊娠期妇女收缩压可分别增加0.509mmHg (95% CI:0.045 ~0.974)、0.504mmHg(95% CI:0.047~0.961)、0.456mmHg (95% CI:0.011 ~0.901)、0.466mmHg(95% CI:0.028 ~0.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气象条件、周末效应、季节因素、产妇年龄、孕产史、高血压家族史、孕前BMI的情况下,妊娠期妇女收缩压可分别增加0.503mmHg(95%CI:0.066 ~0.940)、0.486mmHg(95%CI:0.055 ~0.916)、0.443mmHg(95% CI:0.022 ~0.865)、0.480mmHg (95% CI:0.064 ~0.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M2.5浓度对妊娠期收缩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仅考虑气温、湿度、季节、长期趋势及周末效应的情况下,PMI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滞后3天妊娠期妇女舒张压可增加0.402mmHg(95%CI:0.027 ~0.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调整上述因素后,PM2.5水平变化对妊娠期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1是妊娠期血压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较有价值的附加空气质量指标,孕期妇女应根据雾霾预警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护.  相似文献   
42.
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实施6个月之后,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及随访服务的提供情况。[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19名自愿参加该研究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组(干预组)和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组(对照组)。然后比较111名干预组病人和108名对照组病人在管理实施6个月后,在血压控制及对病人随访服务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6个月内平均比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组多降低收缩压10.77mmHg、舒张压2.20mmHg;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对照组8个百分点,(P<0.001)。干预组病人得到医生提供的锻炼、饮食、戒烟、症状管理、自信心培养等随访支持服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在控制血压及促进医生随访支持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3.
朱文君  杨国红  林梦感  王奇巍  杨义芳 《中草药》2010,41(10):1739-1744
蛋白酪氨酸激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天然产物中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寻找越来越受关注。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天然产物中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按其结构类型加以综述,其结构类型包括酚类、醌类、生物碱、甾醇等,其中酚类数量较多,尤其是含有多个羟基的芳环加一个侧链的化合物,同时,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海洋类化合物也显示了较好活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疗法对社区老年人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社区中300例诊断为便秘的60岁以上老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通过辩证分型分为气秘、热秘、虚秘,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研粉进行敷贴治疗,对照组100例口服黄连上清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对照组有效率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敷贴治疗社区老年人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肺癌是一种死亡率高、危害大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以上.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素-1与非小细胞肺癌关系密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内皮素-1水平升高,通过外周血、支气管镜等检查测定内皮素-1水平,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46.
<正>儿童气质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气质特点是了解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Thomas和Chess认为儿童气质是行为的表现方式,具有稳定性、持续性、连续性。在测查的众多方法中,Carey和McDevitt等依据Thomas和Chess的儿童气质理论发展出的一系列问卷是临床中最系统的方法。我们采用Carey和McDevitt设计,张劲松等修订的气质问卷中文版本,对上海市静安区学龄前儿童的气质9个维度特点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探讨气质的特点,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为儿童的抚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目前我国医疗纠纷鉴定体制的弊端及改革方法.方法 就我国医疗纠纷鉴定体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我国医疗纠纷存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社会司法鉴定两种鉴定机构,两种鉴定方式都存在自身不可避免的缺点,难以满足鉴定公正性的要求,特别是目前二元制立法导致的"重复鉴定"、"多头鉴定"现象.为此,应对目前的鉴定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即在医学会的基础上成立庭外医疗纠纷鉴定机构,从立法上统一医疗纠纷的鉴定体制,并完善鉴定机构中成员的配比,才能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结论 我国应尽快建立一种新的医疗纠纷鉴定体制,以促进医患关系向理性、和谐、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9.
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实施1年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双向转诊1年来的运作,发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与“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医疗服务格局还有一定距离。找出双向转诊在运行上的障碍和困难,提出完善双向转诊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0.
曹家渡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 ,老龄化程度较高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 2 3.8%。在人群疾病谱中 ,高血压病占第一位 ,1997年患病率达 36.7%。而循环系统疾病为死因之首 ,1998年占全死因的 41.0 3%。 1998年 ,与本街道地段医院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过程相结合 ,参加上海市《脑卒中社区人群计划防治优化方案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工作 ,开展高血压病社区防治研究 ,以探索切合社区实际的有效优化人群防治方案。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抽取 7个居委会中 35~ 75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1.2 方法1998年 4~ 7月进行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