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鲁唑对吗啡镇痛、耐受和依赖作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利鲁唑对阿片镇痛、耐受及躯体功能的调节。方法 采用冰醋酸扭体 ,5 5℃热板法和热辐射甩尾法观察利鲁唑对小鼠痛阈及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 ;采用小鼠急性和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及小鼠吗啡依赖模型 ,观察利鲁唑对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结果 单独皮下注射利鲁唑 2 .5~ 10mg·kg- 1在以上 3种模型无镇痛作用 ,然而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吗啡镇痛效应。利鲁唑 2 .5~ 10mg·kg- 1剂量依赖性地对抗吗啡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耐受。在小鼠吗啡依赖模型中 ,利鲁唑 2 .5~ 10mg·kg- 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产生。结论 利鲁唑自身无镇痛作用 ,但能显著增强吗啡镇痛效应 ,并能预防吗啡所引起的耐受和依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啶-2,6(1H,3H)二酮生物碱(SH1)对ADP、AA、Col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了SH1体外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SH1对3种诱导剂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2.16%、45.25%、53.67%。大剂量组明显加快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后的解聚速度。SH1显著延长Colagen的诱导起聚时间。结论SH10.8~4.0mmolL-1范围内明显抑制AA、ADP、Co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外周CTL细胞(CD3+CD8+T细胞)及Treg细胞(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600mg/kg)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20μ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构建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在造模前5天开始预处理,成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分离外周单核细胞,CD3APC、CD8FITC、CD25APC、CD4FITC标记,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CTL细胞比例在模型组大鼠中显著增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二者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治疗组大鼠外周CTL细胞比例下降,Treg细胞比例上升,二者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调控并平衡免疫反应发挥治疗效应,调控免疫反应可作为中医"解毒"的科学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7种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参考范围。方法:通过咨询已经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医院的工作人员,查询药品说明书,出版的书籍及检索相关文献,分析能够达到药物治疗目的的最低有效浓度和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中毒浓度,作为临床TDM值的参考范围。结果:初步确定了万古霉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地高辛、环孢素、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TDM监测指标及其参考范围。结论:药物TDM监测指标参考值可以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给临床医师个体化用药提供了药物调整剂量的依据,确保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个性化规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11月我院接诊收治的7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规范护理,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状况、疼痛评分及焦虑心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较术后1天、3天时的疼痛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术后SA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P0.05)。结论:个性化规范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其中病例组有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ESA)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多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肌梗死合并颈/肾/脑动脉硬化组(3.34±0.92)、心肌梗死(2.72±0.86)、心绞痛组(1.63±0.54)、对照组(0.94±0.39)μg/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10.71±2.51)、心绞痛组(4.95±1.72)、心肌梗死组(3.87±1.60)、心肌梗死合并颈/肾/脑动脉硬化组(2.86±1.24)mg/L,除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合并颈/肾/脑动脉硬化4组间的C反应蛋白和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和APN呈负相关(r=-0.85,P〈0.001)。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简单随机选择2019年6月—2021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干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113.57±12.06)分、生活质量(96.13±6.30)分,高于对照组的(93.45±10.12)分、(87.79±8.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3、5.308,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较对照组的17.78%低,护理满意度为97.78%较对照组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7.200,P=0.044、0.007)。结论 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有可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预后,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生长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其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40例血管瘤患儿手术切除的血管瘤组织为研究对象,其中增生期和消退期标本各20例,另取正常皮肤组织(包茎患儿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20例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l)、血管生成素一2(Ang2)及其受体Tie2 mRNA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ng1、Ang2及其受体Tie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m blotting结果均显示: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中,An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Ang2和Tie2 mRNA和蛋白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三者的表达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血管瘤中存在Ang1、Ang2和Tie2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氯已定含漱液中葡萄糖酸氯已定和甲硝唑的含量。方法采用Agela Technologies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为3.2,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1.0 ml·min-1。结果甲硝唑、葡萄糖酸氯已定回收率分别为97.05%、98.41%,RSD分别为0.59%、1.89%(n=9)。结论本方法快捷、简便、灵敏,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吗啡耐受及内脏痛敏的相关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吗啡耐受是一种潜在的痛觉过敏 ,慢性内脏炎痛刺激后也产生内脏痛敏。因此探讨慢性内脏炎痛刺激及吗啡耐受间共同的细胞机理及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相关的调节机理 ,为合理用药及药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急慢性内脏痛炎痛模型 ,直肠扩张痛阈测定及生物化学检测的方法进行机理研究。结果 结肠炎症和慢性吗啡耐受的大鼠均出现直肠扩张痛阈降低 ,即内脏痛敏现象 ,而慢性地佐环平 (MK 80 1)和L NG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处理吗啡组的平均痛阈末见明显改变。内脏炎痛和耐受组大鼠脊髓及海马部位一氧化氮合酶 (NOS)上调 ,而MK 80 1和L NAME预处理组含量无明显变化。慢性内脏炎痛及吗啡耐受组背角神经元 [Ca2 + ]i 显著增高 ,而MK 80 1预处理的炎痛及耐受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吗啡耐受和痛觉敏感化在机理上存在某些共同之处 ,均在NMDA受体的激活、一氧化氮生成及细胞内钙上发生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