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3篇
  免费   1198篇
  国内免费   707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691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1315篇
内科学   805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252篇
特种医学   499篇
外科学   1084篇
综合类   329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15篇
眼科学   239篇
药学   1332篇
  20篇
中国医学   1183篇
肿瘤学   52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1075篇
  2011年   1102篇
  2010年   1046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875篇
  2007年   940篇
  2006年   812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自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自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2.
破骨细胞起源于骨髓的多潜能干细胞,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决定了关节破坏与骨丢失的严重程度,而炎症本身并不介导关节破坏和骨丢失。炎症性关节的滑膜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这些炎症因子不仅诱发炎症反应,而且通过促进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子配体,间接或直接增加破骨细胞的生成,并促进其功能,从而将炎症反应与局部骨丢失及损坏联系在一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TNF-α、IL-1及破骨细胞靶疗法在破骨细胞介导的炎症性骨丢失过程中的研究进展。TNF-α通过促进外周血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直接影响关节局部成熟破骨细胞的最终数目,而IL-1主要通过延长成骨细胞的寿命及调控破骨细胞骨架的重组来增加其骨吸收能力。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及功能的破骨细胞靶疗法在治疗炎症性骨丢失和关节损伤等方面日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房性、室性早搏联律间期缩短与桡动脉图的关系,探讨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经心电图诊断为房性早搏48例及室性早搏51例,再应用心功能仪检查,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早搏桡动脉图形进行面积积分。结果①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提前率〉40%时最小,20%-40%时居中,〈20%时最大(P〈0.05)。②提前率相同情况下,左房与右房的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与右室的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搏时的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最小,早搏前第一个窦性心搏居中,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最大(P〈0.05)。结论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与早搏的联律间期长短有关,室性早搏还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早搏的代偿间歇,不能改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中,CT平扫示肿瘤边界较光整,肿物中央可见低密度区9例。增强扫描肿物CT值增加15~46HU,均匀增强3例,不均匀增强9例,其间可见增强的血管。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典型病例可做术前诊断,CT后处理重建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学说及祖国医学的整体观为指导思想,研究观察了我国民间常用草药绞股蓝的活性成分——绞股蓝总皂甙(GPS)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与下丘脑,脾脏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血浆皮质酮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鼠ip GPS,10及20 mg·kg·d~(-1)共7d,其脾细胞对丝裂原Con A诱导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以10 mg·kg·d~(-1)剂量组更为显著,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结果表明,下丘脑NE含量下降,脾脏NE亦明显降低,与脾细胞增殖反应呈负相关;此外,血浆皮质酮水平下降,结果提示,GPS对免疫反应的影响,与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进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6.
实验诊断课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如何上好不同专业的实验诊断课。采用三个“坚持”的教学方法,按专业的特点,分别策划设计教学目标,应用生动有趣的临床病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上述的教学手段,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达到了“三会”,即会开检验单、会看检验单和会用栓验结果;临床护理专业学生会看检验单、会解释检验单、并懂“标本”相关知识;临床中医专业学生会开常用项目检验单、会解释检验单和会将检验结果结合中医理论诊治疾病。此法可以改善教材滞后,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47.
目的:回顾性分析61例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的结果,明确IVUS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61例患者IVUS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对病变部位斑块特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2例患者血管壁光滑或仅少量内膜增生;34例为软斑块;10例纤维斑块;6例钙化斑块;支架内膜增生5例;斑块破裂2例;壁内血肿1例;动脉瘤样扩张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软斑块(脂质斑块)为主,多数发生阳性重塑,血管腔偏心明显;而阴性重塑者纤维、钙化斑块比例较大。比较中度狭窄病变的肉眼,计算机定量冠状动脉成像及IVUS测量的病变狭窄程度,发现肉眼观察的病变狭窄程度最高,IVUS测得的面积狭窄率最小。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IVUS能更加精细地观察血管壁的斑块性质和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可控性丝线的致栓效果及其治疗体表难治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初步疗效。方法将丝线一端留置于不同管腔大小的静脉内,另一端挂于血管壁埋于皮下,实现其可控性,用经过不同处置的丝线,分别留置于兔耳缘静脉、股静脉,观察其引起血管栓塞的效果。选择致栓效果较好的丝线组,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患者。结果几种经不同处置的丝线,均能不同程度地起到闭塞血管的作用,对于管腔稍大,血流较快的静脉(兔股静脉),浸泡丝裂霉素并打结的丝线组,致栓效果最好;临床初步应用证实,可控性丝线治疗体表难治性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结论可控性丝线静脉内留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操作简便的治疗体表难治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介绍一种埋线法固定眉,结合重睑成形术治疗中青年上睑皮肤松弛的手术方案。方法应用3-0无损伤线皮内缝合,固定眉于眉骨骨膜上,再结合重睑成形术,去除上睑多余的皮肤,共治疗29例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结果本组29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2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获得满意效果,上睑明显年轻化,无并发症。结论重睑成形术结合眉埋线固定法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上睑年轻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与经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临床疗效。方法CR、CT及生化,病理学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空洞患者88例,用经皮穿刺治疗44例(A组)和经支气管填塞治疗44例(B组)。并对照分析其方法,并发症和疗效,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A组闭塞性空洞愈合14例(32%)、净化性空洞愈合16例(36%),无变化及轻微缩小14例(32%),总治愈率为68%;B组闭塞性空洞愈合23例(52.27%),净化空洞愈合17例(38.64%),无变化及轻微变小4例(9%),总治愈率达91%。B组比A组总疗效高出23%(91%~68%),并发症低,疗程缩短1~2个月。结论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疗效要优于经皮穿刺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比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