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59篇
  免费   7886篇
  国内免费   4865篇
耳鼻咽喉   731篇
儿科学   992篇
妇产科学   541篇
基础医学   5927篇
口腔科学   1131篇
临床医学   8866篇
内科学   8094篇
皮肤病学   662篇
神经病学   2407篇
特种医学   29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6952篇
综合类   17517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762篇
眼科学   1508篇
药学   8183篇
  98篇
中国医学   6773篇
肿瘤学   4286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1117篇
  2022年   2521篇
  2021年   3707篇
  2020年   3110篇
  2019年   2138篇
  2018年   2089篇
  2017年   2310篇
  2016年   1913篇
  2015年   3227篇
  2014年   4103篇
  2013年   4414篇
  2012年   6200篇
  2011年   6646篇
  2010年   5467篇
  2009年   4700篇
  2008年   5072篇
  2007年   4675篇
  2006年   4203篇
  2005年   3532篇
  2004年   2533篇
  2003年   2353篇
  2002年   1863篇
  2001年   1612篇
  2000年   1259篇
  1999年   800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480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目的 探讨微信小程序合并时间管理器在眼科患儿出院宣教中的应用效果,为眼科护士出院宣教干预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98例眼科患儿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月-5月住院的49例患儿的监护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眼科常规出院宣教,将2021年6月-9月住院的49例患儿的监护人作为观察组,使用微信小程序合并时间管理器进行出院宣教干预。比较2组患儿监护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满意度及按时复诊人数。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满意度得分及按时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t=-5.223,P=0.001;t=-5.419,P=0.001;χ2=6.874,P=0.009)。结论 使用微信小程序合并时间管理器在眼科病房进行出院宣教,能有效提高患儿监护人出院后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按时就诊率及监护人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表达率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116例喉癌患者,随访≥2年,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外周血PAC-1和CD62P阳性率,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的关系。结果喉癌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2±1.76)%和(22.87±3.13)%,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而且在喉癌患者PAC-1表达和CD62P表达呈正相关性(r=0.238,P<0.05)。T3-T4分期或N2-N3分期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分期或N0-N1分期患者(P<0.05)。另外远处转移组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组(P<0.05);随访期间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69%。复发喉癌患者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02±0.85)%和(21.84±1.17)%,明显高于未复发的喉癌患者(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PAC-1和CD62P是喉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喉癌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4.
2019年12月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蔓延。目前数据显示,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基础病的患者病情较为严峻,病死率相对较高。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于COVID-19的防治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兼顾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及优势。本文结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拟从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三个方面,探讨COVID-19爆发形势下合并基础病患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 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 =12)及病毒感染组(n =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 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 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37.
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并且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其中气郁质的表现多与心理性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危机和压力使年轻人成为气郁质的高发人群,因此探究气郁质的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所发表的气郁质相关文献进行总结,重点从气郁质的人群分布调查研究、体病相关研究、调体干预研究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对目前关于气郁质的研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思考,并提出气郁质研究应在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或临床干预调体研究,揭示气郁质的本质和其量化诊疗标准,丰富气郁质的理论数据支持,促进中医体质学与多学科的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38.
Abstract

Background

Comorbidities are commonly see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but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is not yet well-delineated. We aim to characterize the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omorbiditi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相似文献   
39.
慢性疼痛涉及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包括一些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的新兴学科,其体质分类、体病相关思想以及“辨体论治”的诊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疗中。文章探讨了以中医体质学思想指导疼痛性疾病诊疗的若干理论问题,认为疼痛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辨治疼痛性疾病时要考虑患者体质因素。所施方药不仅要符合病证特点,也要针对患者体质类型。并列举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辨体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偏头痛、过敏性头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与LBL教学法对比,探讨PBL教学法在核医学科课间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二班学生7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在课间实习教学中分别实施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实习结束后,通过考试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法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考试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教学满意度、培养临床思维、增强知识点掌握等教学法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BL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应用于核医学科课间实习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