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移植排斥急性期Treg与Th17细胞平衡的改变在介导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方法以Lewis大鼠为受体,接受BN大鼠(异系移植纽)、Lewis大鼠(同系移植组)气管进行原位移植,未移植的正常Lewis大鼠作为对照。在移植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脾脏和颈部淋巴结制备单个核细胞,进行细胞内Foxp3(Treg)或IL-17(Th17)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结果移植后第7天异系移植组大鼠与其余两组比较,症状较重。发生较严重免疫排斥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异系移植组脾脏和淋巴Foxp3’Treg比例与其余两组比较未有明显变化:异系移植组脾脏和淋巴结Th17细胞的比例与其余两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而同系移植组与正常对照组脾脏和淋巴结Thl7细胞比例没有差别。结论急性移植排斥时Treg-与Th17细胞比例失衡,Th17细胞分化增强.比例增加.提Treg/Th17失衡可能是急性期移植排斥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冷冻大鼠坐骨神经探讨用于低温冷冻神经的变性,功能丧失与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实验参数,用于指导冷冻外科的临床治疗。方法阶梯温度冷冻犬鼠坐骨神经,采用病理观察、步态分析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测量等方法,对冷冻致神经损伤、再生和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作出评定。结果应用-60℃至-100℃冷冻神经可完全阻断神经传导且保持基底膜完整,能保证冷冻神经的完全再生,而低于-100℃的温度将摧毁神经再生的“脚支架”,在-60℃至-100℃温度范围内,采用较高温度冷冻神经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较快。结论-60℃至-100℃温度范围可保证神经冷冻效果及神经冷冻后的完全再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中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30例正常人,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24周血清中IL-18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和HCV RNA(定量PCR法).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其值与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抗病毒有效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完全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改变更显著,而无效者改变不明显.结论 IL-18和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早期检测IL-18和IL-10的水平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的疗效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应用自主研发的医用热成像诊断系统,采集冠状动咏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例术前热成像资料及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心肌热成像数据加以分析,以期为冠心病诊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同期临床确诊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2例常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于术前及术中行红外热成像数据采集.结果 经红外热成像技术,所有研究对象顺利采集到相应心肌温度数据及相应热区分布变化,对比其他临床辅助检查手段证实其有效性.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医学诊断技术手段,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诊疗过程并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范慧敏 《肝博士》2009,(3):24-24
目前我国有慢乙肝患者2000万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9300万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庞大的慢乙肝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影响慢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慢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慢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又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脑腓肽复合M受体拮抗剂山莨菪碱预处理对猪体外循环(CPB)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白猪14头,3~4月龄,体重30~35 kg,随机分为2组(n=7):对照组和预处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PB;预处理组CPB前1 h静脉注射脑腓肽和山莨菪碱各1mg/kg。2组主动脉阻断同时灌注改良St.Thomas停搏液。心脏停搏缺血60 min后开放主动脉再灌注缺血心肌,撤出CPB后1 h处死动物。于CPB前10 min、再灌注10、30、60 min时采集动脉血,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并行动脉血气分析。于CPB前10 min和再灌注60 min时取肺组织,计算肺组织湿/干重(W/D);光镜下观察肺泡损伤程度(LTD);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处理组再灌注期间MDA浓度、W/D和LTD均降低,PaO2升高(P〈0.05或0.01)。电镜下预处理组较对照组的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轻。结论脑腓肽复合山莨菪碱预处理可减轻猪体外循环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7.
背景:研究表明基因工程将成纤维细胞改造为可兴奋细胞是可能的;而真皮成纤维细胞是机体内数量最大的"种子细胞库". 目的:观察肌肉转录调节因子(myogenic determination,MyoD)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基因共转染真皮成纤维细胞后在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脑钠素浓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细胞治疗室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对照组、正常移植组和心肌梗死移植组,每组15只.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再次开胸在自结扎远端紧靠结扎处,心肌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用微量注射器将100 μL经BrdU标记的MyoD/Cx43-FB细胞悬液(细胞数1.0×106 )注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结扎远端已缺血的心肌上用同样的针头于靠近心尖部、室间隔部、左室前侧壁缺血的心肌上多点多位置将另外100 μL移植细胞悬液注入到心肌内,深度约4 mm;对照组同法等量注入未含细胞的DMEM细胞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 d,1,2,4周动态检测血浆脑钠素浓度;同时监测各组大鼠心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及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4周后处死大鼠取心肌标本染色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瘢痕区边缘有BrdU阳性细胞存在.②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流动力学.③心肌梗死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移植组大鼠的血浆脑钠素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移植组明显升高(P < 0.01);在移植后1 d、1周、2周心肌梗死移植组与心肌梗死对照组血浆脑钠素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周后明显降低(P < 0.01).④心肌梗死移植组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心肌梗死对照组(P < 0.01). 结论:MyoD和Cx43基因联合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原位移植修复坏死心肌组织,能减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T细胞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现重点关注介导慢性炎症反应的T细胞及其亚群改变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对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相比,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治疗颈动脉狭窄创伤更小。文献报道颈动脉支架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似。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大样本前瞻性队列分析,明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早期和晚期效果。 方法 从1994年9月至1999年9月,共528例患者(总共604个半球/动脉)接受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99m锝-葡糖二酸(99mTc-Glucarate)和小动物SPECT/CT评估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坏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1 d后尾静脉注射99mTcGlucarate,注射30 min后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分析99m锝-葡糖二酸标记的心肌组织的位置和范围,并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标记的缺血坏死心肌比较。结果小动物SPECT/CT结果显示手术组心肌坏死部位的99m锝-葡糖二酸的放射性摄取率(心肝比值1.90±0.33)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定位的缺血坏死心肌范围和TTC染色法的测量结果呈线性相关(R2=0.964)。结论通过99m锝-葡糖二酸可以特异性地标记急性缺血坏死心肌,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可以无创性地分析急性缺血坏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