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接受微信平台群组管理的肠造口患者居家时生活质量的变化,为肠造口护理提供更加适宜、可行的个性化肠造口护理方案。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访谈法,针对微信群组中的12例肠造口患者进行多次半开放式访谈,根据Colaizzi现象学研究分析7个步骤对于访谈内容进行排序、分析、整理和总结。结论 肠造口术后,为患者带来的生活以及心理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自我认知和基本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霾。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优选胃康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橙皮苷含量和总提取物量为指标,选取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胃康颗粒提取工艺。结果胃康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加1 0倍量水先浸泡2h,再煎煮2h,第二、三次各加入8倍量的水,各煎煮1.5h为宜。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高敏化学发光法(HISCL)和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阳性结果和两种方法不一致的结果进行验证,以判定HISCL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 568例临床检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HISCL和TPPA进行检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结果和两种方法不一致的结果应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5 568例血清标本中,HISCL和TPPA共同检出阳性标本201例,无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对所有201例阳性标本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验证,结果确认阳性标本数为185例,确认阴性标本数10例,可疑6例。在本次研究中HISCL和TPPA的符合率为10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70%,阳性预测值为92.04%,阴性预测值为100%。HISCL出现的16例不符合中,临界值指数(COI)值大多在4.0以下。确认的10例阴性结果中,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孕妇和1岁以下儿童,均为免疫状态不稳定的人群;可疑的6例经Western blot验证均为非阴性结果,需临床跟踪随访。结论 HISCL与TPPA有很好的一致性,且HISCL具有检测快速、结果客观、重复性好、适合大批量检测的特点,适合进行梅毒的筛查和确认。但HISCL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对于COI值较低的标本应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痔上黏膜缝扎结合内扎外剥术与传统内扎外剥术治疗环状重度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0例环状重度脱垂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缝扎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于术后1、3、7 d及1、3个月评价患者的术后出血及脱垂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②术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各观察时点的脱垂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与传统内扎外剥术相比,痔上黏膜缝扎结合内扎外剥术治疗环状重度脱垂性混合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本院尿路感染病人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确诊并有完整病原学资料的尿路感染病人共1205例,对其尿液的病原学、药敏学进行分析。结果在120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829株(68.80%),其中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602株(49.9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41株(3.40%)和铜绿假单胞菌40株(3.32%)。革兰阳性菌305株(25.31%),其中最多的是粪肠球菌103株(8.55%),其次是屎肠球菌68株(5.64%)和溶血葡萄球菌36株(2.99%)。另检出真菌71株(5.89%),以酵母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碳青酶烯类、耐酶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氧哌嗪青霉素/Tazo。结论尿路感染病人细菌耐药率较高,需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选择用药,经验用药也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耐药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在手术前、术中以及手术后紧张情绪的影响。对71例起搏器安置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心情愉悦,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治疗模式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病情改善及气道黏膜组织修复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该院COPD缓解期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家庭氧疗、肺康复训练及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模式。观察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和治疗前后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发作总发生率[4.88%(2/41)]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和血清IL-8、TNF-α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FEV 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血清IL-8、TNF-α及VEGF水均较治疗前下降,FEV 1/FV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模式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纠正病理状态有利于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气道黏膜组织修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析中医古籍文献中乳腺癌相关方剂中蕴含的乳腺癌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采用XMinerV2.4进行Fp-Growth算法建模进行方药数据关联分析,并采用加权有向图形式表示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采用LiquoriceV3.0进行Complex Network建模进行方药网络分析,对网络节点进行社团聚集分析,利用社团结构表示药物配伍关系。结果共收集内服方剂136例,外用方剂41例。内服方核心药物是莪术、白术、当归,莪术的配伍有:三棱-莪术、莪术-淫羊藿、莪术-鹿角片、莪术-肉苁蓉、莪术-枸杞子。当归的配伍有:当归-人参、当归-防风、当归-熟地;白术的配伍有:白术-石见穿、白术-南沙参和白术-枸杞子。外用药物中枯矾-白芷、僵蚕-羌活等有关联性,同时以僵蚕为主,形成了僵蚕-羌活、僵蚕-(川乌、羌活)、僵蚕-香附等不同药对或药组。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内服方中的核心药物群有益气温阳活血药:党参、白术、黄芪、茯苓、淫羊藿、肉苁蓉、延胡索、莪术、山茱萸;养阴解毒药:南沙参、枸杞子、石见穿、露蜂房;行气活血药:当归、郁金、香附;化痰活血药:三棱、桃仁、鹿角片、丹参、延胡索、海藻。核心药物之外的配伍分析提示有昆布-牡蛎、白芥子-鹿角胶、枳壳-厚朴、玄参-白蔹等药对。外用方中的核心药物群为活血通阳解毒药:当归、白蔹、没药、葱白;杏仁、蓖麻仁;红花-乳香。核心药物之外的配伍分析提示有活血温里止痛药:当归-川芎-草乌;祛风药:僵蚕-羌活;化痰行气药:枳壳-香附-陈皮-半夏等药对。结论运用关联规则与复杂网络的方法分析古籍文献中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可为探讨古代该病的病机特点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开拓当代临床医生的治疗思路,结合分析结果,可将其中的典型药对尤其是当代临床少见的药对,在乳腺癌复发转移而常规治疗乏效时使用,为乳腺癌的现代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为两种中医证型的科学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C/MS技术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以及正常人的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A-DA)分析,研究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2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在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中筛选得到了丙氨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Z)-O-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6种差异代谢产物。[结论]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的代谢差异主要体现在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方面,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