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61.
目的评价补片不固定的腹腔镜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60例缺损小于4 cm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补片不固定TEP (n-TEP)与补片固定TEP(s-TEP)的随机对照试验,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结果两组均无复发,各有1例血清肿,无其他并发症;n-TEP组与s-TEP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0)min和(43±10)min,P=0.40,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1.2)d和(3.7±1.5)d,P=0.275,恢复正常活动天数分别为(3.7±1.0)d和(3.9±1.4)d.P=0.596;两组在术后1、6、12个月时的补片挛缩度分别7.1%和6.4%,P=0.484、16.7%和16.6%,P=0.858、17.9%和17.1%,P=0.462;n-TEP组在术后第1天咳嗽时的疼痛分数低于s-TEP组,P=0.046,在其他时间静卧和咳嗽时的疼痛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EP组的住院费用(6446±359)元明显低于s-TEP组(7040±94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对于缺损小于4 cm的腹股沟疝患者,n-TEP是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62.
三氧化二砷对结肠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郁宝铭  崔巍  陆爱国 《肿瘤》1999,19(5):289-290
砷剂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19世纪Fowler′s液曾被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1]。中国传统医学也有砒石(主要成分为As2O3)治疗乳腺癌等肿瘤。以前对砷剂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致癌、致畸、致突变上。近年来由于As2O3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上取得很大进展[2,3]。但关于As2O3对实体肿瘤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作者采用结肠癌LOVO细胞株作为对象,来研究As2O3对结肠癌的抑制效应,探讨应用于大肠癌临床治疗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1“癌灵一号”,成分01%As2O3,…  相似文献   
63.
尿核苷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核苷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4 2例结直肠癌患者、10例结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及 6 2例正常人的 14种尿液核苷水平差异 ,主成份分析及其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Pseu、C、m1A、mU、m2 2G、I、m1G、ac4C和m6A 9种核苷含量分别为 (42 6 7± 2 1 89)、(0 4 4± 0 5 1)、(2 72± 0 83)、(0 13±0 0 8)、(1 79± 0 5 5 )、(0 5 0± 0 36 )、(1 4 4± 0 5 2 )、(0 82± 0 30 )、(0 0 7± 0 0 8)nmol/(μmolcreatinine)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其中Pseu、C、m1A、mU、m2 2G、I和m1G 7种核苷在癌前病变组中亦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主成份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的识别率为 81% ;Pseu、m1G与肿瘤面积呈正相关 (P <0 0 5 ) ;m1A、ac4C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尿液核苷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高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胆道造影 (IOC)和腹腔镜超声 (LUS)诊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对 98例行LC术患者进行LUS和IOC的前瞻性研究。结果LUS和IOC成功率分别为 10 0 %和 95 % ,操作时间分别为 ( 7 7± 2 1)min和( 11 4± 3 5 )min(P <0 0 1)。敏感度和特异度LUS分别为 85 %和 96 % ,IOC分别为 83%和 98%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 98%。两种方法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0 2 5

0 0 5 ) ;LUS和IOC对胆总管胰内段显像率分别为 6 2 %和 97% (P <0 0 1)。结论LUS操作方便 ,无创伤 ,诊断效果及胆道显像率 (胰外段 )与IO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尝试运用多种双镜联合的方式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46例双镜联合治疗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内镜下治疗5例(10.87%),内镜定位腹腔镜切除30例(65.22%),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6例(13.04%),追加腹腔镜根治术5例.46例中息肉恶变21例(45.7%),其中浸润性癌6例,3例淋巴结转移.内镜协助腹腔镜手术4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镜保护内镜治疗的5例无并发症发生.双镜联合患者随访时间1~21个月,息肉恶变者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双镜联合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小肠间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腹腔镜诊治小肠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7例小肠间质肿瘤均在腹腔镜下得到明确诊断,并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切除肿瘤直径(3.6±1.3)cm,手术时间(62.1±25.7)min,术中失血量(17.1±15.2)mL,切口长度(3.4±1.1)cm,术后排气时间(2.2±1.2)d,术后住院天数(7.8±2.0)d。1例(5.9%)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2~34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不仅能够明确小肠间质肿瘤的诊断,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诊治小肠间质肿瘤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并总结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吸入治疗的临床辅助效果,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儿科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均给予吸入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同时给与一般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呼吸状况好转的时间、排痰的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86.49%、62.16%,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在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呼吸状况好转时间、排痰时间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均有较显著的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在吸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高,且患者的满意度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CL1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确诊为结直肠恶性肿瘤并手术切除患者(n=85)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运用实时定量PCR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CL19的表达水平;以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技术筛选高表达CCL19受体CCR7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重组人CCL19(rh-CCL19)刺激,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来检测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CL19表达要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CCL19表达量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P<0.01)。在CCR7高表达的SW620细胞中,加入rh-CCL19后,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P<0.05)。 结论 CCL1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CCL19可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提示CCL19具有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235例(274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PP 139例(163例次),TEP 96例(111例次),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结果手术无中转,TAPP和TEP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分数VAS、2周以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APP和TEP的复发率分别为1.8%和0.9%(P=0.524),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5.3%和 10.8%(P=0.282),前3位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5.5%比4.5%,P=0.707),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 (5.5%比3.6%,P=0.464)和尿潴留(3.1%比2.7%,P=1.000);TAPP住院费用高于TEP(P= 0.000)。结论 TAPP和TEP都是安全有效的无张力手术,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比术式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0.
目前大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手术,而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腹方式和目前已开展的腹腔镜辅助结直肠手术。无论是传统方式还是腹腔镜手术,大肠癌术后均会遇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问题。大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5年生存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