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及平滑激动剂(smoothened agonist,SAG)干预下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Shh信号通路改变后,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自噬状态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胚胎14.5 d的C57BL/6J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根据干预方式分为4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DEX组)、地塞米松+SAG组(DEX+SAG组)、单独SAG干预组(SAG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体或自噬溶酶体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hh、Ptch1、Smo、Gli3A/R、Cyclin D1及自噬标志物LC3Ⅱ/Ⅰ和P62、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和DEX组中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的数量无明显差异,而SAG干预后可观察到大量自噬体/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62、Ptch1、Smo、Gli3A/R、CyclinD1在DEX组中明显降低(P<0.05),LC3Ⅱ/Ⅰ、Beclin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DEX+SAG组及SAG组中Ptch1、Smo、Gli3...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首次接受化疗青少年白血病病人对护理人员期望。[方法]采用现场录音和笔录,对19例青少年病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初次接受化疗青少年白血病病人需要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精湛的技术水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贴切的服务理念。[结论]应该针对初次接受化疗青少年白血病病人的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3.
刘凤娇  赵然尊 《安徽医药》2020,24(11):2234-223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瘤体大小对左心室功能影响及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选取 2014—2017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82例,其中合并室壁瘤 38例为室壁瘤组,不合并室壁瘤病人 44例为无室壁瘤组,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采用 Gensini积分,据总评分结果将室壁瘤组分为三个亚组,即轻度狭窄(< 30分)、中度狭窄(30~60分)、重度狭窄(60分及以上)比较三组瘤基底部宽、瘤深、瘤体积;将室壁瘤组 Gensini积分与瘤体大小行相关性分析。将室壁瘤组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两个亚组,比较两组瘤体大小。将瘤基底部宽、瘤深、瘤体积与 LVEDd、LVEF、NT?proBNP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室壁瘤组与无室壁瘤组比较,室壁瘤组主要累及左前降支(LAD)(97.37%比 79.55%,χ2=4.499,P=0.034)室壁瘤组 LVEDd较无室壁瘤组大[5.30(4.70,5.90)cm比 4.90(4.60,5.50)cm,Z=-1.967,P<0.05]室壁瘤组 LVEF较无室壁瘤,组低[(39.00±8.69)%比(49.45±11.18)%,t=0.459,P<0.05]。室壁瘤大小与冠脉病变程度、变支数无关(均 P>0.05),与 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均 P>冠脉病,0.05)。瘤基底宽与 LVEDd正相关(r=0.430,P<0.05)瘤基底宽、瘤体积与 LVEF呈负相关(r=-0.425、-0.362,均 P<0.05)。结论室壁瘤冠脉病变主要累及 LAD。室壁瘤组心功能较,无室壁瘤组差;室壁瘤大小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均无关。瘤体累及范围越大、瘤体积越大,左心室越扩张,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4.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做好追踪随访?并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纳入肿瘤人群管理?【结果】4 455名参与大肠癌筛查居民中采取门诊筛查的居民占30.75%?被动筛查的占69.25%?女性占58.38%?男性占41.62%?年龄分组以50~69岁居多?占87.70%?初筛总阳性率为20.97%?两种筛查方式相比?门诊主动筛查的初筛阳性率高于被动筛查(P0.01)?肠镜检查顺应性方面?门诊主动筛查的肠镜检查率远远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1?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门诊主动筛查组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结论】建立以门诊主动筛查为主?集中式被动筛查为辅助的筛查模式?能充分发挥大肠癌筛查的整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切除术(LR)、开腹切除术(OR)与超声定位下的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细胞癌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71例患者纳入LR组,52例患者纳入OR组,29例患者纳入RFA组。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 ±s)描述,行f检验;近期疗效、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LR组(76.1%)>OR组(73.1%)>RFA组(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OR组>LR组>RFA组(P<0.05);术后24 h及1周后VAS评分比较,OR组>LR组>RFA组(P<0.05);OR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5%)>LR组(29.6%)>RFA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比较,OR组(7.7%)0.05)。 结论对分期早且肿瘤小的肝细胞癌患者分别采用LR术、OR术与RFA术治疗,患者近期疗效相当,但RFA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但对于瘤体较大且靠近重要血管胆管的肝细胞癌患者,还需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递进式皮下蒂双V-Y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修复部分甲床缺损的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对17例19指指端横断缺损伴甲床缺损的患者采用同指递进式皮下蒂双V-Y推进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治疗。患指创面面积为1.0 cm × 0.8 cm ~ 1.6 cm × 1.5 cm。随访观察术后伤指功能、外观,以及钩甲畸形发生率。 结果 术后随访8 ~ 24月,平均13个月。19指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感觉恢复达S4级。重建后指端呈弧形,手指外观满意,关节活动正常。指甲外观、质地良好;甲床长度平均增加3.3 mm(2 ~ 4 mm);均未出现钩甲畸形,指甲再生优良率为94%。 结论 递进式双V-Y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修复伴甲床缺损的指端横断缺损,在重建指端及指甲外形的同时,减少了钩甲畸形的发生率,使伤指最大限度地恢复外形与功能,是一种疗效确切、便于操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身高178 cm, 体重62 kg, 2021年11月5日因“颈内动脉狭窄,左侧肢体乏力、活动障碍”入院。2021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胀痛、行走受限、言语不利,不伴有头痛头晕,外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溶栓治疗,症状逐渐缓解,目前残留左侧肢体乏力、活动障碍;期间发现颈动脉狭窄,但因存在脑卒中出血转化,建议择期治疗。此次入院拟治疗颈动脉狭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34a通过下调AKT/BCL2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多柔比星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34a-3p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的表达,并成功构建miR-34a mimics/inhibitor调控其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分别筛选多柔比星处理MCF-7及MCF-7/ADR细胞的IC50值并处理细胞;使用CCK8,流式细胞技术以及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在miR-34a过表达及干扰组中,乳腺癌细胞存活率,凋亡细胞百分比以及AKT/BCL2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miR-34a在MCF-7/ADR中的表达显著低MCF-7细胞,同时成功构建miR-34a过表达及敲减模型;多柔比星处理MCF-7及MCF-7/ADR细胞的IC50分别为0.89 μg/mL、13.61 μg/mL。当MCF-7及MCF-7/ADR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降低时,经多柔比星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同时下游AKT/BCL2信号表达上调(P<0.01)。而当MCF-7/ADR细胞中miR-34a表达升高时相应的观察到相反的细胞表型。结论:miR-34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减少对AKT/BCL2信号的负向调控,减少细胞凋亡,进而增强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