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45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51.
目的:了解掌跖角化一牙周破坏综合征(PLS)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并调查一例掌跖角化一牙周破坏综合征病例,进行家谱分析,对其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掌跖角化一牙周破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严重牙周组织破坏及掌跖、膝盖、肘部等部位皮肤过度角化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年龄早,最终可导致全口牙列缺失。全口义齿修复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改善PLS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52.
目的 研究4种不同厚度和半透明度CAD/CAM陶瓷在不同基牙底色上的遮色效果,为临床的陶瓷材料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4种CAD/CAM陶瓷分别是:IPS e.max CAD(硅酸锂玻璃), VITA SUPRINITYPC(氧化锆增强玻璃), VITABLOCS MarkⅡ(长石基玻璃)和Vita Enamic(聚合物渗透陶瓷),制作成不同厚度(1 mm、1.5 mm、2 mm)的瓷块试样,在7种基牙底色(A1、A2、ND7色调复合树脂、白色(White)、黑色(Black)、钴铬合金(CC)、贵金属合金(PMA)下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Lab值,同一种瓷块2 mm厚度在A2色上的表现作为对照组,横向比较各种瓷块在不同基牙底色上的色差值以及半透明度。结果 ΔL、Δa、Δb值随着陶瓷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且在4种陶瓷间存在明显差异;半透明性参数均值按半透明度递减顺序依次为长石基玻璃>硅酸锂玻璃>氧化锆增强玻璃>聚合物渗透陶瓷;其中半透明度越大,其陶瓷的遮色效果反而越差;当厚度达到2 mm时,4种陶瓷在各种基牙底色下的ΔE(临床可接受颜色阈值)均<3.7;4种陶瓷中ΔE与厚...  相似文献   
553.
目的 探寻多种数字光处理(DLP)型3D打印工艺参数对导板树脂成型件尺寸精度与性能的影响及规律。方法 分别以不同的单层固化时间、层厚、后固化处理时间及模型设置方向为因变量分组,每组使用Sisma everes uno DLP型3D打印机遵循标准分别制备精度、硬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的测试试样各15个,测试试样的长(X)、宽(Y)、高(Z),使用邵氏硬度计测试硬度,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弯曲强度与拉伸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打印件的尺寸精度随着单层固化时间的增加而先升高再降低,1.3 s时精度最高,随着层厚增加而先升高再降低,0.05 mm时精度最高,随着后固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与模型设置方向无显著关系;打印件的硬度受到单层固化时间、层厚及后固化时间影响,与模型设置方向无显著关系;打印件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受到单层固化时间、层厚、模型设置方向及后固化时间的多因素共同影响。单层固化时间在1.3~1.4 s,层厚0.025 mm,模型根据实际形状向Y方向设置,后固化时间10~15 min时,DLP成型件在尺寸精度、硬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综合方面表现相对较优。结论 DLP3D打印的参数与打印件的精度、物理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并且不同因素间的影响强弱不同。通过对参数的筛选,可以实现对单层固化时间、层厚、模型设置方向、后固化处理时间的优化,从而提高打印件的精度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554.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数据研究角度螺丝通道(angulated screw channel,ASC)在上颌切牙早期及延期种植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14位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CBCT数据,共119个上颌切牙位点,在Simplant软件中参考对侧同名牙的形态对缺牙区进行虚拟修复体牙冠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植体虚拟植入,测量以修复为导向与以牙槽骨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之间的夹角,以及以牙槽骨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时螺丝通道在理想修复体牙冠上的穿出位置,并记录实现螺丝通道从腭侧穿出时所需ASC的最小角度。结果 在119颗上颌切牙虚拟种植方案中,以修复为导向与以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之间存在夹角,且在不同性别、不同牙位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的夹角大于男性,中位数分别为10.00°(5.30°~14.15°)和6.80°(3.80°~9.30°),侧切牙的夹角大于中切牙,中位数分别为14.45°(9.80°~19.43°)和6.50°(3.85°~9.75°)。以骨量为导向虚拟植入种植体螺丝通道在理想修复体牙...  相似文献   
555.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分层教学在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对提高临床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0年1月起至2023年5月期间在口腔修复科完成规培且出科的297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层组培训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纳入研究对象141人;对照组培训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纳入研究对象156人。分层组依据学员专业、规培阶段及身份类别分为3个层级,采用分层式教学,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式。对照组则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分别比较两组学员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病例分析及技能操作的考核成绩和病例汇报评分。利用SPSSAU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分层组学员出科考核成绩有所提高,第一层级学员的病例分析成绩(85.72±4.14)高于对照组(83.00±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第二层级分层组学员的病史采集成绩(88.20±7.14)高于对照组(85.38±5.63);分层组住院医师病例汇报评为优秀的人数占比(第一层级:54.02%;第二层级:52.63%;第三层级:75.00%)均高于对照组(第一层级:42.65%;第二层级:45.33%;第三层级:46.15%)。结论 在口腔修复科住培中实行分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员的病例分析、病史采集及病例汇报能力,对于口腔修复专业学员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56.
针对口腔修复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创新教学模式,将整合教学引入口腔修复学本科教学,通过将《口腔修复学》《口腔工程技术学》《口腔材料学》和《牙合学》等四门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整合,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相互融合,并将多种教学形式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并建立多维度的教评体系,构建了口腔修复学整合课程。通过整合教学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本科生对口腔修复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适应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提升了学生在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职业素养、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全方位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了口腔修复学的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57.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白色念珠菌和变形链球菌对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10 mm×10 mm×2 mm的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试片高度抛光后分别浸泡于实验组(A组:白色念珠菌组,B组:变形链球菌组)及对照组(C组:BHI培养液组)中8周,应用电化学法测定各组试件片的自腐蚀电流(Icorr)及极化电阻(Rp),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结果 电化学法显示钴铬合各组的Icorr依次为A组>B组>C组,Rp结果显示A组corr>钴铬合金,而Rp<钴铬合金,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对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有腐蚀作用,相同条件下钴铬合金耐腐蚀性能优于...  相似文献   
558.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数字化配准法,测量种植体植入精度,并与传统锥体束CT(CBCT)进行对比。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24例患者的36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CBCT法和数字化配准法对种植体植入精度进行测量分析。测量参数为种植体颈部偏差(d1)、根尖部偏差(d2)和角度偏差(α)。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CBCT法测量精度为种植体颈部(0.88±0.64) mm,种植体根尖部(1.07±0.85) mm,角度(4.74±2.35)°;数字化配准法测量的精度为种植体颈部(0.86±0.67) mm,种植体根尖部(1.12±0.88) mm,角度(4.56±2.66)°;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配准法的测量精度与传统CBCT无显著差异,可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59.
目的 研究经不同垫底材料行根管治疗后的上颌前磨牙,在全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抗折强度,为临床髓腔固位冠修复时垫底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30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根管治疗和牙体预备,根据垫底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复合树脂组、流体树脂组及玻璃离子组(n=10),采用CAD-CAM技术制作全瓷髓腔固位冠,对样本进行5000个周期冷热循环(5℃及55℃,各30 s)。随后用万能测试仪进行抗折强度的测试,记录折裂负荷值及折裂模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合树脂组、流体树脂组及玻璃离子组的折裂负荷值分别是(713.87±205.59) N、(777.70±229.48) N及(725.48±214.58) N,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各组试件的折裂模式以可修复性为主。结论 髓腔固位冠修复后整体强度受垫底材料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可选用流动性及封闭性较好的材料(如流体树脂)。  相似文献   
560.
目的 探讨使用临床常见器械解决种植修复机械并发症之一,中央螺丝杆折断的临床程序,并使用有限元分析寻找中央螺丝杆折断的可能原因。方法 对1例完成种植修复9个月后种植体中央螺丝折裂的病例进行口内及影像学检查。依次使用手动器械、超声器械、专用取螺丝工具尝试取出折断螺丝,术后采用Micro-CT扫描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取出后的种植体及上部修复体。结果 影像学检查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常规方法未能取出中央螺丝。术后种植体的Micro-CT结果显示断裂部分中央螺丝存在形变;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病例中上部修复体存在较长悬臂,使得种植体-基台界面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中央螺丝断裂。结论 种植体修复出现机械并发症可按照上部结构-骨结合-附件的顺序进行检查,修复体悬臂导致的不良应力可能是导致中央螺丝折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