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以制备脑损伤仔鼠模型,随机选取对照组(A组)足月仔鼠30只,LPS组足月仔鼠90只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低强度干预组(T1组),中等强度干预组(T2组),大强度干预组(T3组),每组各30只。所有仔鼠出生第二天给予早期抚触直至15日龄,15日龄对各组仔鼠采用悬吊试验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对其进行运动功能评定。15日龄干预组仔鼠开始进行运动干预,25日龄对各组仔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定,检测出脑瘫鼠并继续干预至45日龄,运动干预项目分别为恒温游泳、跳台训练、跑笼训练,按照强度大小各组训练时间为每天5 min、10 min、15 min。运动干预30 d后,对各组仔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1)25日龄仔鼠经神经行为学检测A组无脑瘫鼠,T1组3只脑瘫鼠,T2组2只脑瘫鼠,T3组无脑瘫鼠;(2)15日龄仔鼠运动干预组T1组与T2组,T1组与T3组,T2组与T3组仔鼠悬吊试验评分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5日龄仔鼠干预组T1组与T2组悬吊试验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T3组与T1组、T3组与T2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T1、T2、T3组仔鼠训练前后15 d和45 d悬吊试验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1)早期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运动功能。(2)不同干预强度对脑损伤仔鼠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不一,较大干预强度对脑损伤仔鼠运动功能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频(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脑瘫儿童采用足印分析法、10m步行测试(10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步长、步宽、10MWT以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步长、步宽、10MWT以及MBI评分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马术辅助干预(EAI)对孤独症(AS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发表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5月20日,由2位评价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表进行质量评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包括异常行为检查量表-社区版(ABC-C)、社会反应量表(SRS)、语言成绩单系统分析(SALT)、文兰适应行为量表(VABS)等,用标准化均数差(SWD)和加权均数差(WMD)评定疗效,并对异质性进行检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中文1篇,英文8篇,共3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BC-C量表中易怒子量表(MD=-3.89, 95%CI-6.42~-1.35,P=0.003)、多动子量表(MD=-3.63, 95%CI-6.41~-0.86,P=0.01)和SRS量表(MD=-1.39, 95%CI-2.11~-0.67,P=0.0002)得分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期发现智力低下的听路损害,方法:对80例智力低下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检测,结果:80dBnH1,20次/秒刺激条件下,80例 下儿中39例异常,异常率为48.75%,听路损害的性质,周围性听路损害30只耳,中枢性听路损害16只耳,听阈增高者25例,占31.25%,结论:1.智力低下儿以周围性听路损害为主,听路损害多数在耳蜗及听神经远端;2.建议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作为早期检出智力低下听路损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川芎嗪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神经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动态观察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及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再灌注各时间点,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川芎嗪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而 bcl-2 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川芎嗪抗癫痫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后分组分别给予川芎嗪,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显著(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抑制癫痫作用机制与降低IL-2、IL-6和TNF-α对免疫-神经网络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评定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对轻中度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复疗效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康复评价手段。方法:选取30名具备独立行走能力的轻中度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5例进行痉挛肌治疗仪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15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使用改良Ashworth(MAS)评定、足印法步态分析、B超测定比目鱼肌(SoL)厚度与腓肠肌中部(GMM)厚度。结果:(1)治疗1.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步态分析值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SoL值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GMM值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明显降低(P<0.05);步态分析值明显增加,(P<0.01);SoL值明显增加(P<0.01);GMM值明显增加(P<0.01)。(3)2组比较:治疗前2组的MAS分值、步态分析值、SoL值、GMM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的MAS分值、步态分析值、SoL值、GMM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5个月、治疗3个月后步态分析值分别与SoL值、GMM值具有相关性(步行足长/立位足长比与SoL值r=0.623,P<0.01;步行足长/立位足长比与GMM值r=0.418,P<0.01)。结论:B超可以通过反映局部肌肉厚度变化,为脑瘫患儿的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脑瘫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60例脑瘫患儿和137名正常儿童的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测定。结果脑瘫组和对照组人群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两组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型(P=0.436)和等位基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182)。结论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多态性不是中国汉族儿童脑瘫发病的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4(Neurotrophin-4,NT-4)的变化,利用百里香与薄荷精油制备雾化吸入剂进行干预治疗,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及精油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实验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精油治疗I组、精油治疗Ⅱ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用致痫亚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制作Wistar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取脑,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区NT-4的变化。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成功,精油组和癫痫模型组实验动物均达到点燃标准,与癫痫模型组动物相比,精油组大鼠潜伏期劈显延长,但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癫痫模型组大脑皮质NT--4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精油组NT-4含量比癫痫模型组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油能够增强NT-4的表达,减轻癫痫发作时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有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孤独症患病率的逐年增高,孤独症群体越来越庞大,患者步入成年后的就业与安置问题成为众多家庭的困扰,改善成年孤独症患者的困境变得更为迫切.对国外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技能干预和就业安置等方面情况进行综述,结合我国大龄孤独症患者现状,为改善我国孤独症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