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含胞嘧啶-鸟嘌呤( CpG )二核苷酸的寡聚脱氧核苷酸链( CpG-ODN)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佐剂,这是一类合成的、包含有1个或多个非甲基化的CpG基序的单链DNA。研究表明, CpG-ODN能够选择性地增强脊椎动物的细胞和/或体液免疫应答,有效提升多种疫苗的免疫效果[1]。它能直接活化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增强抗原提呈能力,促进抗体的分泌;间接活化T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增强其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h1型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因此, CpG-ODN是一种理想的疫苗佐剂。目前国外研究CpG-ODN作为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疫苗佐剂已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2,3],并已证实CpG-ODN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时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吡格列酮治疗肥胖型PCOS 34例12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内脂素、瘦素、脂联素的水平,并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睾酮(T)水平和血脂情况. 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后F-G评分比治疗前下降(P<0.05),卵泡总数及卵巢体积亦显著降低(P<0.01);体重指数、腰臀比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LH和T水平显著下降(P<0.05),FS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和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血糖在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内脂素、瘦素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脂联素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吡格列酮可有效改善肥胖型PCOS的生殖状况、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改善血清内脂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而发挥其治疗PCOS、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降糖降脂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0.5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片5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震动感觉阈值有更好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agrin基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维持起着决定作用,也对神经元轴突的形成、延长、维持有重要作用,其表达产物在机体内分布广泛。设计绝对定量嵌合荧光法检测大鼠agrin基因mRNA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 方法:实验于2007-04/11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三综合实验室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实验室完成。以Primer 3软件设计大鼠agrin基因、ACTB基因mRNA嵌合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引物,经检索Blast验证特异性,并以Primer 5设计构建agrin基因标准品引物。选择清洁级Wistar大鼠交配,获取3日龄乳鼠,取脑,获取mRNA、cDNA,常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取agrin 554个碱基DNA片断。PCR填加T7启动子后,T7 RNA Polymerase合成agrin基因标准品,消化模板。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1∶5倍比稀释3次;经反转录反应合成agrin基因cDNA标准品,测序验证特异性。以ACTB引物反转录cDNA,1∶5倍稀释3次,构建ACTB基因标准品。常规聚合酶链反应确定、优化反应条件。标准曲线确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相关性,融解曲线验证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作重复性检测。 结果:①agrin基因有意义链引物序列:GAA GGC CAG GTG CGA ATC A,反义链引物序列:CAC AGG TAG CAG TGG AGC CAA G,内标:ACTB基因有意义链引物序列:GGA GAT TAC TGC CCT GGC TCC TA,反义链引物序列:GAC TCA TCG TAC TCC TGC TTG CTG,优化反应条件:95 ℃ 变性5 s,60 ℃ 退火20 s,72 ℃ 延伸20 s。②agrin基因、ACTB基因标准品所获得的标准曲线确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相关性均 > 0.95。③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测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融解曲线证明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灵敏度达到精确定量要求。 结论:绝对定量嵌合荧光法检测大鼠agrin基因mRNA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可以作为大鼠agrin基因mRNA检测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IL-4 以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郾7 细胞、稳定表达GFP-Aire 的RAW264.7 细胞(A33-3) 细胞和稳定表达GFP 的RAW264.7 细胞(C1-6),使其向M1(LPS)、M2a(IL-4)和M2b(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型巨噬细胞极化。通过Real-time PCR 检测各组细胞中M1 型巨噬细胞特征分子IL-1、iNOS 和IL-6,M2a 型特征分子Arg-1 和M2b 型特征分子IL-10 的表达水平,研究Aire 对各种类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LPS 在0.5 g/ ml 浓度时,RAW264.7 细胞中M1 型巨噬细胞产物IL-1 、iNOS和IL-6 基因表达量最高;而IL-4 以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的刺激作用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都在浓度最高时RAW264.7 细胞中Arg1(M2a)和IL-10(M2b)基因表达量最高。LPS 刺激后,A33-3 细胞中IL-1 和iNOS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1-6 细胞,IL-6 则相反;IL-4 及LPS 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后,A33-3 细胞中Arg1 和IL-10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1-6 细胞。结论:Aire 可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1 极化,同时抑制其向M2a 和M2b 极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对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在外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pEGFPC3-AIRE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RAW264.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1水平。结果:AIRE转染的RAW264.7细胞可直接或间接诱导CD4+CD25+Treg细胞的产生及Foxp3 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表达在外周抗原提呈细胞(APCs)上的AIRE可直接和(或)间接影响CD4+CD25+Treg细胞的诱导产生及功能,从而可能在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1型糖尿病( T1DM)是一种T细胞介导胰腺β细胞破坏,从而使胰腺的胰岛素产生过少,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1]。自身免疫调节因子( Aire)的缺失可引起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念珠菌病-外胚层营养不良( auto-immune polyendocrinopathy candidiasis ectoderma dystrophy, APECED),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Ⅰ( 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 type Ⅰ, APSⅠ)的发生,其中T1DM是APSⅠ和APS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而也有报道表明T1DM与APSⅡ有共同的免疫遗传致病基因[3]。因此,Aire的表达水平在T1DM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1]。人参皂苷是人参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目前人们从人参中分离出的单体皂苷有30多种[2]。人参皂苷Rg1是人参皂苷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显著,对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均具有治疗效果[3]。近年研究发现其不但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扩张血管等作用[4-5],而且还具有促血管再生的作用,揭示了人参皂苷Rg1的又一新的药理作用,该作用对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将其开发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对近年人参皂苷Rg1促进血管再生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旨在为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Rg1的促血管再生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