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4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363篇
内科学   324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398篇
综合类   92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6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476篇
  3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国人脑池显微解剖的研究,以指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进一步理解影像学解剖的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头颅标本的颅内各个脑池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测量和描述各脑池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结构。结果颅内重要的脑池有(1)嗅池:长度为(32.68±2.97)mm,宽度为(7.18±1.82)mm,深度为(7.20±1.27)mm;(2)视交叉池:侧壁长度为(14.88±3.07)mm,上表面前壁长(14.20±1.47)mm,后壁长(10.37±1.59)mm;(3)颈内动脉池:长度为(15.06±3.07)mm,宽度为(12.01±1.32)mm;(4)终板池:底边左侧长度为(8.99±1.15)mm,右侧长度为(21.00±1.09)mm,最大宽径为(16.42±2.58)mm;(5)脚间池:最大深度为(19.47±2.28)mm,池顶宽度为(11.35±2.85)mm;(6)脚池:为三角形,三边长度分别为(10.48±2.56)mm,(9.64±1.78)mm,(3.58±0.25)mm;(7)外侧裂池:上部长度为(18.63±2.02)mm,基底部长度为(38.08±3.22)mm,宽度为(5.65±0.92)mm,深度为(7.02±2.28)mm;(8)胼胝体池:平均最大宽径为(3.44±0.40)mm;(9)四叠体池:最大长径为(19.37±3.38)mm,最大宽径为(15.24±2.37)mm,最大前后径为(3.65±0.57)mm;(10)环池:为环形,最大宽度为(3.16±0.37)mm;(11)小脑延髓池:最大长度为(18.77±1.77)mm,最大宽度为(32.4  相似文献   
12.
事件相关电位和脑电图在痴呆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ERP和EEG的变化特征,并与神经心理学及痴呆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测定68例VD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N100,P300)、脑电图(EEG),同时采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8例VD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N100潜伏期。波幅变化不是很大(P〉0.05),脑电图异常率,VD组94%,正常对照组18%,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VD组患者ERP异常程度与EEG异常程度经相关性分析无相关性。VD组MMS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VD组MMSE评分与P300PL呈负相关(r=-0.57,P〈0.05),与P300AMP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 ERP与认知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了ERP是反映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可作为检测高危人群普查的手段之一,ERP在判断认知功能方面敏感于其他检查手段,客观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9mTC-MIBI动态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静脉注射740mbq ^99mTC-MIBI后分别于30min,2h行SPECT动态扫描,计算早期/晚期肿瘤组织与对侧正常肺组织的放射活性比(T/Ne,T/Nd),全身采用卡铂/顺铂+VP16化疗3周期,随后复查胸部CT,评判化疗疗效及其与^99mTC-MIBI动态显像的关系。结果 78例NSCLC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化疗方案,66例呈阳性显像,12例阴性显像,66例阳性显像中化疗有效率为90.7%,阴性显像12例中化疗全部进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99mTC-MIBI动态显像的放射活性越高,化疗效果越好,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有预测价值,可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腺病毒载体介导CTLA4Ig基因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Ad-CTLA4Ig)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诱导小鼠变应性鼻炎。实验组在OVA激发前30min予以Ad-CTA4Ig腹腔注射。未转CTLA4IgcDNA的腺病毒载体(Adv)作对照。比较各组动物鼻部症状和鼻粘膜形态学改变,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CTLA4Ig重组腺病毒实验组小鼠鼻部症状和鼻粘膜病理改变不明显,并且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d-CTLA4Ig可防治小鼠应变性鼻炎的发生,提示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有可能运用于临床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区麻疹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测算我区当前使用的麻疹疫苗效力。方法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实验室证实的临床诊断麻疹病例;按照同性别、同班级或互为邻居、年龄相差在2岁范围内的规定标准选择对照,进行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处理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麻疹疫苗效力(VE)为79.39%;麻疹疫苗接种史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5),麻疹发病的比值比(OR值)为0.21,95%的可信区间为0.12-0.50;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为麻疹疫苗接种史、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家庭经济收入,其回归系数分别为4.75,3.10,2.97。结论我区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效力为79.39%,对接种人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未接种麻疹疫苗者的比重在病例组明显为高;不做预防接种是引发麻疹最大的危险因素,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对麻疹的发病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乳腺癌标本中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二氟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表达状况,评价TS、TP、DPD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81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均接受CMF方案新辅助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新辅助化疗前麦默通活检系统切取的乳腺癌组织中TS、TP和DP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TS、TP阴性患者的部分缓解率要明显高于阳性患者,而DPD阳性患者的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阴性患者Ⅲ~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阳性患者(P<0.05),而TS、TP的表达水平与化疗所产生的毒副反应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TS、TP及DP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接受CM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相关,而DPD的表达则与含5-FU类化疗药物所产生的毒副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3例桡骨远端爆裂性骨折病例,ⅣB型13例,ⅣC型1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治疗.术后随诊并评价疗效。结果 23例随诊6~18个月,优15例,良6例,优良率94.7%。影像学评分,20例优良,3例发生再移位。结论 桡骨远端爆裂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或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能获得理想的解剖复位和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翼管的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翼管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重组图像上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健康成年人和40例颌面部外伤病人(病变未波及翼管)进行MSCT颌面部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后,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显示(VR),并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切割及测量。结果翼管的形态、走行及其周围毗邻结构可在MSCT轴位扫描图像、MPR及VR三维切割图像中得到全面、清晰、立体直观的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相结合可清晰、立体直观的认识翼管及其周围邻近骨性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共818个卵母细胞。对三组卵母细胞在IVF后采取不同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第一组在受精后4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第二组在受精后4h部分剥除颗粒细胞,受精后16~18h再将颗粒细胞完全剥除;第三组在受精后16~18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即传统的过夜培养方式)。对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及第二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结论第一组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最好,即缩短精-卵共培养时间可以提高胚胎质量,长时间的精-卵共培养对优质胚胎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较短时间(12~14h)的颗粒细胞与卵细胞的共培养可能对胚胎发育的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对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及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6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在全麻下对72例不明原因腹水病人进行腹腔镜探查,并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探查阳性68例(阳性率94.5%),其中结核性腹膜炎44例(61.1%),转移性腺癌12例(占16.7%),腹膜间皮瘤5例(占7.0%),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4例(占5.5%),淋巴瘤、血吸虫病、结肠癌各1例,未明确诊断4例(阴性率为5.5%)。行腹腔镜探查术的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腹水探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镜下观察及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基本可以确定产生腹水的病因。腹腔镜在不明原因腹水探查的应用,对操作有其特别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