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37篇
  免费   3285篇
  国内免费   1738篇
耳鼻咽喉   325篇
儿科学   451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819篇
口腔科学   492篇
临床医学   3570篇
内科学   2607篇
皮肤病学   330篇
神经病学   564篇
特种医学   1513篇
外科学   2888篇
综合类   8233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3544篇
眼科学   431篇
药学   3610篇
  46篇
中国医学   3347篇
肿瘤学   125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1133篇
  2021年   1321篇
  2020年   1173篇
  2019年   669篇
  2018年   630篇
  2017年   902篇
  2016年   653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1534篇
  2013年   1965篇
  2012年   2943篇
  2011年   2962篇
  2010年   2714篇
  2009年   2419篇
  2008年   2485篇
  2007年   2252篇
  2006年   2009篇
  2005年   1621篇
  2004年   1046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639篇
  2001年   624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表现特点,并找出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中央型SCLC、60例NSCLC,5例肺结核,2例结节病,3例纵隔淋巴病的胸部平片及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胸部平片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57例中央型SCLC,CT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相对少见。NSCLC60例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支气管阻塞性改变相对多见。5例肺结核表现为肺内结节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同侧和/或对侧肺内结核病灶。2例结节病,表现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3例纵隔淋巴病表现为中前纵隔的弥漫性软组织肿块。结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阻塞改变少见,随访1~2个月,肿块体积增大1倍以上,是中央型SCLC的CT诊断要点,据此特征诊断正确率达80%。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方法可与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水杨酸钠经中耳局部灌注给药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24只健康杂色豚鼠均接受圆窗置管术,然后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庆大霉素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经听泡灌注生理盐水;Ⅲ组为庆大霉素加水杨酸钠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经听泡灌注水杨酸钠。观察各组给药前后听性脑干反应阈的变化和给药后4周毛细胞损失情况。结果 听泡置管术后ABR反应阈无明显改变;给药后2周和4周,庆大霉素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加水杨酸组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ABR反应阈无显著变化。耳蜗铺片、毛细胞计数显示庆大霉素组外毛细胞严重缺失,以底回最明显,庆大霉素加水杨酸钠组外毛细胞损失较庆大霉素组轻(P〈0.05)。对照组无明显外毛细胞缺失。结论 水杨酸钠经中耳局部给药途径可减轻庆大霉素所致听功能损害和毛细胞缺失,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庆大霉素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 (FⅧ -RAg)的抗体 ,标记 6 8例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 ,检测MVD。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水平、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6 8例胃癌组织中FⅧ -RAg阳性表达 5 2例 ,占 76 .4 7%。FⅧ -RAg和MVD与分化水平、浸润深度 (P <0 .0 1)及淋巴结转移 (P <0 .0 0 1)密切相关。不同组织学类型中FⅧ-RAg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而MVD则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血管生成对胃癌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FⅧ -RAg的检测和MVD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4.
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主要包括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药物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疗效、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维纳滤波器设计过程,并采用该过程对数字化X射线影像进行滤波,试验表明:维纳滤波器能在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8例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TAPP治疗,其中直疝9例,斜疝21例,股疝1例,双侧疝2例,复发疝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0.3±15.8)min,平均住院时间(5.4±1.6)d,随访0.5~3年,均未复发。结论:TAPP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架行儿童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20例儿童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全耳再造术的经验,以利于提高此项手术效果。方法2000~2004年,应用该支架施行全耳再造术20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14例。残耳大小1 cm×1 cm~6.3 cm×2.0 cm。Ⅰ期再造11例(Medpor支架置入、颞浅筋膜瓣与残耳皮瓣转移加全厚皮片移植);Ⅱ期再造9例(其中耳后皮瓣扩张法2例,Ⅰ期残耳旷置、Medpor支架置入、颞浅筋膜瓣转移加全厚皮片移植,Ⅱ期耳垂、耳屏成形7例)。结果Ⅰ期愈合17例,延迟愈合3例,Ⅱ期修复5例,取出支架1例。20例中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月至3年。再造耳大小5.3 cm×3.2 cm~7.2 cm×5.2 cm,与健耳无明显差别;再造耳解剖轮廓显现较好,但质地稍偏硬,耳屏或耳垂需不同程度的修整。结论应用Medpor支架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⑴不造成其他部位的创伤;⑵手术时间缩短;⑶支架可与局部组织融合并稳妥固定;⑷支架无变形或吸收,组织排斥现象较少;⑸术后及随访显示,再造耳轮廓较为清晰、美观。该支架仍是目前儿童行全耳再造术较适宜的人工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8.
鼻咽癌高危人群微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咽癌高危人群的主要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常规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鼻咽癌高危人群、鼻咽癌患者、鼻咽炎患者及正常人的微核率。结果 鼻咽癌高危人群及鼻咽癌患者的微核率明显增加,且随病情进展而继续增高。结论 鼻咽癌高危人群存在比较明确的细胞遗传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的桡骨茎突骨(膜)复合瓣转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掌、指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型手术方法。方法自2002年以来应用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的骨(膜)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掌指骨缺损12例,该复合瓣以桡骨茎突和第2掌骨头的连线为轴心线,以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构成筋膜蒂。皮瓣最大6cm×3cm,最小3cm×2cm;骨(膜)瓣最大3cm×1.5cm,最小2cm×1.5cm。结果术后12例复合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X线显示骨缺损和骨不连在术后2~3个月达到骨愈合,但6例有不同程度的掌指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12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骨(膜)皮瓣的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第1、2、3掌骨和拇、食指指骨近节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诱导培养后在多孔双相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BCP)陶瓷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后,与多孔BCP陶瓷支架及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比较MSCs在两种材料支架表面的黏附数量和形态;同时以0.5、1.0、2.0、3.0和4.0×106/ml浓度细胞悬液接种于多孔BCP支架材料,检测适宜的接种浓度及单位体积支架材料可黏附MSCs数量。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大鼠MSCs黏附于多孔BCP陶瓷上的细胞数(88.00±6.58)明显高于HA陶瓷组(39.00±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接种浓度为2.0×106/ml时,单位体积的陶瓷支架材料最多可黏附MSCs数量为1.28×107个/cm3,为细胞适宜接种浓度。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经矿化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细胞浓度为2.0×106/ml时与多孔BCP陶瓷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