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MRI与SEP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和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在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只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左后肢为损伤侧,右后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伤后1、2、4、8周行MR扫描,同时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损伤侧24条神经,有23条MR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5.8%,假阴性率4.17%(1/24);24条损伤侧坐骨神经,有22条SEP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1.6%,假阴性率8.3%(2/24)。MRI与SEP对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与SEP结合起来,24条损伤神经均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100%。结论:MR与SEP检查可无创、准确地判断神经损伤,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重复性好,可作为神经损伤的较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骨髓炎与恶性骨肿瘤软组织改变的影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软组织影像改变对骨髓炎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7例骨髓炎和7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软组织异常CT和MRI征象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和统计学比较。结果57例骨髓炎患者中,CT检查54例,MR检查14例。CT检查的54例中,软组织肿胀52例(Ⅰ度19例、Ⅱ度16例、Ⅲ度17例),脓肿样囊腔6例,软组织肿块5例,软组织内气体、脂液平面和窦道各1例。MR检查的14例骨髓炎中,软组织肿胀14例(Ⅰ度2例、Ⅱ度6例、Ⅲ度6例),脓肿样囊腔(扩散加权成像均呈明显高信号)3例,软组织肿块和脂液平面各1例。7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中,CT检查54例,MR检查49例。CT检查的54例中,软组织肿胀44例(Ⅰ度29例、Ⅱ度12例、Ⅲ度3例),软组织肿块49例,软组织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16例,软组织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25例。MR检查的49例恶性骨肿瘤中,软组织肿胀46例(Ⅰ度21例、Ⅱ度17例、Ⅲ度8例),软组织肿块43例。骨髓炎组和恶性骨肿瘤组CT图像显示的软组织肿胀程度(Uc=4.1066,P〈0.01)以及脓肿样囊腔(X^2=4.4118,P〈0.05)、肿块(X^2=71.7037,P〈0.01)、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X^2=18.7826,P〈0.01)和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X^2=32.5301,P〈0.01)出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图像所示的软组织肿胀程度(Uc=2.5997,P〈0.01)以及脓肿样囊腔(四格表确切概率P=0.0092)和肿块(X^2=29.8757,P〈0.01)出现比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组织肿胀程度和软组织肿块对骨髓炎和恶性骨肿瘤鉴别具有一定价值。软组织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以及软组织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是恶性骨肿瘤的特异性征象。脓肿样囊腔、软组织内气体、脂液征和窦道是骨髓炎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3.
咽旁间隙在头颈部肿瘤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病变定位、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瘤76例,其中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25例。结果扁桃体肿瘤和鼻咽癌使茎突前间隙外移,腮腺肿瘤使茎突前间隙向前内移位,或(和)颈动脉鞘区后移。颈动脉鞘区交感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外侧移位,迷走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明显分离,颈动脉体瘤使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颈静脉球瘤使血管向前外侧移位,转移淋巴结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内侧移位。25例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其中9例信号均匀;51例恶性肿瘤中,19例边界模糊,15例信号欠均匀。茎突前间隙脂肪消失或不连续6例均为恶性肿瘤,肿瘤边界较清但颈部淋巴结肿大符合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2例及颈内动、静脉被肿瘤包绕3例,病理证实亦为恶性肿瘤。结论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腮腺肿块132例140个病灶,其中良性89例共97个病灶,恶性43例.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活检证实,3例临床证实.MR平扫采用T1WI、T2WI,其中108例共115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58例获得完整病灶者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进行了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各形态学征象,探讨各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结果]①良性腮腺肿块形状规则(86%),边界清楚(96%);在97个良性病灶中,44个腺淋巴瘤T2WI表现为低、等、高信号的分别为17819,另外53例良性肿块中的50例T2WI呈高信号,3例为等信号;腺淋巴瘤表现为轻度增强(40个),非腺淋巴瘤的良性肿块(29例)为中等或显著强化;良性腮腺肿块不侵犯邻近结构和面神经;深叶分布46例,浅叶分布51例;②恶性腮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88%);43例恶性肿瘤中,32例于T2WI呈低、等信号;26例侵犯邻近结构,9例侵犯面神经;局限于浅叶的仅有8例,另35例位于深叶或同时侵犯深、浅叶;增强扫描为中等或显著强化(40例);③腮腺肿瘤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MR在腮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较CT优越,各种征象结合可较准确地鉴别腮腺肿块的良、恶性,其中①形状与边界是鉴别良、恶性腮腺肿块的最重要征象,其准确率可达86%~96%;②T2WI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对周围结构及面神经的侵犯在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③肿块的位置可作为参考;④肿块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6例孤立性肺结节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观察CT平扫上结节的形态学特点,对穿刺活检术的诊断正确率与病灶的大小、位置、进针深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56例孤立性肺结节中,41例为恶性,7例为良性,8例活检未获明确诊断。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多见,CT恶性结节表现有空泡征、分叶征、短细毛刺、嵴突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正确率为86%,气胸的发生率为3.6%。Logistic回归发现,病灶的大小是影响穿刺活检正确率的主要因素(Wald=2.903,P=0.038,OR=0.935)。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灶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临床价值大,准确率较高,而病灶的大小影响穿刺活检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4岁。发现中下腹部包块4年余入院,4及搏动感,大小、边界无法触清,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入院后行腹部64层螺旋CT检查,CT示左侧中下腹肠系膜内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密度均匀,直径约3.2 cm,增强后动脉期肿块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中等强化,各期肿物强化强度均与同层主动脉密度基本相似(图1,2)。CTA示肿物位于髂总动脉分叉水平肠系膜动脉前方,其上方与肠系膜上动脉一分支关系密切,周围可见数条迂曲包绕的血管影(图3,4)。图1 CT平扫见下腹部肠系膜内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图2动脉期病灶显…  相似文献   
7.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CT继发ABC的X线、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一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GCT伴发ABC,其中Ⅱ级GCTl0例,Ⅲ级2例。结论GCT伴发ABC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MRI或X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磁共振技术对门静脉系统全方位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10月通过规范扫描时相、增加采集块厚及减影后处理等成像优化技术 ,对 5 1例肝硬化病人作磁共振血管三维成像 (three dimensionalMRangiography ,3DMRA) ,以整体地、全角度地三维显示门静脉系统及其侧支循环 ,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 1例病人中有 4 6例门静脉主干清晰成像 ,其余 5例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或癌栓。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前腹壁静脉、左性腺静脉、直肠上静脉曲张及自发性胃肾 /脾肾分流的比例分别为 73 3% ,2 8 9% ,2 0 % ,2 0 % ,8%。减影技术能提高侧支曲张静脉的成像评分 (P <0 0 5 )。接受手术者共 39例 ,结合其MRA影像制定方案 ,均取得预期手术效果。结论  3DMRA全方位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 ,具有准确全面、直观无创等优点 ,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决策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酪氨酸酶基因在HEK293细胞表达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酪氨酸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转染HEK293细胞, 利用其合成大量黑色素而能被MRI检测的特性来反映基因表达的情况, 以探索磁共振成像(MRI)评价体外细胞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以脂质体将含酪氨酸酶基因完全cDNA的pcDNA3tyr质粒转染到HEK293细胞, 以MRIT1WI、T1WI/SPIR、T2WI序列扫描转染细胞, 观察表达的黑色素的MRI信号。应用Fontana染色检测黑色素的合成, RT-PCR检测酪氨酸酶基因的cDNA片段, 以进一步验证酪氨酸酶基因的转染与表达。结果:(1)pcDNA3tyr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并在其中表达生成黑色素, 转染5μg、10μg、20μg质粒的106个细胞内生成的黑色素能够被MRI检测到并在MRIT1WI、T1WI/SPIR、T2WI检查呈高信号, MRI信号强度与转染质粒量成正相关。(2)Fontana染色法检测到HEK293细胞内的黑色素颗粒;(3)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到转染的HEK293细胞含酪氨酸酶基因的cDNA片段。结论:MRI能够检测到HEK293细胞内由外源基因表达合成的黑色素, 说明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可以评价体外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列线图模型对胆管癌介入治疗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和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59例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48例, 女111例, 年龄26~91(65±12)岁。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181例)和验证组(78例)。在训练组中进行Cox回归分析, 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构建患者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模型性能, 并在验证组中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T2:HR=0.147, 95%CI:0.077~0.281;T3:HR=0.207, 95%CI:0.122~0.351;T4:HR=0.864, 95%CI:0.537~1.393)、肿瘤直径(17~33 mm:HR=0.201, 95%CI:0.119~0.341;≥33 mm:HR=0.795, 95%CI:0.521~1.211)及分化程度(中分化:HR=3.318, 95%CI: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