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特点,分析影响手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感染情况,分为感染活动型、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比较三组患者间围手术期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活动型患者具有基础心脏病史比例显著低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而其血白蛋白、血白细胞等血液指标异常率、急诊手术治疗的比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三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Ⅲ~Ⅳ级、血沉异常、急诊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3.
侯江龙  马建旸 《心脏杂志》2010,22(4):607-609
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心脏细胞在出生后不久即失去了有丝分裂的能力,成为终末分化的有丝分裂后的细胞。然而,近年研究表明,人类心脏完全有可能在损伤一段时间后,通过心肌细胞分裂和再生进行自然的修复。对心肌细胞在蛋白分子和基因水平上进行调节,可重新激活和提高心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潜能,以替代坏死及纤维化的心肌细胞,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患者促进心脏自我修复,改善心脏功能的新的治疗方向。现将近年来对成熟心肌细胞周期进行调控,从而诱导其重新进入有丝分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心脏细胞在出生后不久即失去了有丝分裂的能力,成为终末分化的有丝分裂后细胞。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心脏完全有可能在损伤一段时间后通过心肌细胞分裂和再生进行自然的修复。在心肌细胞蛋白分子和基因水平进行调节,重新激活和提高心肌细胞的分裂和增生的潜能,以替代坏死及纤维化的心肌细胞,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疾病患者促进心脏自我修复,改进心脏功能的新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5.
背景:一些研究发现电刺激可以改变成熟心肌细胞的分布和电生理特性,其是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产生影响目前还不清楚。目的: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观察低压脉动电刺激对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电刺激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5-09/2007-03在四川大学老年病研究室完成。材料:清洁级4周龄雄性SD大鼠5只,由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动物实验室中心提供。诱导剂5-氮胞苷为Sigma产品。使用一次性100mL培养瓶、镍钛合金金属丝、心脏起搏器和连接导线设计制作电场。方法:密度梯度离心 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按1×107L-1接种到电场内,细胞爬满80%后,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5-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第1,2,3,4周收集细胞,分为2组:刺激组施加电场刺激,刺激参数选择1.5V/cm电压,2ms方波,频率1Hz,刺激2周;对照组单纯以5-氮胞苷诱导。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肌钙蛋白I表达,RT-PCR法分析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停止生长,并倾向集落化,诱导第2周两组均开始出现肌钙蛋白I阳性细胞,第3、4周明显增强,诱导各时间点刺激组肌钙蛋白I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第1周两组均开始表达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第2周明显增强,第3周达高峰,持续到第4周,诱导各时间点刺激组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可能参与调控心肌细胞的形成过程,而电场刺激通过上调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肌钙蛋白I的表达和心肌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9~1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邀请澳大利亚Monash大学Alfred医院过敏、免疫及呼吸病学主任Trevor John Williams教授,肺移植研究室主任郑凌高级研究员和移植与呼吸病学高级理疗师Prue Munro等来我院进行访问和讲学。来自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等单位的150多位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参加了学术讲座。Williams教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肺移植开展的进展和治疗水平,以及对严重肺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肺减容术和通过支气管镜途径治疗肺气肿等;郑凌研究员介绍了肺移植免疫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以及与肺移…  相似文献   
7.
Carbomedics机械瓣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可行性,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监测方式. 方法对连续61例置换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标准[国际标准比值(INR)1.5~2.0],随访观察其抗凝指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超声心动图变化. 结果术后随访57例,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7.9±6.4个月.本组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8例,发生栓塞1例,1年生存率平均为98.4%±0.3%.平均INR值为1.7±0.4,平均华法林剂量为2.54±0.60 mg/d. 结论 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效果可靠,随访抗凝监测方式安全方便.抗凝强度过高和波动性增大是导致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电学微环境是心肌细胞所处微环境的要素之一.在体外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中,模拟心肌微电学环境的脉动性电流刺激是否有助于心肌分化呢?目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验证课题提出的低压脉动电刺激对心肌分化过程影响的假设,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学实验,于2005-09/2007-03在四川大学老年病研究室完成.材料:4周龄SD大鼠5只,购自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动物实验室中心.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设立2组,5-氮胞苷诱导组单纯给予10 μmol/L 5-氮胞苷诱导;5-氮胞苷诱导+电刺激组在5-氮胞苷诱导基础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施加电场刺激,刺激参数选择1.5V/cm电压,2ms方波,频率1 Hz,刺激时间为2 h/d.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诱导第1,2,3,4周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roponin I,Desmin,Connexin-43蛋白的表达,RT-PCR法分析GATA-4,NKx2.5,MEF2C基因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停止生长,并倾向集落化.两组均在诱导第2周开始表达Troponin I,Desmin,Connexin-43蛋白,第3,4周表达明显增强.两组均在诱导第1周开始表达GATA-4,NKx2.5,MEF2C基因,并逐渐增强,至第3周达高峰,持续到第4周.在同一时间点,5-氮胞苷诱导+电刺激组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5-氮胞苷诱导组(P<0.01).结论:GATA-4,NKx2.5和MEF2C基因调控心肌细胞的形成,而低压脉动电场刺激通过上调其表达进而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过程.课题结果验证了电学因素在心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9.
背景:一些研究发现电刺激可以改变成熟心肌细胞的分布和电生理特性,其是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产生影响目前还不清楚。 目的: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观察低压脉动电刺激对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电刺激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5-09/2007-03在四川大学老年病研究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4周龄雄性SD大鼠5只,由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动物实验室中心提供。诱导剂5-氮胞苷为Sigma产品。使用一次性100 mL培养瓶、镍钛合金金属丝、心脏起搏器和连接导线设计制作电场。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按1×107 L-1接种到电场内,细胞爬满80%后,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 5-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第1,2,3,4周收集细胞,分为2组:刺激组施加电场刺激,刺激参数选择1.5 V/cm电压,2 ms方波,频率1 Hz,刺激2周;对照组单纯以5-氮胞苷诱导。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肌钙蛋白I表达,RT-PCR法分析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的表达。 结果:诱导后细胞停止生长,并倾向集落化,诱导第2周两组均开始出现肌钙蛋白I阳性细胞,第3、4周明显增强,诱导各时间点刺激组肌钙蛋白I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诱导第1周两组均开始表达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第2周明显增强,第3周达高峰,持续到第4周,诱导各时间点刺激组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可能参与调控心肌细胞的形成过程,而电场刺激通过上调肌细胞增强因子2C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肌钙蛋白I的表达和心肌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穿透性心脏损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影响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 2 2 4例急诊手术治疗的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生理评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GCS)和修订创伤记分 (RTS) ;解剖评分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胸部穿透性创伤指数 (PTTI)、腹部穿透性创伤指数 (PATI)和穿透性创伤指数 (PTI)。结果 伤后时间、入院和手术麻醉时生理状态和生理评分、病理解剖损伤和评分 ,以及输血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预后与手术麻醉时心率、入院时 GCS、手术麻醉时脉压和 GCS高度相关 (P<0 .0 5 )。结论 应加强院前转运 ,缩短院前时间和院内术前时间 ,尽早开胸手术治疗。入院和手术麻醉时的生理状态是影响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