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B( NF-K B)、α-平滑肌动蛋白(α- SMA)、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在实验性肝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及其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 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造模组(CCI4诱导)30只.造模组首次皮下注射40% CCI4橄榄油溶液2ml/kg,以后每周2次背部皮下注射40% CCI4橄榄油溶液1.5 ml/kg,30%乙醇6 ml/kg隔日灌胃并给予高脂饮食连续造模10周;对照组首次皮下注射橄榄油2ml/kg,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橄榄油1.5ml/kg,正常饮水饮食连续10周.分别于实验第2、6、10周处死大鼠,进行HE染色及VG染色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NF-K B、α- SMA及TGFβ1在对照组及肝损伤造模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损伤造模组NF - KB、α- SMA及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实验性肝损伤不同发展阶段,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F - KB、TGFβ1、α- SMA三者之间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1 =0.961,P1<0.01;r2=0.923,P2 <0.01;r3=0.953,P3<0.01).结论 NF - KB、α- SMA及TGFβ1在实验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NF - KB、α- SMA及TGFβ1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王秀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592-6592
目的观察肥儿丸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来河北省怀安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病例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采用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肥儿丸,共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儿丸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治疗效果良好,其退热作用和缓平稳。  相似文献   
93.
一次性输液器大针头(插入输液瓶端)保护帽通常被废弃,我们将保护帽用于氧气袋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氧气袋充满氧气后,通常用调节器夹住氧气管使氧气不外漏。调节器反复使用容易松懈造成漏气,另外调节器反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仅-平滑肌动蛋白(仪-SMA)、转化生长因子(TGF)B1在实验性肝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及其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造模组(CCl4诱导)30只。造模组首次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2ml/kg,以后每周2次背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1.5ml/kg,30%乙醇6ml/kg隔日灌胃并给予高脂饮食连续造模10周;对照组首次皮下注射橄榄油2ml/kg,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橄榄油1.5ml/kg,正常饮水饮食连续10周。分别于实验第2、6、10周处死大鼠,进行HE染色及VG染色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NF-KB、Ot-SMA及TGFl31在对照组及肝损伤造模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损伤造模组NF-KB、Ot-SMA及TGFl3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实验性肝损伤不同发展阶段,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F-KB、TGFl31、Ot-SMA三者之间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1=0.961,P1〈0.01;r2=0.923,P2〈0.01;r3=0.953,P3〈0.01)。结论NF-KB、Ot-SMA及TGFl31在实验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NF-KB、Ot-SMA及TGF[M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蜂胶提取物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四氯化碳(CCl4)等复合因素诱导的肝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9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A:正常对照组;B:溶剂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腹腔注射10%乙醇,纯水灌胃;C:单纯模型组,腹腔注射10%乙醇;D:维生素E组,10mg/kg,腹腔注射,1次/d;E~I:CAPE(10%乙醇溶液)干预组:腹腔注射,3mg/kg、6mg/kg和12rag/kg;灌胃,12mg/kg和24mg/kg,1次/d。C—I组均予以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30%乙醇灌胃,高脂饲料作为单一饲料。同时每组给予对应药物处理10周。实验第10周处死大鼠。测定肝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组织标本行常规HE、Van Gieson染色。结果与单纯模型组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相比较,腹腔注射CAPE6、12mg/kg两剂量组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GSH水平升高、CAT和SOD活力增加(P〈0.05)。腹腔注射CAPE12mg/kg组对肝脏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程度比灌胃给药两个剂量组好(P〈0.05)。腹腔注射CAPE12mg/kg组经HE和VG染色观察可见小部分区域肝细胞炎症坏死,少量纤维增生,较单纯模型组肝损伤程度轻。结论CAPE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在本课题观察的剂量范围内,CAPE腹腔给药的抗氧化作用好于灌胃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观察本实验室培育的近交系HFJ大鼠和Wistar大鼠血清中IL-1β、IL-2和IL-10的含量。方法 HFJ大鼠和远交群Wistar大鼠各10只,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L-1β、IL-2和IL-10水平。结果 HFJ大鼠血清中IL-1β、IL-2的含量与Wistar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J大鼠血清中IL-10的含量高于Wistar大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FJ大鼠的IL-1β、IL-2和IL-10总体离散度明显小于Wistar大鼠组。结论 HFJ大鼠血清IL-10高于Wistar大鼠且近交系HFJ大鼠的IL-1β、IL-2和IL-10,测定值较为均一,离散度均低于Wistar大鼠。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低铅高脂饲料摄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并从脂肪酸合成途径研究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酶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SREBP-1c)、脂肪酸合酶(FAS)和乙酰CoA羧化酶(ACCα)表达特点。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适应性喂养14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低铅染毒组(B组)、高脂饲料组(C组)和低铅染毒高脂饲料组(D组),每组各10只,相应饲料喂养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肝脏检测血铅、肝功能、血脂、肝脏病理学,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脂肪酸合成相关蛋白酶SREBP-1c、FAS和ACCα蛋白及mRNA的表达特点。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肝脏组织病理学可见,A组和B组切片表面光滑,细胞核分布均匀且大小均一,没有明显脂肪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而C组和D组则出现明显的脂肪浸润,且有一定的炎症浸润,特别是D组,脂肪空泡更大。大鼠血铅和肝铅含量,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 792、21. 458,P值均0. 001);相较于A组,B组和D组血铅和肝铅明显升高(P值均0. 05);相较于B组和C组,D组血铅和肝铅均明显升高(P值均0. 05)。大鼠肝功能指标AST、ALT、HDL-C、LDL-C,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 791、24. 422、37. 287、42. 371,P值均0. 001);相较于A组,B、C和D 3组大鼠AST、ALT、HDL-C、LDL-C均升高(P值均0. 05),相较于B组,C组和D组4个指标明显升高(P值均0. 05);相较于C组,D组4个指标明显升高(P值均0. 05)。SREBP-1c、FAS和ACCα蛋白及mRNA表达特点基本一致,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F值分别为21. 864、22. 358、57. 761,P值均0. 001; mRNA:F值分别为34. 652、22. 964、42. 384,P值均0. 001);相较于A组和B组,C组以及D组肝脏组织中SREBP-1c、FAS和ACCα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值均0. 05),D组均明显高于C组(P值均0. 05))。结论低铅染毒可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肝功能和血脂异常,其原因可能与高脂和铅的长期摄入增加SREBP-1c、FAS和ACC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木犀草苷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5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和模型组(41只),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各随机取一只,经病理确认建模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NAFLD模型组、木犀草苷低[50 mg/(kg·d)]、中[100 mg/(kg·d)]、高[200 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木犀草苷组给予相应木犀草苷量灌胃,对照组和NAFL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天冬氨酸氨基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及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观察各组肝组织切片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模型组TG、TC、AST及ALT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及肝组织MDA、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T-SOD、GSH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与NAFLD模型组比较,木犀草苷低、中、高剂量组TG、TC、AST及ALT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血清及肝组织MDA、TNF-α及IL-6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T-SOD、GSH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木犀草苷组脂肪变细胞数量较NAFLD模型组显著改善。 结论 木犀草苷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的沉积,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程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
胸腺素能有效地修复辐射所致的造血组织损伤为探讨胸腺素治疗造血功能障碍的作用原理,并观察其疗效,作者等以900拉德X线全身照射小鼠30只,造成造血功能障碍之模型,用胸腺素2mg/kg腹腔注射,1/d,并设立对照组,观察小鼠外周血象,骨髓象和肝、脾、骨髓...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控制以及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延续护理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识水平,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提升了糖尿病小组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