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0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904篇
内科学   1041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812篇
综合类   687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336篇
药学   290篇
  2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2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分别采用药物和介入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中,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AMI患者和10例正常人(作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TF和TFPI含量.其中20例AMI患者中10例采用药物治疗,1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均加用LMWH抗凝治疗并分别于即刻,LMWH注射后4h、24h、7d后采静脉血测定TF和TFPI含量.结果①AMI患者TF和TFP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LMWH注射后4h保守治疗组的TF含量明显降低(P<0.01),但介入治疗组中未见降低.两组的TFPI含量均显著升高(P<0.02).在LMWH注射后24h即第3次注射前两组患者的TF和TFPI水平都基本回到基线水平;③在治疗7天后药物治疗组的TFPI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组的TF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LMWH的抗凝作用与降低TF水平并有促进TFPI释放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2.
胆绞痛为常见急腹症,主要包括急性胆囊胆管炎、胆石症和胆道蛔虫症.发病急,多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缓解疼痛将为进一步治疗带来方便.笔者运用针刺瞳子髎穴缓解胆石症所致胆绞痛,取得一定成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及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L)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2年4月至2003年2月,共5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d 1,环磷酰胺60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多柔比星25 mg·m-2,泼尼松60 mg·m-2×5 d,每3 wk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375 mg·m-2,于化疗第一个疗程前2 d开始,每周输注1次(连续输注),连续4次(标准剂量)或6次(增强剂量);或于每疗程的CHOP方案化疗前2 d输注,每3周1次(间隔输注),输注4次(标准剂量)或6次(增强剂量).结果:50例病人进入临床疗效评估, 60 %获得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 100 %.其中,34例Ann 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的病人有15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44 %.50例病人共随访了(8±s 5) wk, 2~30 wk,病人16 wk的无病生存(PFS)率为87 %.标准剂量组和增强剂量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连续输注和间隔输注疗效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本方案均能较好耐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32 %)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20 %). 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可有效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它具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而且在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吗氯贝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血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pH 11.0)用二氯甲烷提取处理.色谱柱为μ-BondapakTM C18 (3.9 mm×15 0mm,10 μm),柱温37.0 ℃,流动相为乙腈-0.067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5,pH 2.6),流速1.0 mL·min-1,内标为甲氧氯普胺,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吗氯贝胺在40~4 0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8),血浆中最小检测浓度为10 μg·L-1(S/N=3),提取回收率为96.48%~100.38%,方法回收率在99.39%~103.07%之间,日内RSD≤8.14%,日间RSD≤6.2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可用于吗氯贝胺血浆浓度监测和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85.
<正>很多西方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克罗恩病(CD)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西方人群中家族聚集现象可见于2%~14%的患者,有5%~23%的CD患者在其表亲中有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约25%CD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有两种不同的疾病即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112例纯合子双胞胎CD患者的一致率为30.3%,196例杂合子双胞胎CD患者的一致率仅  相似文献   
86.
高血压是全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成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而其发生与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目前虽然有多种扰高血压药物可供选择,但仍有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能达到靶目标[1],尤以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的肾性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87.
延伸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的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心脏康复的概念、延伸护理的概念、心脏康复与延续性护理结合的实践现状、心脏康复在我国开展的难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重视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延伸护理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李晓宇  刘皋林  杨洋 《中国药房》2012,(46):4385-4387
目的:探讨抗糖尿病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1998-2011年发表的抗糖尿病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文献,对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性别与年龄构成、发生时间分布、累及器官或系统、药品种类等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亦做了归纳与分析。结果:抗糖尿病药引发不良反应的年龄主要集中于51岁以上;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1d~2个月;累及器官或系统涉及全身各大系统,其中最常见的为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包括室性早搏、低血糖性昏迷、过敏性休克、全身剥脱性皮炎甚至死亡等。结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是广泛的,有些甚至是严重的;广大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测,积极推进抗糖尿病药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9.
肠道炎性反应是源起于宿主和微生物的相互反应,众所周知肠道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可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它们是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肠上皮屏障功能、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炎性细胞因子和遗传易患性(genetic vulnerability),其中营养、热量的超常是其病因中的重要启动因素,这是本文作者的一个新观点.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组织甲状旁腺激素(PTH)表达和分布,以及其在CKD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本科收治并经肾活检确诊的CKD 1期及2期的肾小球肾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另取8例肾移植配型不符或肾肿瘤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对照.受试者均检测Scr、BUN、血钙、磷、PTH及25(OH) VitD3等.以Cockcroft-Gault (CG)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双血浆99mTc-DTPA清除率法检测GFR.根据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组,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组织PTH表达和分布;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各例肾组织PTH阳性染色吸光度(A)值,并比较PTH表达强度差异.结果CKD1期及2期的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外周血钙、磷、25(OH) VitD3及PTH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PTH与上述其他指标间无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均可见PTH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而肾小球及肾间质也有少量分布,其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多,PTH表达增强.各病理类型间肾组织PTH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CKD(1期及2期)患者肾组织PTH表达增强,且早于外周血PTH的改变及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可能与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