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4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324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952篇
内科学   494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257篇
外科学   617篇
综合类   2024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444篇
  2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2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4.
<正>第5章术前辅助措施在腹疝修补术中的作用通过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相关期刊和参考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证据结论:(1)在腹壁疝修补术之前使用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A)与阿片类镇痛的使用显著减少疼痛。证据级别:3级。(2)(1)应用BTA可使腹壁疝直径减小,腹壁外侧肌厚度显著减少,腹壁外侧肌显著延长。在大多数腹疝患者中,单独  相似文献   
5.
6.
中性粒细胞肺内的大量浸润是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它能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而发挥保护肺组织的作用,但若中性粒细胞大量的肺内浸润和过度的活化则可损伤肺组织,此负面作用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磷酸肌醇-3激酶的信号转导途径在调节急性肺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呼吸爆发、趋化及凋亡有重要的作用。故了解其作用机制可能会从细胞分子水平为急性肺损伤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肝占位病变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时,b值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行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并测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b为100s/mm2、300s/mm2时DWI图像的SNR平均值>5,b为600s/mm2、1100s/mm2时,SNR<5;随着b值的增大,血流灌注对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响逐渐减少,而图像伪影增多,CNR逐渐降低,囊性病变较实性病变的CNR降低明显。结论进行DWI扫描时选取b值为300~600s/mm2时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临床常见血液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不明及其异质性,目前疗效不够理想。MDS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揭示其发病机理进而提高其疗效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MDS流行病学,包括遗传,职业及环境有害物质,药物接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损伤(AKI)是 ICU 危重病人常见的器官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积极干预有利于预后改善,但长期以来缺乏对 AKI 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理想指标,阻碍了 AKI 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近年来研究显示一些新的生物学标记对 AKI 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 AKI 并对AKI 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的可靠指标.本文即对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几种标记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7β-雌二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PBS对照组)和B组(E2治疗组),每组42只,B组造模成功后15min及24h腹腔注射E2(4.0mg/kg,以PBS溶解),A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无菌PBS。分别于伤后7d、14d、21d及28d,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于伤后6h、24h、3d、7d、14d及28d时处死动物,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从伤后14d起,B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TUNEL法检测表明,大鼠SCI后存在细胞凋亡,3d时达高峰,与caspase-3的表达基本一致,B组伤后24h、3d及7d时凋亡细胞比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伤后24h、3d、7d、14d及28d时caspase-3表达低于A组(P〈0.01或P〈0.05),而Bcl-2表达高于A组(P〈0.01或P〈0.05)。结论:E2能促进大鼠SCI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E2可能是通过减少SCI后继发性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