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超前镇痛对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A组羟考酮0.05mg/kg、B组羟考酮0.1mg/kg、C组羟考酮0.1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24h内不良反应及哌替啶使用情况;采用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镇静-躁动评分(RASS)对患者术后1、6、12、24h进行疼痛和镇静程度评分。在麻醉前、术后1、6、12、24h测定血清中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和C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和C组VAS评分在术后1、6、12h时显著降低(P<0.05);C组术后1h时VAS评分低于B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B和C组术后1h的RASS评分显著降低(P<0.05);C组术后1hRASS评分低于A、B组(P<0.05)。术后1、6、12、24h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水平均高于麻醉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A、B和C组患者术后1、6、12、24h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和C组术后1、6、12h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24h,A、B和C 3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头晕、嗜睡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对照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病例数多于其他3组(P<0.05);4组患者均无瘙痒、躁动、呼吸抑制及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mg/kg羟考酮用于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术后应激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CC)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术后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 麻醉方式、麻醉相关用药、术中麻醉管理等可影响HCC的生物学行为或机体免疫, 进而影响HCC的复发转移。关注麻醉对HCC复发转移的影响, 优化麻醉方案, 有望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头脉冲试验(HIMP)和头脉冲抑制试验(SHIMP)在前庭眼动反射中的互补效应。方法选择前庭上神经炎患者33例,健康成人10例(20耳),对前庭上神经炎患者患侧和健康成人左右侧HIMP和SHIMP增益、扫视潜伏期、扫视波振幅及显性扫视产生百分比进行匹配分析,比较HIMP和SHIMP各项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结果HIMP增益与SHIMP增益呈线性正相关,并且HIMP增益大于SHIMP增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0,r=0.956,P均=0.000)。HIMP潜伏期大于SHIMP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01),但无相关性(r=0.180,P=0.196)。HIMP扫视振幅与SHIMP扫视振幅呈负相关(r=-0.484,P=0.000),HIMP扫视百分比与S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r=-0.604,P=0.000)。HIMP增益与HIMP扫视潜伏期、振幅及百分比均呈负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代偿性扫视振幅及百分比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扫视潜伏期无相关性(r=-0.044,P=0.756)。结论SHIMP和HIMP均可检查水平性角前庭眼动反射(VOR)的直接通路,代偿性扫视和反代偿性扫视的增益、振幅和扫视产生的百分比可作为动态观察指标评估前庭功能。两者参数变化对评估VOR通路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SEER数据库中被确诊为ATC的405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对年龄、种族、性别、原发灶最大径、原发灶数量、甲状腺外组织侵犯、食管侵犯、气管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0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进而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T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405例ATC患者中,发生肺转移107例,未发生肺转移29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最大径>4 cm、甲状腺外组织侵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是预测发生肺转移的显著性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最大径>4 cm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是AT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灶最大径>4 cm、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ATC患者极易发生肺转移,因此,一定要认真参考病理结果,若发现存在以上肺转移危险因素,则积极采取多模式治疗方案,并缩短随访时间,行相关检查(如胸部CT扫描、PET-CT等)。  相似文献   
5.
背景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刀口裂开、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针刺对PONV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目的 概述PONV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以及针刺内关穴(PC6)和足三里穴(ST36)对PONV防治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 内容 针刺PC6和ST36可以减少PONV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也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趋向 针刺PC6和ST36对PONV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生理干扰小、无创、安全,可以被很好地应用于PONV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对小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炳祺  盖毅文  成少利  刘秋歌  张晶  赵磊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589-1590,1603
目的:研究全麻药丙泊酚对小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2组:各组10只,分别为静脉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用氯胺酮(1mg/kg)基础麻醉。对照组进行假手术,静脉组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后进行手术,大脑缺血再灌注后取大脑组织标本,测定大脑组织内NF-κB的含量;取结扎侧大脑组织,HE染色并做形态学观察。结果:静脉组NF-κB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组大脑组织炎性反应较对照组减轻。结论:丙泊酚对小鼠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教育部、卫 生部于2012年联合实施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希望以试点高校改革为重点,力争取得突破,以点 带面,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2].本校为第一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设内容,笔者所在的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 教研室就教学内容改革、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等内容进 行了研究,开展了以 "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质"为核心,以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及 转运为重点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改革,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芬太尼对结肠癌细胞株 SW480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芬太尼(0.5、5、50ng/ml)干预结肠癌细胞株 SW48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M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结果:各组芬太尼孵育 SW480细胞48h 及72h 后,均能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 <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芬太尼孵育 SW480细胞48h,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均浓度依赖性抑制凋亡(P<0.05)。结论:芬太尼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的增殖及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NOX4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AAD)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阐明其在PAAD预后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运用GEPIA大数据分析NOX4在正常胰腺组织和PAAD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其对PAAD预后的影响。再运用LinkedOmics大数据分析NOX4与PAAD临床病理学参数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NOX4在PAAD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且NOX4的表达量与PAAD T分期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性,此外高表达NOX4的PAAD患者其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表达NOX4的PAAD患者(P<0.05)。结论:NOX4是一种重要的不良预后指标,高表达的NOX4预示着PAAD的恶性进展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NADPH氧化酶4(NOX4)在胃癌(ST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阐明其在STAD预后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运用GEPIA大数据分析NOX4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再运用LinkedOmics大数据分析NOX4与STAD临床病理学参数和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胃组织相比NOX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提高,并且NOX4的表达量与胃癌T分期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性,此外NOX4高表达组的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NOX4低表达组的胃癌患者(P<0.05)。结论:NOX4是胃癌的一种重要的不良预后指标,高表达的NOX4预示着胃癌的高恶性等级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