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郭肖利  陈琼  徐慧芳  刘茵 《中国肿瘤》2024,33(5):358-365
摘 要:[目的] 分析2019年河南省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各肿瘤登记处上报且质控合格的肺癌发病与死亡资料,结合全省户籍人口数据,估算2019年河南省肺癌分城乡、性别、年龄组别肺癌发病/死亡例数、粗率、中标率、世标率、构成比、0~74岁累积率。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8软件,计算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9年河南省肺癌估计新发病例56 892例,粗发病率为51.95/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7.85/10万和38.06/10万,占全省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73%。河南省估计肺癌死亡病例43 625例,粗死亡率为39.83/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27.93/10万、28.11/10万,占全省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6.35%。河南省2019年男性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中标发病率为52.95/10万,中标死亡率为41.73/10万;女性:中标发病率为23.50/10万,中标死亡率为15.09/10万)。肺癌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在85岁及以上组达到高峰。2010—2019年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肺癌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波动均呈平稳趋势,但城市地区男性在2014—2019年间肺癌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分别下降4.6%和4.7%,农村地区男性中标死亡率每年下降4.7%。2010—2019年间,40~49岁年龄组男性、女性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河南省肺癌发病与死亡水平依旧较高,疾病负担较重,后续应继续加强肺癌防控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22.
张明霞  陈琼  刘茵  徐慧芳 《中国肿瘤》2024,33(5):349-357
摘 要:[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河南省2010—2019年各肿瘤登记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据,评估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性别、年龄、癌种计算其发病(死亡)率及标化发病(死亡)率。标化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利用Joinpoint软件对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为1.74%(95%CI:1.52%~1.96%),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后,标化发病率趋于平稳。年龄组发病趋势结果显示,男性0~29岁与8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呈上升趋势,40~59岁呈下降趋势;女性0~39岁年龄段呈上升趋势,其余各年龄组均保持平稳。全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为1.17%(95%CI:0.50%~1.84%),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后,标化死亡率以0.79%(95%CI:-1.52%~-0.06%)的幅度下降。年龄别死亡趋势结果显示,男性30~59岁、女性15~59岁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80岁及以上两者均上升。分部位发病与死亡情况显示,男、女性肺癌发病与死亡标化率均保持平稳状态,胃癌、肝癌、食管癌发病与死亡水平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男性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别特异癌种中,前列腺癌与卵巢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河南省恶性肿瘤总体发病、死亡趋势均呈小幅度上升趋势。男性0~29岁和女性0~39岁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30~59岁死亡率下降趋势显著。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等常见癌种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胃癌、肝癌、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低幅度下降趋势,未来亟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癌症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3.
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不仅体重小,且有其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因此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与成人有别。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39例10kg以下婴幼儿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现报告如下,并总结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及心肌保护的体会。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加用口服“补肺汤”治疗观察哮证缓解期症状改善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口服补肺汤加减加使用表面激素治疗哮喘缓解期病人,与单使用表面激素对照组相比较,对比两者症状改善情况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症状改善有效率91.66%;对照组有效率80.00%。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口服补肺汤加减加使用表面激素治疗哮喘缓解期病人,症状改善及肺功能改善均较对照纽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采用经典的CCL4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探究健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以CCL4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施以由低、中、高剂量健肝颗粒,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比色法检测血清活性氧(ROS)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肝组织中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ROS水平明显升高,健肝颗粒可显著降低ROS水平,尤其以低剂量组效果明显(P0.05);健肝颗粒组大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健肝颗粒可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外周CTL细胞(CD3+CD8+T细胞)及Treg细胞(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600mg/kg)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20μ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构建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在造模前5天开始预处理,成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分离外周单核细胞,CD3APC、CD8FITC、CD25APC、CD4FITC标记,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CTL细胞比例在模型组大鼠中显著增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二者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治疗组大鼠外周CTL细胞比例下降,Treg细胞比例上升,二者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调控并平衡免疫反应发挥治疗效应,调控免疫反应可作为中医"解毒"的科学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阿克苏市维吾尔族、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及特点。方法:采用中文版Steinberg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阿克苏市2所小学的976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维族504名、汉族472名。结果:1总体来看,在参与因子上维族父母得分高于汉族(t=2.001,P0.05),心理自主、严格/监督因子得分维族父母均低于汉族(t=14.012,23.230;P0.001);2汉族母亲、父亲文化程度总体来说高于维族父母(χ~2=43.89,46.92;P0.01);3汉族父母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教养方式,在3个因子上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族父母对女生在参与因子、严格/监督因子得分高于男生(P均0.05);4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在心理自主、严格/监督因子得分维族父母均低于汉族(t=7.141,10.867;P0.001);对非独生子女,参与因子得分维族父母高于汉族(t=-2.496,P0.05),心理自主、严格/监督因子得分维族父母均低于汉族(t=12.322,19.286;P0.001)。结论:维族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温情,而汉族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自主,对子女进行监督的意愿以及实际监督情况更严格;维族家庭教育可能更重视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选择性囊胚培养-单囊胚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的1 412对不孕夫妇进行健康宣教,观察宣教后患者对选择性囊胚培养-单囊胚移植的接受情况及累积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宣教后,有1 085例患者接受单囊胚移植(76.84%),拒绝接受单囊胚移植327例(23.16%)。接受组与拒绝组的累积妊娠率分别为75.08%、80.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组累积多胎妊娠率为2.62%,明显低于拒绝组的37.66%(P〈0.01)。结论健康宣教有助于不孕症患者选择接受单囊胚移植,从而降低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生长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其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40例血管瘤患儿手术切除的血管瘤组织为研究对象,其中增生期和消退期标本各20例,另取正常皮肤组织(包茎患儿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20例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l)、血管生成素一2(Ang2)及其受体Tie2 mRNA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ng1、Ang2及其受体Tie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m blotting结果均显示: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中,An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Ang2和Tie2 mRNA和蛋白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三者的表达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血管瘤中存在Ang1、Ang2和Tie2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氯已定含漱液中葡萄糖酸氯已定和甲硝唑的含量。方法采用Agela Technologies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为3.2,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1.0 ml·min-1。结果甲硝唑、葡萄糖酸氯已定回收率分别为97.05%、98.41%,RSD分别为0.59%、1.89%(n=9)。结论本方法快捷、简便、灵敏,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