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21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有效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Zarit负担量表(ZB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100例患者和照顾者。结果:患者的婚姻状况是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t=4.107,P=0.019);患者的工作情况和经济状况对照顾者SDS得分有影响(分别为t=3.851,P=0.025;t=2.701,P=0.035),具有统计学意义。照顾者负担平均(37.36±14.37)分,91%的照顾者存在负担,轻度54%、中度28%、重度9%。照顾者SDS平均(40.94±6.07)分,66%的照顾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轻度53%、中度12%、重度1%。ZBI总表负担和SDS得分之间未见相关性(r=0.03,P=0.808)。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对照顾者负担和情绪有影响,照顾者普遍有照顾负担、其情绪现状需加以关注,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小剂量舒必利静脉滴注治疗女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舍曲林治疗8周。研究组患者在疗程前2周合并舒必利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舍曲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起效较快;两组患者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舍曲林合并小剂量舒必利静脉滴注治疗女性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实施依从性干预后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该院实施依从性干预前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依从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项目(WHO DASⅡ)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及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和IT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HO DAS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庭照顾者出院后3个月Z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从性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提升预后效果,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rs1800497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及其与性别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TaqMan法检测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9名健康对照(对照组)DRD2基因rs180049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或对照组不同性别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或女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DRD2 rs1800497位点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的眼动数据差异,以作为伤残鉴定新的客观评定指标。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4~12月以1:1招募颅脑外伤脑软化灶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让被试完成反射性眼跳、反向眼跳及探索性眼球运动范式,记录被试眼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向眼跳范式中,脑软化灶组正确数、眼跳潜伏期、眼跳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探索性眼球活动范式中,脑软化灶组NEF、RSS分别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反射性眼跳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与正常人在反向眼跳、探索性眼球运动范式中眼动数据存在明显的不同,为新的客观评定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与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有关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早于临床症状多年,高血压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能在高血压患者中有效识别出痴呆高危人群,对于预防痴呆意义重大。目的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其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分析高血压有关的治疗情况、合并其他躯体疾病、血压控制状况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向痴呆转化的影响,为防止和延缓痴呆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7-12月,对439例2011年经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法调查的MCI老年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等量表测定,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再次测定。随访结局仍为MCI者为稳定型(MCIs),进展为痴呆者为进展型(MCIp),逆转为认知正常者为逆转型(MCIr)。比较不同高血压病史及其相关治疗等情况患者的MCI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I不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高血压病史的社区MCI老年人入组时(2011年)的子女人数、BMI、高脂血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单身情况、月收入、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个性倾向、家庭结构、酗酒史、吸烟史、记忆减退情况、2型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高血压组和不治疗高血压组的年龄高于无高血压组,无高血压组的收缩压水平和舒张压水平低于新发高血压组、不治疗高血压组、持续高血压组,且持续高血压组的舒张压水平低于不治疗高血压组(P<0.05)。MCIp组的平均年龄高于M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MCIp的危险因素(OR=0.856,P=0.011),月收入高则是保护因素(OR=2.288,P=0.045)。结论 社区不治疗和新发高血压者可能会促进MCI进展为痴呆,高龄是危险因素,血压下降或升高是伴随神经退行性改变而出现的机体代偿或疾病进展结果。  相似文献   
98.
自2019年12月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至今,本次疫情已经发展成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收集了21世纪以来部分对抗传染性疾病的相关调查研究,为应对COVID-19流行期引发的心理危机提供思路,以开展有效的心理援助。本文探讨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心理援助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建议,以明确进一步心理援助过程中所需要完善的任务。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高东镇在册管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干预组用IMPACT模式管理,对照组用日常管理方式管理。入组前、入组6、12及18个月时分别进行评定和随访。[结果]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6个月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IMPACT模式能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的抑郁和焦虑,有利于预防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糖调节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且未曾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19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氯丙嗪组(103例)和利培酮组(9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及6个月末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2h糖耐量试验(2hPG)、血脂及体重指数。结果氯丙嗪组在治疗6个月时,其血糖调节功能受损(IGR)为15.53%、利培酮为7.37%;随着治疗时间延长,FPG和2hPG浓度有逐渐增高趋势;同时,≥40岁组明显高于〈40岁组,并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体重指数量正相关。结论FIG和2hPG浓度增高是IGR的早期表现,选择影响糖代谢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可减少其IGR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