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外科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存在的姿势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刺激方案。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8月17日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rTMS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两名研究人员筛选文献、整理资料并进行Scoping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1篇,20项研究结果显示rTMS治疗有益于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1项研究结果为阴性。所有研究结果均提示rTMS治疗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纳入研究中受试者情况、研究设计方案、刺激疗程、线圈类型及刺激部位、运动诱发电位的测定等均存在异质性。结论 rTMS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需要结合脑卒中的病程和损伤的程度来制定刺激方案。同时,需要更多同类型设计及刺激方案信息完整的真刺激对照假刺激的rTMS研究来提高其应用的证据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负重在适宜人群中的康复疗效。方法 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Evans-Jensen 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且骨折复位符合股内侧皮质阳性支撑(PMCS)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 n= 22)和试验组(n = 23)。对照组于术后6周行耐受性负重,试验组于术后48 h内行耐受性负重,均由每次10 min、每天3次逐渐递增至每次20 min、每天5次,直到骨折临床愈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术后6周、3个月、6个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 =3.716, P < 0.01);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t = 1.540,P > 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t =6.248, P < 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χ2 = 2.198, P > 0.05)。术后6周、3个月和6个月,两组VAS均无显著性差异( t < 1.330, P > 0.05)。试验组术后6周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t = -5.115, P < 0.001),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 t| < 1.799, P > 0.05)。 结论 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且骨折复位符合PMCS的患者于术后48 h内行耐受性负重可减少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对女性患者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指部徒手感觉刺激(MDSS)前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指屈、伸肌张力以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的变化规律。方法2020年4月至6月,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5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偏瘫侧5个手指的甲床、末节指骨两侧进行MDSS,刺激强度为能引起伸指但不致明显疼痛的最小强度,两次刺激间隔5~10 s。分别于MDSS前、MDSS后即刻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偏瘫侧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指伸肌肌张力,低肌张力记作-1级;同时以SWE技术检测上述四组肌群中的剪切波速度(SWV)。结果MDSS后,脑卒中患者四组肌群的MAS评级均显著降低(|Z|>2.843,P<0.001)。各肌群初始MAS评级为0和-1时,MDSS前后SWV均无显著性差异(t<1.052,P>0.05)。各肌群初始MAS评级为1~3时,MDSS后SWV均降低(t>2.672,P<0.05)。MDSS前后各肌群SWV与MAS评级均呈正相关(r>0.334,P<0.05)。结论MDSS可有效、迅速、安全地降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部肌群痉挛并促进主动伸指。SWE可客观、定量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手部肌群肌张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特点,分析年龄、损伤侧、损伤部位等因素对MMSE总分和各分项评分的影响。方法67 例重度脑外伤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MMSE进行评分,分析结果。结果患者在回忆、定向、计算、书写与绘图方面平均得分相对较低,而在命名、记忆、复述、理解方面得分相对较高。45~65 岁患者在MMSE总分和空间定向、阅读方面得分低于18~44 岁患者(P<0.05)。与基底节损伤相比,额叶损伤在时间定向、空间定向、记忆和计算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额颞顶叶损伤在MMSE总分、时间定向、空间定向、计算和绘图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MS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外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年龄和损伤部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电刺激联合高频胸壁振荡对气管切开重症患者气道廓清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气管切开重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试验A组(n=28)和试验B组(n=28)。三组均接受常规措施和早期活动,试验A组增加高频胸壁振荡治疗,试验B组联合应用腹部电刺激和高频胸壁振荡治疗,共2周。治疗前后使用非自主咳嗽峰流速(ICPF),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膈肌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和腹部肌肉厚度(Tab)评估疗效。结果试验B组ICPF、CPIS、Tab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B组DE和DTF改善程度更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_(DE)=0.514,F_(DTF)=1.582,P>0.05)。试验B组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厚度差值与ICPF差值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ICPF与CPIS呈显著负相关(r=-0.702,P<0.001)。干预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腹部电刺激联合高频胸壁振荡可以提高气管切开重症患者的气道廓清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术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在肺叶切除术前评估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肺二科住院的580例患者,筛查出符合条件的274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且手术方式均为肺叶切除术。通过术前6MWT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临界值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最大面积(AUC)获得,分析两组术后恢复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6MWD>449 m的患者比较,6 MWD≤449 m的患者年龄显著增加(P<0.00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较小(P<0.05),其他如手术切除部位、病理分期、性别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OR=2.672, 95%CI 1.488~4.798, P=0.002),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数增加(P<0.05)。6MWD≤449 m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95, 95%CI 1.299~4.415, P=0.005)。结论 6MWT作为一种简易的运动功能测试,可常规应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的生理功能评估。当6MWD≤449 m时,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近10年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2012至2021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核心合集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及VOSviewer可视化分析作者、国家/地区、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与结论 国内外年发文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发文最多的团队为喻洪流团队,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国外发文最多的团队为Maysam G团队,发文最多的机构为匹兹堡大学。国家发文量最多及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国内外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康复辅助器具在特殊/脆弱人群中的应用、康复辅助器具及其相关专业服务的应用效果研究;预测基于智能感知、类脑计算、深度学习及虚拟/增强现实的智能辅助器具产品设计研发及应用研究是本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