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肿瘤学   10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 基于深度反卷积神经网络(DDNN)自动分割技术,探讨其在鼻咽癌靶区和危及器官(OAR)辅助人工勾画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已完成治疗的 800例鼻咽癌患者的CT信息,构建基于DDNN算法的端到端自动分割模型,选取 10例新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测试集。通过比较10名初级医师在自动勾画基础上辅助人工勾画(DLAC)与单纯人工勾画(MC)的精确度系数(DICE)、平均一致距离(MDTA)、变异系数(CV)、标准距离偏差(SDD)、勾画时间等参数以评估自动勾画的效果。结果 在DLAC组,GTV、CTV的DICE分别为 0.67±0.15、0.841±0.032,MDTA分别为(0.315±0.23)、(0.032±0.098)mm,显著优于MC组(P<0.001)。除脊髓、左右晶体、下颌骨外,DLAC组其他OAR的DICE高于MC组,其中下颌骨最高,视交叉最低。此外,相较MC组,DLAC组GTV、CTV、OAR的CV、SDD均显著降低(P<0.001),总勾画时间节省63.7%(P<0.001)。结论 与MC相比,基于DDNN建立的DLAC能更为准确地实现鼻咽癌GTV、CTV和OAR的勾画,可大幅提高医师工作效率及勾画一致性。  相似文献   
72.
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综合治疗的开展,使鼻咽癌治疗疗效达到新高度,5年总生存率达80%左右,临床Ⅰ期、Ⅱ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是达到90%以上。因此,长期生存的鼻咽癌患者远期毒副作用、局部晚期患者综合治疗相关急性毒副作用、推荐人群的异质性以及Ⅳ期患者疗效欠佳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选择合适的人群,精准施策,进一步提高疗效和降低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成为当前鼻咽癌治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比较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治疗中术前同期放化疗是否优于术前单纯放疗。方法 2002-2008年间157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入术前同期放化组(81例)和术前单放组(76例),化疗方案为顺铂30 mg/m2(1次/周),放疗DT50 Gy时原发灶疗效达到或者接近完全缓解以及未达完全缓解但患者拒绝手...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嗜神经侵袭(PNI)阳性鼻腔副鼻窦腺样囊性癌(ACC)的疗效, 探讨PNI在鼻腔副鼻窦ACC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鼻腔副鼻窦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和国际抗癌联盟第8版分期系统重新分期。随访获取患者治疗失败和生存资料, 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结果上颌窦(59例)为最常见的肿瘤原发部位, 其次为鼻腔(38例)。Ⅲ~Ⅳ期患者93例。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手术14例, 单纯放疗13例, 术前放疗+手术10例, 手术+术后放疗68例。中位随访91.8个月, 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6%、73.0%、52.9%和78.0%。33例(31.4%)患者PNI阳性, 其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3.7%、29.4%和56.5%, 均低于PNI阴性组(分别为80.8%、63.0%和86.8%, 均P<0.05), 而两组的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5%和76....  相似文献   
75.
自适应放疗(ART)通过在放疗中适应肿瘤和正常组织轮廓变化从而提高了头颈部肿瘤治疗比。基于MR加速器的MR引导放疗(MRgRT)是目前创新性的头颈部肿瘤ART模式。MR加速器基于MR能实现每日ART, 同时也能在治疗中进行实时MR成像。通过每日ART能明显提高头颈部肿瘤治疗靶区准确性, 更好地避开周围重要危及器官。虽然目前发表的关于MRgRT在头颈部肿瘤ART的临床应用和实施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加, 但总体上这个新型的放疗模式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将对基于MR加速器的MRgRT在头颈部肿瘤ART中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采用肿瘤病灶的一个径线测定代替通常用的两个径线测定的疗效评价方法,将肿瘤分为靶病灶和非靶病灶,综合评价这两部分病灶,有助于对治疗的总效应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7.
目的:拟建立卷积神经网络放疗计划三维剂量分布预测模型,比较种两解码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数据包括80例早期鼻咽癌的放疗计划,并随机分为训练集(70例)和测试集(10例)。基于VGG16卷积神经网络,分别采用插值和反卷积两种解码器,建立两种网络结构:插值解码VGG16网络(IVGG16)和反卷积解码VGG16网络(DVGG16),用于端到端的放疗计划剂量预测。评价模型准确性指标主要包括外轮廓、靶区及危及器官(OAR)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并分别记录两个网络的训练时间和预测时间。结果:使用两种解码器均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患者三维剂量分布。IVGG16和DVGG16的外轮廓MAE分别为(5.48±0.46)%和(5.42±0.3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靶区的预测值均较准确,MAE均低于2.63%,两种解码器没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网络均可以较准确预测OAR的剂量分布。脊髓PRV和甲状腺的MAE,DVGG16较IVGG16分别下降11.8%和15.6%(P=0.029, 0.034),其余OAR的MAE差别无统计学意义。IVGG16和DVGG16模型训练时间分别为14.8 h和24.6 h,每例平均预测时间分别为(6.6±1.0) s和(28.7±3.9) s。结论:采用插值和反卷积两种解码器预测得到的放疗剂量在整体上具有相当的效果。反卷积解码器对部分OAR剂量分布预测准确性略优,但模型训练和预测的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8.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转来司勇锋医师的信,就2005年11月在杂志刊登我们撰写的《放疗在头颈部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一文提出一些看法.在该篇文章内,我们提出鼻咽癌应该首选放疗,不应该首选手术的观点,并提供一些我院病例治疗的结果.现就司医师提出的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4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我院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在对患者行CT模拟定位扫描后,进行靶区勾画和IMRT计划制定,通过验证后,行CT校位并进行第二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的时间,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分析肿瘤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肿瘤体积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轶检验,肿瘤体积变化的单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锄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Ordinal回归(等级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teristic Curve,ROC曲线)来初步确定判断影响肿瘤体积变化的界值.结果:共检测原发灶49例,淋巴结144个,两次扫描间隔时问7天~27天,中位时间17天.对于49例原发灶,二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419cm3~13.210cm3,平均值1.076cm3±2.501cm3,其中5例原发灶较第一次扫描时缩小,11例无明显变化,33例较第一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对于144个淋巴结,二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659cm3,平均值0.379cm3±0.838 cm3,其中87个无明显变化,57个较第一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对于原发灶两次测量肿瘤体积的差值仅与第一次扫描时肿瘤的体积大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对于转移淋巴结,影响因素包括第一次扫描时淋巴结的体积大小,淋巴结中心坏死情况以及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与第一次31例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根据49例病例所绘制的ROC曲线,IMRT制定时间问隔对肿瘤体积大的病例影响较大,对于原发灶体积>53.5cm3或淋巴结体积>4.2cm3,应该重视时间间隔的影响;对于原发灶体积>97.8cm3或淋巴结体积>9.6cm3,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小对疗效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80.
张烨  易俊林  姜威 《中国肿瘤》2020,29(5):321-326
[目的]了解我国大陆地区放疗人才及设备情况。[方法]2019年4月10日至9月20日期间,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全国第九次行业调查,调查2018年度全国各个医院从事放疗的人员、设备、技术、年放疗人次以及主要放疗病种等数据。[结果]本次问卷回收率100%,所有放疗单位数据通过各省医学会再次确认。中国大陆地区放疗单位1463家。从事放疗的工作人员共29096人,其中放疗医师14575人、物理师4172人、技师8940人、维修师1409人。共有直线加速器2021台(含进口和国产),钴60远距离治疗机66台,近距离治疗机339台,质子重离子机5台,常规模拟机1453台,CT模拟机355台。能开展二维放疗1002家,三维适形放疗1272家,静态调强放疗1121家,Rapid Arc145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279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97家,近距离治疗273家,全身X线治疗75家,全身电子线治疗73家,Tomo治疗38家,质子/重离子治疗5家。病床数97836张(含综合医院肿瘤科病床),放疗年治疗人数1259602人。[结论]中国大陆地区放疗单位数目缓慢增长,放疗从业人员较前稍减少,开展放疗新技术单位逐年增加,全国每百万人口放疗设备(加速器+钴60)仅1.5,仍低于WHO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