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PV16 E6E7对TWEAK/Fn14信号途径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表达HPV16 E6E7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诱导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4(Fn14)表达,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调解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水平(IP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2)表达,生物化学法检测Ras GTpase活性,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表达HPV16 E6E7的逆转录病毒感染角质形成细胞后,Fn14高表达,RANTES、MCP-1、IP10和TRAF2表达增加,Ras GTpase活性升高。与未感染表达HPV16 E6E7逆转录病毒的细胞比较,表达E6E7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对TNF-α刺激不敏感,细胞增殖显著增加(P0.05)。结论:表达HPV16 E6E7细胞激活TWEAK/Fn14信号途径,从而上调RANTES和TRAF2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这可能是高危型HPV的一个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曼氏迭宫绦虫的3个亮氨酸氨基肽酶亚类(leucine aminopeptidases of Spirometra mansoni,SmLAPs)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为进一步病原诊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3个亮氨酸氨基肽酶亚类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功能区域、免疫学特征、信号肽和跨膜区预测分析.应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SmLAPs在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节、孕节和裂头蚴阶段的转录水平. 结果 对SmLAPs编码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进行比对,SmLAPa与SmLAPb、SmLAPc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为38%,SmLAPb和SmLAPc的一致性也只有44%.多功能位点分析发现,SmLAPs均含有底物结合位点、锌离子结合位点和多肽结合位点.在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结果显示,SmLAPa有13个、SmLAPb有14个、SmLAPc有13个.T细胞表位预测中,SmLAPa有12个、SmLAPb有13个、SmLAPc有14个.3个SmLAPs亚类序列中均含有一个强烈的信号肽,并且均没有跨膜区域.在虫体各个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检测中,在成节阶段,SmLAPb的转录水平是SmLAPa的1.34倍,SmLAPc的转录水平是SmLAPa的46.53倍.在孕节阶段,SmLAPb的转录水平是SmLAPa的1.96倍,SmLAPc的转录水平是SmLAPa的56.89倍.在裂头蚴阶段,只有SmLAPc有转录,没有检测到SmLAPa和SmLAPb的转录. 结论 在3个SmLAPs亚类基因中,SmLAPc是裂头蚴病更有价值的免疫诊断分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妇科体检人群中阴道假丝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将收集的273例妇检阴道拭子保存在含有抗生素的YEPD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接种到YEPD平板上分离培养.分离出的酵母菌通过菌落形态、制片革兰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及显色培养基作初步鉴定;并通过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假菌丝生成试验及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73例标本中分离出47株(17.2%)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4株(51.1%),光滑假丝酵母菌13株(27.7%),克柔假丝酵母菌8株(17.0%),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2.1%),其他假丝酵母菌1株(2.1%).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妇科疾病的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人群外阴阴道中的假丝酵母菌致病菌种类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感染与年龄、妇科疾病种类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海南籍强直性脊柱炎(AS)及亲属的HLA-B27的表型、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情况,了解海南籍HLA-B27和AS的遗传倾向及发病情况,指导临床治疗,预防AS的发病.[方法]HLA-B27表型检测采用血清学技术,HLA-B27基因型和基因分型检测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R)技术.[结果]6例海南籍的AS患者及家族成员共86例中B27阳性者患AS的概率为36.7%,其中男女比例约为7.6:1;有AS相关症状者的概率为36.7%,男女比例为1:5.9.43个HLA-B27阳性家庭中一级亲属AS患病率为30.26%,HLA-B27阳性患AS的比率为47.92%,其中男性为68.97%,女性为15.79%,男女比例为1:4.4.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HLA-B27阳性,其子女HLA-B27的阳性率基本相近.AS患者中HLA-B27阳性者占100%,HLA-B27表型和基因型基本相符,HLA-B27基因分型结果均为HLA-B2704型.[结论]海南地区AS发病率和HLA-B27阳性率都较其他地区高,具有很强的家族遗传倾向,AS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发,有AS相关症状者女性高于男性.HLA-B27基因亚型为HLA-B270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分析血清T3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低T3综合征诊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6例为低T3组,游离T3(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74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FT3、FT4、TSH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血清T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结果 低T3组患者年龄比对照组高(P<0.05),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对照组高(均P<0.05).血清FT3值,低T3组低于对照组[(1.0±0.6) pmol/L与(4.1±0.5)pmol/L,P<0.05)],血清FT4、TS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T3组Gensini总积分高于对照组[(43.5±18.3)分与(24.5±10.1)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低T3组中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低T3组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3支主要血管任意1支狭窄超过75%)和完全闭塞(3支主要血管任意1支完全闭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低FT3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相关.结论 低T3综合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测定对女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25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69例(对照组)及月经期健康妇女150例(月经期组)作为观察对象,均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X20测定血清唾液酸水平,比较三种不同人群血清唾液酸水平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唾液酸为(87.4±13.2) 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月经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月经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唾液酸阳性157例,阴性68例,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月经期组(P<0.05),而对照组与月经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恶性肿瘤组之间血清唾液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恶性肿瘤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女性肿瘤病情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采用Etest法检测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9人,女2人,年龄范围35~80岁,8人职业为农民,11人在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模型,探讨诱导株与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差异.方法 应用多种抗菌素次抑菌浓度诱导法建立体外耐药模型,应用纸片协同法检测诱导株与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12株临床分离敏感株经多种抗菌素次抑菌浓度逐步诱导,全部转为泛耐药株;应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比率为52.6% (20/38),体外诱导株为16.7% (2/12),两组产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种抗菌素次抑菌浓度逐步诱导法可成功建立体外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模型;次抑菌浓度体外诱导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比率低,并非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易斌  符小玲 《检验医学》2009,24(1):29-32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冠心病(CHD)、脑梗死(cI)、2型糖尿病(DM)、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RLP—C水平,并同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按VLDL—C=TC—HDL—C—LDL—C计算,并分析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D组、CI组、DM组和CRF组患者的RLP—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RLP—C水平与TG、VLDL—C呈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RLP—C可作为一个新的标志物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ICU患者临床送检标本,病原菌的分离严格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并使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结果 ICU患者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587株,其中痰液和气管吸物分离最多335株占57.1%,其次为导管和血液,分别占19.3%和13.6%;58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均<1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结论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但应加强支气管镜检查,做好应对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管理,能有效控制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