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77篇
  免费   2810篇
  国内免费   1609篇
耳鼻咽喉   305篇
儿科学   512篇
妇产科学   179篇
基础医学   1798篇
口腔科学   469篇
临床医学   4073篇
内科学   2318篇
皮肤病学   341篇
神经病学   443篇
特种医学   900篇
外科学   3229篇
综合类   8231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959篇
眼科学   453篇
药学   3710篇
  28篇
中国医学   2954篇
肿瘤学   1086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927篇
  2021年   1072篇
  2020年   1059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779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1130篇
  2014年   1580篇
  2013年   1984篇
  2012年   2863篇
  2011年   2913篇
  2010年   2792篇
  2009年   2528篇
  2008年   2571篇
  2007年   2418篇
  2006年   2131篇
  2005年   1738篇
  2004年   1193篇
  2003年   981篇
  2002年   717篇
  2001年   694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健康体检者916例,依据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0个危险因素组(对照组)226例,1个危险因素组239例,2个危险因素组234例,≥3个危险因素组217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生化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7.52%,1个危险因素组为15.06%,2个危险因素组为23.93%,≥3个危险因素组为45.16%,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斑块发生率显著上升(P<0.01)。4组受试者IMT分别为0.94±0.32 mm、1.12±0.34 mm、1.25±0.33 mm及1.37±0.39 mm,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0.24±0.64、0.58±1.21、0.85±1.26及1.32±1.64。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IMT及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个危险因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27倍,2个危险因素组为2.31倍,≥3个危险因素组为4.68倍(P<0.01)。结论 危险因素之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联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究重组小鼠白介素-33(mIL-33)对不同类型肿瘤的作用,采用外源性注射mIL-33的方法对荷不同实体瘤的小鼠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本研究发现mIL-33能够显著抑制肝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生长,但对不同肿瘤抑制作用并不完全一致。较低剂量的mIL-33(10 μg/kg)能显著抑制肝癌、肺癌和胃癌皮下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而在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皮下荷瘤小鼠模型中,需要较高剂量的mIL-33(90 μg/kg)才能发挥相应的抗肿瘤作用。此外,mIL-33对结肠癌皮下荷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还与给药时长及肿瘤进展时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IL-33能够显著抑制小鼠多种肿瘤的生长,提示IL-33可能是治疗肿瘤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993.
黄绵马酸AB是香鳞毛蕨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双环型间苯三酚衍生物。对黄绵马酸AB采用逆合成分析法进行结构分析,利用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黄绵马酸AB。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还原反应和酰基化反应合成2-甲基-4-丁酰基间苯三酚,经酰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和脱酰基反应合成绵马酸片段,最后以N, N-二甲基亚甲基碘化铵活化反应得到黄绵马酸AB。中间体和黄绵马酸AB经MS、1H NMR和13C NMR进行结构确证,目标产物总收率达14.7%,设计的黄绵马酸AB合成路线原料易得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94.
995.
金祯祯  叶志娟  杨卫青  李艳△ 《广东医学》2020,41(21):2246-2250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护理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运动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比值(FEV1/FVC)水平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条目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条目评估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可促进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提高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干预情况,以期优选出电针治疗膜迷路积水的适宜治疗参数,并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8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的方法建立膜迷路积水模型。空白组不进行干预;模型组造模后仅采取与各治疗组动物相同的固定方式,不行其他干预;电针组中各个亚组,取"百会"和左侧"听宫"穴,分别以2、15、100Hz 3种不同频率进行电针治疗,1次/d,输出电流1mA,留针20min;假电针组予针刺"百会"和左侧"听宫"穴,但不通电,其余处理同电针组,均连续治疗10d。干预结束后,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射(auditory brair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值,HE染色检测耳蜗积水程度,并通过公式蜗管横截面积/(蜗管横截面积+前庭阶横截面积)计算出比值(R值),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耳蜗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表达情况。[结果]各组豚鼠ABR反应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R值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R值均降低(P<0.01,P<0.05);与假电针组比较,100Hz电针组R值降低(P<0.01),2、15Hz电针组R值均较假电针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电针组组间比较,100Hz电针组R值较2、15Hz电针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5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减弱(P<0.01,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AQ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假电针及电针治疗均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中100Hz电针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耳蜗AQ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通常以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纳差、反酸、嗳气等为主要表现。根据症状,归属中医“胃痞病”“胃痛”“嘈杂”等范畴。蔡慎初教授为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脾胃疾病有其独特的见解和独到的经验,自拟“治萎化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平素跟诊所得整理如下,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研究知柏地黄汤对细胞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的调节及其对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治疗阴虚火旺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知柏地黄汤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以0、1、20和100mg·mL-1的知柏地黄汤干预24h,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筛选知柏地黄汤显著调控的信号通路;荧光定量PCR检测所筛选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利用磷钼酸比色法及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细胞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21d,干姜组先以10g·kg-1干姜附子肉桂汤灌胃14d、再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7d,干知组先以10g·kg-1干姜附子肉桂汤灌胃14d、再以知柏地黄汤灌胃7d,灌胃体积为10mL/(kg·d),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检测血清中代谢物的改变。[结果]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知柏地黄汤对ARE元件调控最为显著,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知柏地黄汤可以促进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小肌腱膜纤维肉瘤(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Maf)的转录(P0.001,P0.05),同时抑制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的转录(P0.001)。与对照组比较,知柏地黄汤组细胞ATP含量(P0.05)、OCR(P0.001)及SOD活性(P0.05)均升高。动物实验证实,知柏地黄汤灌胃治疗可以改善阴虚火旺模型大鼠胆碱、甘胆酸及棕榈酰左旋肉碱(palmitoyl-L-carnitine,PALC)的紊乱,其中胆碱及PALC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知柏地黄汤能够通过ARE信号通路,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改善阴虚火旺引起的代谢紊乱,这可能是知柏地黄汤治疗阴虚火旺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对五苓散中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检索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筛选NAFLD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在线平台筛选五苓散-NAFLD核心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建立化合物-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NAFLD大鼠模型,五苓散干预28d后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p53蛋白、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水平,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基于TCMSP得到五苓散的27个有效成分和62个潜在靶点,经筛选获得与NAFLD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靶点1 732个,构建韦恩图得到五苓散治疗NAFLD的核心靶点27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包括脂质反应、乙醇脱氢酶活性等功能途径;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途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五苓散可显著降低NAFLD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亦可显著降低肝组织TNF-α、p53、IL-17表达水平,同时肝组织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结论]五苓散治疗NAFL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经实验证实五苓散能够改善NAFLD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其作用可能与调控肝组织TNF-α、p53、IL-1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简述温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分期分型诊治与实践,协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中医临床诊治实践,结合中医伤寒、温病学说,对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各期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观察疾病转归,并列举一例中期新冠肺炎患者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温州地区新冠肺炎归属于“疫病”,本病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胃肠;病因为寒、热、湿、毒邪相抟,易耗气伤阴动血。结合肺炎患者分期分型论治,将其分为初期、中期、危重症期、恢复期,分别投以藿香正气散、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清瘟败毒散、参附汤或生脉散、参苓白术散合补肺汤加减治疗。验案中新冠肺炎患者辨为疫毒闭肺证,治以清热化痰、通腑泄热,予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加减,疗效肯定。[结论]温州地区新冠肺炎中医分期分型方案可有效指导温州地区新冠肺炎的诊治工作,对于其他地区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