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08篇
  免费   3709篇
  国内免费   2132篇
耳鼻咽喉   363篇
儿科学   548篇
妇产科学   218篇
基础医学   2701篇
口腔科学   686篇
临床医学   4591篇
内科学   4052篇
皮肤病学   524篇
神经病学   899篇
特种医学   15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161篇
综合类   10917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382篇
眼科学   459篇
药学   4707篇
  45篇
中国医学   3336篇
肿瘤学   1731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875篇
  2021年   1235篇
  2020年   1108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760篇
  2017年   989篇
  2016年   769篇
  2015年   1410篇
  2014年   1968篇
  2013年   2320篇
  2012年   3258篇
  2011年   3370篇
  2010年   3045篇
  2009年   2789篇
  2008年   2889篇
  2007年   2970篇
  2006年   2724篇
  2005年   2074篇
  2004年   1831篇
  2003年   2093篇
  2002年   1755篇
  2001年   1436篇
  2000年   908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9年   3篇
  1968年   3篇
  1967年   4篇
  196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穴位按摩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与气腹相关的非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38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按摩组和常规组,各69例.按摩组术后采用穴位按摩,即双手掌侧王于患者双肩部,用拇指带动鱼际肌压住患者的阿是穴,呈旋转式按摩,持续5~30s,间歇3s,连续15~20min,同时配以腹腔镜康复操.常规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肩痛、上腹膈肌疼痛及切口疼痛情况.结果 按摩组患者术后24h、72h肩痛程度,术后24h、48h上腹膈肌疼痛程度,术后7~24h切口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穴位按摩可显著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92.
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的肺保护性策略。方法通过25例呼吸衰竭中12例肺内源性和13例肺外源性机械通气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两组呼吸力学差异时对通气模式选择、参数设置和调节的影响,以及肺保护的实施方法。结果在两组APACHE-Ⅱ评分、平均年龄和Vt设置无差异的条件(P>005)下,肺内源性组PEEP/CPAP、PSV、f的需设值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P<001)。肺内源性组Pplat、PIP、Raw的监测结果大于肺外源性组,而Crs小于肺外源性组(P<001)。肺内源性组417%和肺外源性组154%因MOF而死亡(APACHE-Ⅱ评分均>20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实施肺保护的方法不同。前者应首选压力预置通气模式,后者可首选容量预置通气模式。以设置中、小Vt为原则,按个体化的通气需求而设置f和加用恰当的PSV、CPAP/PEEP对减少VILI、病死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结直肠良性病变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13例结直肠良性病变以腹腔镜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多发性息肉1例,息肉3枚,直径1.5 cm~2.5 cm,乙状结肠、降结肠和直肠上段单发息肉或腺瘤11例,病变直径1.5 cm~3.0 cm,降结肠憩室并出血1例,直径1 cm,全部患者均在腹腔镜下结合术中内窥镜定位,经腹壁小切口找到定位处肠管切开后完整切除病变或缝扎憩室.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结直肠良性病变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适合结直肠大部分位置良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4.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7例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体胖,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部体征相比较轻;有2例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4例腹部CT检查,其中3例提示本病;6例术前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7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分别切除长度不一的坏死小肠段。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中1例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4例术后反复出现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髂静脉血栓,需出院后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钠。结论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本组在2005年3月-2007年5月对25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8条患肢的曲张大隐静脉采用数控射频静脉闭合系统逆行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并同时用点状抽剥法治疗小腿散在曲张浅静脉。结果随访1~24个月,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术式简便、创伤少、疗效可靠、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现状及特点,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紧急救援系统。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出诊登记表及病历档案,对302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病因、性别、病种,死亡发生的距离及地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颅脑、复合、脑外伤)96例(31.79%),心血管疾病58例(19.20%),脑血管疾病44例(14.57%),中毒性疾病(有机磷、毒鼠强)40例(13.25%),溺水24例(7.95%),原因不明12例(3.97%),呼吸系统疾病10例(3.31%),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10例(3.31%),中署、电击伤、自缢8例(2.65%)。死亡时距市急救中心距离〈5km62例(20.52%),5~km92例(30.50%),16~km108例(35.76%),〉30km40例(13.24%)。结论 需加强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和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村院前急救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7.
自体表皮细胞培养与异体真皮组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严重烧伤病人皮肤修复中主要未解决的问题是真皮的替代。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异体皮移植后5天,用自体培养表皮细胞膜片覆盖真皮床,14天后复合皮成活率是84.6%±2.4%。组织学检查证实表皮已形成了复层结构,可见基底层、颗粒层和角质层。临床应用中,异体皮移植后10天,去除异体表皮覆盖病人的自体培养表皮,35天后未见排斥征象,异体真皮促进了培养表皮的分层、成熟和完整,组织学检查证实表皮细胞的边缘清楚,已分化形成颗粒层和角质层,真皮多细胞,已血管化,但表皮嵴缺乏。  相似文献   
98.
断肢断腕断掌再植后手内在肌挛缩5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断肢断腕断掌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病机理,结合临床经验提出分类、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1例断肢(腕、掌)再植,分别采用术中切开骨间肌肌筋膜、掌腱膜及腕横韧带;术后严重肿胀时早期切开骨筋膜室;缺血时间超过10小时者,除上述措施外尚须切断或部分切除拇收肌和骨间肌肌腹。结果:采用上述预防措施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本症重在预防,如能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效果良好。一旦发生中、重度手内在肌挛缩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9.
肥胖患者胰升糖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胰升糖素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 82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 3组 :A组 (BMI <2 4,n =2 3 )、B组 (2 4≤BMI <2 7,n =2 7)、C组 (BMI≥ 2 7,n =3 2 ) ,分别测定胰升糖素、胰岛素、空腹血糖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与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3组胰升糖素分别为 (15 6.3± 5 8.6)、(186.7± 67.5 )、(2 2 2 .2± 88.4)ng·L-1,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组胰岛素分别为 (15 .4± 4.7)mIU·L-1、(2 0 .6± 9.6)mIU·L-1、(2 2 .3± 10 .6)mIU·L-1,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 <0 .0 1) ;B、C两组胰升糖素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患者胰岛素、胰升糖素一致性增高 ,胰升糖素的增高是空腹血糖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HCV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骄博  吕小鸥 《华夏医学》2002,15(6):889-890
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以来 ,丙肝的检测技术发展迅速 ,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方法学在不断改进完善。笔者就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