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electing acupoints according to channel pathway is the major point selection principle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which there is a consensus. However, defining the disease location remains the premise of acu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channel pathway. What is the substance of disease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in clinical acupuncture? Besides indicating acupoint selection according to channel pathway, what guidance can it provide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is is the main topic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62.
摘要:目的:探析现代针灸临床运用针灸疗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3月与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04篇文献,包括73个腧穴,共814次。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核心腧穴组合为关元-子宫-三阴交-中极-气海-足三里;经脉以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为主;选穴部位以腹部和下肢为主。结论:本研究总结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标准《女性尿失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临床问题确定的专家共识为例,围绕指南研制组专家三轮德尔菲法调研临床问题的具体过程及结果,系统分析改良德尔菲法与针灸类专家共识的契合度以及本次共识过程的反思与不足,以期为同领域针灸指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基于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与针灸辨病辨证之不同,认为“辨病位”是针灸辨病辨证的关键。根据病位不同,将《针灸学》治疗篇中的病证分为脏腑病、肢体经络病、皮肤病、五官病、妇科病、气血津液病,并分别阐述每类病证的辨病辨证规律及治疗特点,以“辨病位”为核心,构建针灸临床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65.
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肺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肺、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小肠体表投射区温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15例,电针刺激组电针刺激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8周,共28次。假刺激组采用非穴点假电针刺激双侧天枢旁、腹结旁、上巨虚旁非穴点,刺激时间和次数同电针刺激组。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患者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小肠体表投影区温度。结果电针刺激组升结肠[(33.35±0.96)℃比(34.62±1.15)℃;t=2.977,P=0.010]、横结肠[(33.32±0.97)℃比(34.60±1.23)℃;t=2.839,P=0.013]、降结肠[(33.36±0.98)℃比(34.64±1.18)℃;t=2.892, P=0.012]、小肠温度[(33.31±0.97)℃比(34.57±1.22)℃;t=2.763,P=0.015]与刺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刺激组刺激后升结肠[(33.74±1.25)℃比(34.52±1.64)℃;t=1.701,P=0.111]、横结肠[(33.71±1.27)℃比(34.47±1.65)℃;t=1.643,P=0.123]、降结肠[(33.72±1.25)℃比(34.52±1.66)℃;t=1.710,P=0.109]、小肠温度[(33.70±1.28)℃比(34.51±1.65)℃;t=1.744,P=0.103]与假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刺激可降低功能性便秘患者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小肠体表投影区温度。  相似文献   
67.
68.
中医在辨治过敏性鼻炎时多将其病位归结于肺、脾、肾,我们在临床实践及查阅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本病与中医肝脏的特性、功能以及肝脉的循行等方面的关系亦甚为密切.“肝应春”、“肝化风”等特性分别与过敏性鼻炎发作或加重的时间规律及症状特点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在条达气机、调畅情志和促进脾胃运化的功能方面,以及“肝者主为将”在抵御外邪、捍卫机体的功能方面,都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密切相关;另外,足厥阴肝经与鼻有着直接的经络联系.因此,在调治肺、脾、肾三脏的基础上兼调肝脏,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9.
过敏性疾病多属变态反应类疾病,是机体被致敏以后,再次与同一抗原接触时所产生的不同于平常或过高的免疫反应。根据不同的发病阶段,可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并以速发型过敏反应常见,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祖国医学认为过敏性疾病主要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所致。  相似文献   
70.
临床试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医学研究方法,常用来评价药物、疗法和预防性干预措施的效果,同时也是医生将临床工作中摸索的经验或假设转化为理论,进而得到同行认可并推广实践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医从业人员对方法学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在临床设计时,选择了设计严谨、证据强度较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