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855篇
  免费   280202篇
  国内免费   37033篇
耳鼻咽喉   2674篇
儿科学   4296篇
妇产科学   2231篇
基础医学   88536篇
口腔科学   2499篇
临床医学   60151篇
内科学   93850篇
皮肤病学   4766篇
神经病学   21904篇
特种医学   9330篇
外科学   42052篇
综合类   57447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3557篇
眼科学   18524篇
药学   59987篇
  25篇
中国医学   48364篇
肿瘤学   14890篇
  2020年   6528篇
  2019年   13368篇
  2018年   13874篇
  2017年   14728篇
  2016年   13166篇
  2015年   13371篇
  2014年   13407篇
  2013年   13538篇
  2012年   13868篇
  2011年   15585篇
  2010年   18398篇
  2009年   26062篇
  2008年   13465篇
  2007年   9902篇
  2006年   9183篇
  2005年   8741篇
  2004年   10464篇
  2003年   9648篇
  2002年   9720篇
  2001年   11687篇
  2000年   7140篇
  1999年   12186篇
  1998年   13643篇
  1997年   13567篇
  1996年   14642篇
  1995年   14877篇
  1994年   14634篇
  1993年   13413篇
  1992年   12669篇
  1991年   12073篇
  1990年   11048篇
  1989年   10911篇
  1988年   10484篇
  1987年   9837篇
  1986年   9366篇
  1985年   8443篇
  1984年   6533篇
  1983年   6542篇
  1982年   7600篇
  1981年   7141篇
  1980年   6806篇
  1979年   6639篇
  1978年   5817篇
  1977年   6122篇
  1976年   5743篇
  1975年   5482篇
  1974年   5034篇
  1973年   4753篇
  1972年   4754篇
  1971年   409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消渴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关于消渴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服药宜忌古已有之。其思想发源于《内经》,具体论述始于《伤寒杂病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多医籍中不断积累完善,到了唐代《外台秘要》和《医心方》时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自成体系。通过系统总结唐以前医籍所载关于消渴病饮食及服药宜忌内容,分析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对糖尿病饮食宜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3.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寻有关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研究人员均独立纳排文献、提录资料、风险评估,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研究采用Stata16.0和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6561篇文献,最终纳入37项研究,涉及10种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方法。总样本量2890例,其中试验组1432例,对照组1458例。网状Meta分析所得结果表明:①在总有效率方面,最好的3种治疗方法为内热针联合组、温针联合组、动筋针联合组;②在降低VAS评分方面,最好的3种治疗方法为内热针联合组、动筋针联合组、针刀联合组。结论 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总体优于单独使用,且内热针联合组具有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基于中医"通肾络、益脾肾"治法,探讨通络益肾方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自噬和凋亡蛋白SIRT1、BNIP3、P62、Bax表达的调控影响。[方法]成熟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按照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方法计算出大鼠所需中药灌胃浓度:高剂量浓度4.76 g/mL、中剂量浓度2.38 g/mL、低剂量浓度1.19 g/m L,灌胃10 d取含药血清备用。足细胞分6组,正常组5.6 mmol/L葡萄糖+10%正常大鼠血清、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10%正常大鼠血清、通络益肾方含药血清高、中、低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10%高、中、低剂量大鼠血清、高渗组甘露醇24.5 mmol/L+10%正常大鼠血清。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足细胞凋亡状况及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自噬标志蛋白SIRT1、P62及促凋亡蛋白BNIP3、Bax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P0.01或P0.05),高剂量组不能改善凋亡情况(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结果也证实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高糖组相比,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自噬标志蛋白SIRT1表达升高,自噬标志蛋白P62及促凋亡蛋白BNIP3、Bax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高剂量组SIRT1、BNIP3、P62、Bax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剂量、低剂量通络益肾方能够启动细胞自噬减少高糖刺激下体外培养足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宝石CT碘-水基图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即刻宝石CT平扫QC图发现颅内异常高密度影,采用碘-水基图进行重建分析,同时测定高密度影碘基值、水基值,并与术后24 h普通CT复查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通过采用碘-水基图,17例诊断为碘对比剂渗出,14例诊断为脑出血转化,与术后24 h普通CT复查诊断结果完全一致(Kappa=1,P0.01);术后即刻碘基图之碘基值:碘对比剂渗出(32.09±5.36) g/L,脑出血转化(6.86±2.26) 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91,P0.01);术后即刻水基图之水基值:碘对比剂渗出(1 027.93±8.29) g/L,脑出血转化(1 069.68±7.18) 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7,P0.01)。结论宝石CT碘-水基图可以准确诊断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颅内碘对比剂渗出和脑出血转化,值得向临床介绍推广。  相似文献   
97.
98.
艾灸作为中医学最古老的疗法之一,作用多样,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灸法的认识逐渐深入,其中艾烟的相关研究也硕果累累,其安全性广受关注。通过对艾烟作用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艾灸临床安全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试验组30例则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辅助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T)、插管前即刻(T)、插管后1 min(T)、切皮即刻(T)、去骨时(T)、拔管即刻(T)时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BIS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2 h(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1β、IL-6、IL-10、TNF-α浓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rate, HR)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时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T时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T时,而试验组MAP、HR与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试验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