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21.
人工心瓣材料和不同浓度细菌与皮下软组织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人工心瓣材料和不同浓度细菌与皮下软组织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4种浓度分别为10^4CFU/ml、10^6CFU/ml、10^8CFU/ml、10^10CFU/ml的表皮葡萄球菌等量注入日本长耳白兔单侧皮下软组织切口,以对侧无菌切口为对照,或同时在皮下软组织放入不同人工心瓣材料涤纶、热解碳、聚四乙烯,观察皮下软组织切口感染与植入不同人工心瓣材料和污染细菌浓度的关系。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兔皮下软组织感染最少需要10^8CFU细菌,当涤纶、热解碳、聚四乙烯存在时,分别只需要10^4CFU、10^6CFU、10^CFU细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皮下软组织在人工心瓣材料时,较少的污染细菌可导致感染,材料不同,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量不同。  相似文献   
22.
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的伤情评估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的创伤评分特点,并评价救治质量。方法 1970~1999年,我科收治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患者28例,运用各种院内创伤评分指标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与穿透伤指数(PTI)、综合评分方法(TRISS、ASCOT)评分呈显著性相关,PTI仅与TRISS评分有相关性。全组生存率概率计算均≥0.5,即28例患者预测都应生存,实际死亡2例。休克组与无休克组比较,修正创伤评分(RTS)、ASCOT评分有显著性差别。结论(1)ISS较PTI评价穿透性胸伤合并膈肌破裂更合理,且宜以ISS≥20定为重伤标准。(2)解剖损害(ISS、PTI)在休克组与无休克组无明显差别,此为该类伤的重要特征。(3)仍须加强对此类伤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3.
开放性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4.
循证制定我国专科医师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循证评价欧、美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专科医师培养和考核标准,为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制度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循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PubMed、各国卫生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医师协会、专科医师委员会)、著名医科大学和教学医院网站和常用搜索引擎,系统检索截止至2004年3月31日的关于专科医师培养的资料,制定统一标准,筛选和评定文献质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初筛出英文文献827篇,其他语种文献51篇.主要涉及临床课程(43.4%)、培训质量评价(13.5%)和现存问题(12.7%).综合数据库文献及官方网站信息发现,各国医师培养均分为院校医学教育、职业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阶段,且各个阶段均有严格标准及相应考核.本文着重剖析了培养时间最长的神经外科医师和培养时间最短的家庭医师的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分析专科医师培养方案和标准的共同特点.结论医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统筹规划、总体设计,综合考虑医疗市场需求、疾病负担等因素.并建议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突出个性、注重发展,早日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同时要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新老交替问题,边破边立、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25.
石应康  程述森 《华西医学》1993,8(2):193-195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直视手术的常规入路,但切口上端的手术瘢痕常影响病人的美容。101例心脏直视手术采用上端弧形的改良胸骨正中切开术。我们的技术不同于经乳房下皮肤切口的胸骨正中切开术,这种入路能获得适当的显露,操作简便,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6.
医院灾害应急准备的国内外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系统检索报告/介绍应对国内外重大灾害的医院应急准备相关文献并加以总结与分析,为我国医院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1950~2008.6)、CNKI(1980~2008.6)和相关网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的主要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5篇文献,其研究类型以专家意见和现况调查居多,分别占43.53%和29.41%。应对突发事件的医院应急准备是一个减灾、准备、反应和恢复的动态过程。应急准备可考虑以下内容:短期内成批接纳伤员能力、防灾减灾预案、合作与协调、培训与演习、人力资源、物资设备、实验室能力、伤员分检分类、诊断和治疗、消毒、经费保障、员工安全、后勤保障和心理支持等。医院应急准备可采用调查、清单或专用评估工具进行评价。结论医院应急准备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环节,医院应针对不同灾害和本地实情及各类灾害风险作好切实可行的灾害救援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特点,分析影响手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感染情况,分为感染活动型、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比较三组患者间围手术期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活动型患者具有基础心脏病史比例显著低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而其血白蛋白、血白细胞等血液指标异常率、急诊手术治疗的比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三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Ⅲ~Ⅳ级、血沉异常、急诊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8.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患者术后住院时问评价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微创意义。方法:总结2001.5~2002.5我院通过电视胸腔镜技术所行肺口叶切除术30例。患者年龄6~66岁。良性病变14例,肺癌16例。行单肺叶切除28例,双肺叶切除2例,肺癌病例均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辅助一7~9cm切口作为操作切口。结合内镜器械和常规器械解剖肺门结构及肺裂,推结器结扎肺血管,切割缝合器处理支气管。术毕用0/4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切口。结果:术中无中转大切口开胸,除1例术后反复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疼痛轻,多数口服止痛药即可。术后恢复快,最早第三天即户外活动。6例术后5天出院,23例术后7天出院,1例术后9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6天,较本院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常规9天出院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为微创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较普通开胸手术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9.
从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看检验医师的定位和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我国检验医学有了飞速地发展,检验诊断的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向临床提供的具有诊断价值的检验项目日益增多,具有高效、智能的全自动分析设备得到普遍应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使用进一步加快了与临床部门间快速地信息传输,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时间得以缩短,检验与临床的关系更趋紧密;高科技的自动化精密仪器替代了手工作坊式的操作,而对检验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促进了检验医学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临床检验人员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意识的概念得到深入贯彻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认…  相似文献   
30.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断端加固处理的方法,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夹层断端加固方法在传统"三明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改良主动脉夹层断端加固法施行手术。其中10例用外膜向内翻转折迭加固断端,另18例在夹层中(内外膜之间)和内膜内侧放置条形毛毡或心包条,缝线加其固定加固夹层断端;并观察吻合口出血情况和术后早期转归。结果全组患者无出血并发症;手术死亡2例,1例为术中、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另1例于术后1周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苏醒延迟,其他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胸骨和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26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改良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除了能达到加固夹层断端的目的外,还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吻合口上的出血点,从而施行有效的缝合止血。该方法实施方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