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和未发生癌转移时的免疫功能。方法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病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与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中免疫细胞CD3^+T、CD4^+T、CD8^+T、CD16^+NK、CD^19^+B的比例,并相互比较。结果淋巴结未发生癌转移时,SLN与NSLN的免疫细胞CD3^+T、CD4^+T、CD8^+T、CD16^+NK、CD^19^+B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当SLN与NSLN发生癌转移后,它们的免疫细胞的比例也无差异。但SLN发生癌转移与未发生癌转移时相比,其CD4^+T、CD8^+T、CD16^+NK的比例发生显著改变(P〈0.05),CD3^+T、CD19^+B的比例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腋窝淋巴结未发生癌转移时,它仍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当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后,它的免疫微环境发生了改变,免疫功能呈现一种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收集1957年3月至1984年3月27年间我院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癌226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高,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国内大组病例报告尚少.本文就226例甲状腺癌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4.
中医腹诊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诊是通过诊察患者胸腹部的病变证象,以判断内在脏腑、经脉、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病理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腹诊不仅可借以诊断特异性疾病,辨别证候,审察病机之所属,判断病位之所在,病性之寒热虚实,病因之气滞、血瘀、水饮,而且还可指导立法论治,选方遣药,并可据此以观测疗效,判断其预后转归。兹仅举以下特点,以示其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Trk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994~2006年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收集同期接受手术的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增生症共30例.分3组:实验组为术后复发转移者共46例,对照组1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对照组2为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增生症共30例.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rkC在3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TrkC的表达率均较对照组1、2高(P<0.05);TNM分期越差,肿瘤越大,TrkC表达越强(均P<0.05).结论 TrkC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TrkC是评估乳腺癌术后预后的肿瘤标志物;TrkC有望成为乳腺癌生物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121例,滤泡状癌27例,并发淋巴结转移59例.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为主,占68例,69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内分泌治疗13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3%.甲状腺全切除组与甲状腺非全切除组相比,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显著性.148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21例无病生存,17例复发,10例颈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结论 本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不高.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方式应采取个体化方案,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不同的TNM分期以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术后应进行激素抑制治疗以及必要时行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人诊断为乳腺癌,有40万人死于此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位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1].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是一个多步骤、复杂的过程,包括原癌基因的过度激活表达,抑癌基因的失活,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破坏等.仅研究单个或数个基因的表达变化,难以从宏观上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出全面预测,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满足乳腺癌这种复杂疾病的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地区早期新型甲型H1N1型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24例新型A/H1N1型流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程、抗病毒治疗后新型A/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男女性别比为1.1∶1,63.8%的患者年龄分布在18~40岁之间;(2)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为特征,且男性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6.71±2.45)× 10^9/L比(5.74±2.10)× 10^9/L,F=10.063,P=0.002;(16.32±18.27)mg/L比(12.05±11.44)mg/L,F=4.026,P=0.046];(3)女性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低于男性[(244.80±76.05)mg/L比(272.06±93.51)mg/L,F=5.800,P=0.017];(4)经CT确诊为肺炎者占21.9%;(5)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3.81±4.93)mg/L比(10.80±12.92)mg/L,F=6.709,P=0.013];CD3、CD4及CD8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449.46±446.71)个/μl比(700.50±307.46)个/μl,F=57.940,P=0.000;(762.69±255.66)个/μl比(370.08±157.62)个/μl,F=47.587,P=0.000;(592.38±238.24)个/μl比(288.88±164.98)个/μl,F=34.409,P=0.000];(6)新型A/H1N1型流感病程(3.9±1.4)d,治疗后病毒mRNA转阴时间为(3.8±1.3)d,住院时间(5.0±1.7)d.结论 (1)新型A/H1N1型流感临床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CRP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2)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具有多器官分布特性,可影响肝脏合成PA及机体的免疫功能;(3)早期新型A/H1N1型流感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奥司他韦疗效肯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9.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武汉暴发并迅速传播至全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中国社会经济等带来严重损害。为防止新冠肺炎患者长时间卧床、缺乏活动带来的并发症以及对心肺功能和身心状态的不利影响,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结局,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团队依据现有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指导意见,在负责一线诊治新冠肺炎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的提议和指导下,提出了针对轻型和重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建议。轻型患者建议习练健身气功养肺方,重型患者建议进行床上康复训练。希望此建议有助于全国一线负责新冠肺炎诊治的医疗同道对患者进行因人制宜的指导,促进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0.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