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293篇
内科学   23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2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55篇
  5篇
中国医学   228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标记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淋巴管,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值,探讨口腔鳞癌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88例口腔鳞癌患者组织的podoplanin表达;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口腔鳞癌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密度(癌周、癌内)。结果:口腔鳞癌及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内淋巴管小而闭锁,癌组织周围的淋巴管大而扩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周淋巴管密度(14.270±4.61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450±2.4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周淋巴管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郅洁云  李雪 《口腔医学》2013,(5):322-323
目的观察Protaper手用镍钛锉预备乳磨牙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岁需做根管治疗的患儿160例,乳磨牙160颗,随机分为Protaper手用镍钛锉冠向下法备根组80颗,手用不锈钢K锉逐步后退法备根组80颗,均用注射型Metapex糊剂根充,术后即刻拍片评价根充成功率,术后3 d回访评价疼痛率。结果 Protaper组疼痛率3.75%,不锈钢K锉组疼痛率1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otaper组成功率95%,不锈钢K锉组成功率83.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otaper手用镍钛锉预备乳磨牙根管疼痛反应轻,快捷高效,临床疗效优于手用不锈钢K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可塑型纤维桩、预成纤维桩及根管重塑后预成纤维桩修复薄弱根管后的冠方微渗漏情况。方法选择正畸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36颗,制备形成薄弱根管。将30颗样本牙随机分为3组,A组可塑型纤维桩核系统修复、B组根管重塑后预成纤维桩核系统修复,C组预成纤维桩核系统修复,另外6颗为对照组。所有样本进行5℃-55℃冷热循环5000次后,置于0.5%碱性品红溶液中24h。将试件纵向剖开为2部分,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剖面修复材料与根管壁之间的微渗漏情况。用Kruskal—Wallisf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方法修复后修复材料与根管牙本质之间均存在微渗漏现象,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3种方法修复薄弱根管对冠方微渗漏的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大鼠胸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激活与血管重塑的相关性。方法:用6F人冠状动脉快速交换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后2周和6周取材,行血管形态学定量分析,并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CNA在血管外膜上的表达。结果:血管成形术组血管外膜细胞数量、血管外膜细胞增殖指数,外膜面积、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血管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和管腔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血管呈收缩性重塑。结论: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被牵拉激活,导致外膜细胞分裂、增殖,以及血管收缩性重塑,参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8例,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病灶直径为0.8~5.8 cm,平均(3.3±0.75)cm,ESD手术时间为27~167 min,平均(71.0±22.6)min,ESD完整切除病灶45例(45/48,93.75%),穿孔3例(3/48,6.25%),其中1例大出血,1例食管患者ESD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经内镜下球囊扩张食管狭窄消失。所有病人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内镜随访,1例患者见肿瘤复发。结论 ESD技术对较大病变可以整块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消化道SMT行ESD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采用快速起搏左房构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快速起搏心房后心房部分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兔,分为假手术组(n=11只)和起搏组(n=15只),起搏组中成功诱发房颤的动物为房颤亚组,不能诱发房颤的为非房颤亚组。起搏组以1 500次/分持续起搏左房8周。描记起搏前;起搏2,4,6,8周后体表心电图,测量相应时间点P波时限,予基础心率周期-程序刺激(S1-S2)刺激,检测左房有效不应期(AERP)。结果起搏8周后起搏组成功诱发房颤7只,其中房颤持续时间最长为24 h、最短为6.5 h。起搏8周P波时限较基础值延长(P=0.015)。起搏2,4,6,8周后,AERP较基础值缩短(P<0.05),并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AERP进行性缩短(P<0.05);起搏组中房颤亚组在起搏4,6,8周后P波时限延长较非房颤亚组明显(P<0.05),起搏8周后左房AERP缩短较非房颤亚组明显(P<0.05)。结论持续快速起搏左房是构建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快速起搏左房导致P波时限延长,AERP缩短。  相似文献   
77.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直肠炎症,大蒜素对其防治的作用目前尚未有结论。目的:探讨大蒜素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NBS组、大蒜素预防组、大蒜素灌胃组、大蒜素灌肠组、地塞米松组、柳氮磺吡啶组、巴柳氮钠组。以含150mg/kgTNBS的50%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2周后处死大鼠。行大体评分和病理学评分,以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IL-10、IL4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BS组大体和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IL-1B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IL-4、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5);给予大蒜素预防或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但疗效低于地塞米松组、柳氮磺吡啶组、巴柳氮钠组。结论:大蒜素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NF—κB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孕酮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focal cerebral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 injury,fCIR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建立大鼠fCIRI模型前96、48、1h分别给予孕酮(8mg/kg)1次性腹腔注射.建立大鼠fCIRI模型,在fCIRI后第3~8天,检查大鼠的空间记忆功能和缺血侧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检测孕酮预处理后1~96 h的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和活化ERK1/2核转移.结果 造模前48、1h经孕酮预处理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mm-1)较造模后明显增多(164.3±11.0、218.5±9.1与142.7±12.1,F=29.45,P<0.01);造模前48、1h经孕酮预处理的大鼠能明显缩短脑缺血导致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s)延长(32.4±14.3、10.3±11.1与19.2±9.6;F=35.84,P<0.01).海马CA1区ERK1/2磷酸化水平在孕酮给药后的12 ~48 h明显增强,96 h恢复基线.核内ERK1/2磷酸化水平在孕酮给药后2h增加,并持续到48 h.孕酮增加胞质ERK1/2及胞核内ERK1/2磷酸化的水平能被RU486阻断.结论 孕酮预处理对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空间记忆功能;孕酮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有48 h以上的有效时间窗;在孕酮的神经保护作用依赖于孕酮受体介导的ERK1/2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异鼠李素对肝脏6种CYPs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人肝微粒体(HLMs)体外温孵法研究异鼠李素对6种细胞色素P450酶(CYPs)——CYP2C19、CYP2D6、CYP3A4、CYP2E1、CYP1A2和CYP2C9的体外抑制作用;使用HPLC-MS/MS法检测异鼠李素和HLMs共同孵育后的代谢产物;利用体外培养的低CYPs活性的大鼠原代肝细胞,考察不同剂量异鼠李素对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结果 50 μmol/L的异鼠李素对CYP2E1和CYP1A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9.48%和39.91%;异鼠李素和HLMs共同孵育后,产生去甲基化代谢产物3,3'',4'',5,7-五羟基黄酮,转化为极性和水溶性较高的代谢物;30、100、300 μmol/L的异鼠李素会使大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液中的ALT和LDH显著上升(P<0.01),100、300 μmol/L异鼠李素使AST显著上升(P<0.05、0.01),呈浓度相关性。结论 异鼠李素在体外主要经HLMs代谢,同时对CYP2E1和CYP1A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会使CYP2E1和CYP1A2的底物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产生变化,导致一系列药物的相互作用;大量使用异鼠李素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肝细胞损伤,且呈现浓度相关性。临床应用应合理设置剂量,并注意潜在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0.
早期监测人巨细胞病毒激活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低基质磷酸化蛋白 (pp6 5 )抗原血症检测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方法 ,对不同人群中HCMV活动性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 用 2种方法对从不同人群 (共 10 6例 )中收集的 2 0 4份血标本进行平行检测比较。结果 HCMVpp6 5抗原血症与血浆中HCM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 84 .8% ,相关性很高 (r=0 .86 1) ;与外周血多形核细胞 (PMNLs)中HCM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 79.8%。6例骨髓移植患者有 5例均在术后 30~ 5 0d间出现HCMVDNA拷贝数增加 ,同一时间PMNLs中HCMVDNA的拷贝数高于血浆 (81 7% )。免疫状况不同群体间HCMV激活程度不同 ,但无论有无免疫能力 ,有症状HCMV感染者HCMVDNA拷贝数平均值(7.71× 10 3 /ml)与HCMVpp6 5抗原阳染细胞数平均值 (10 4个 / 2× 10 5)均大于无症状HCMV感染者(1 5 3× 10 2 /ml;2 7个 / 2× 10 5)。结论 FQ PCR方法对监测低水平HCMV复制更为敏感 ,但HCMVpp6 5抗原血症检测对HCMV病的预测以及对抗HCMV药 (更昔洛韦 )的敏感性均高于DNA检测。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对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