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18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02篇
  2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91.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是一古老的细胞反应通路,其在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转座子活动、调控内源性基因表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短链RNA干扰(siRNAs)已成功地应用于哺乳动物中,该文就其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和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Graves病伴甲状腺肿大的患者局部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观察其对甲状腺肿大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另外,注射组在肿大的甲状腺内注射丙酮缩去炎舒松,每次40mg,每月注射1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一疗程结束后观察到注射组有明显的消甲状腺肿效果,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较对照组疗效为优(P<0.01),且同时观察到本疗法有助于下调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结论局部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丙酮缩去炎舒松,对于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肿大具有显著的消退作用,且可能对Graves病的总体疗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80例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结果并存糖尿病20例,高血压35例,心脏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肝功能不全10例;术后伤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皮下积液4例;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结论虽然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4.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放射性脑损伤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结果:1例脑干损伤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在出现神经症状6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无瘤生存3例,生存时间48~60个月,生活自理。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难以评定,主要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提高对肝包虫病的螺旋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本院螺旋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肝包虫病螺旋CT表现。结果:囊型包虫病18例,其中单纯囊肿8例,表现为圆形水样密度区。多子囊型10例,表现为在一个大囊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更低密度小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晰。钙化14例,为囊壁壳状钙化囊内不定形条片状钙化。包虫囊肿合并感染4例,表现为囊壁增厚,强化明显。泡型包虫病3例,呈不规则及不均匀密度影,所有病灶内均有钙化灶,其中1例病灶边缘有晕样改变区。所有病例CT均诊断正确。结论:螺旋CT可以很好显示肝包虫病病灶,对肝包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6.
王立新  卿茂盛 《新中医》2006,38(6):23-24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加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PLDD术后联合中药二陈汤加活血祛瘀药内服治疗;对照组37倒,单纯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0.56%,对照组为81.08%,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LDD术后联合中药二陈汤加活血祛瘀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住院天数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微创加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茸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g1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参茸口服液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g1的含量。色谱分析采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5∶75)pH3.5,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为1.0mL·min-1。实验数据用Gilson715液相色谱工作站处理。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人参皂苷Rg1进样量在0.10042~0.90378μg,与峰面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n=5),平均回收率为100.06%。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精度高、分离度好,可作为参茸口服液成品中人参皂苷Rg1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具有控释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中β-磷酸三钙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β-磷酸三钙浸提液(原液及2、4、8、16倍稀释液),于接种后 72 h 通过 MTT 法显色,在酶标仪 49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增殖率(RGR),对β-酸三钙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的 RGR 值均≥80%,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L-929细胞增殖与β-磷酸三钙浸提液的浓度无明显相关,不同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 具有控释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中β-磷酸三钙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成人Bam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本病。结果 2例均为青年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饮、多尿、肌无力和抽搐;实验室检查均表现为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血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明显升高,而血压正常;补钾、补镁、安体舒通等治疗后症状缓解,血钾水平升高。结论 成人出现双下肢乏力,低血钾碱中毒,而血压正常时需考虑本病,本病行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可基本诊断,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治疗以补钾为主,辅助治疗包括补镁、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构建端粒保护蛋白TPP1短发夹RNA表达载体,探讨抑制TPP1表达后对端粒DNA损伤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端粒保护蛋白TPP1 sh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shTPP1-01,shTPP1-02,与表达外源性TPP1的TPP1-HA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hTPP1抑制外源性TPP1蛋白表达;RT-PCR检测shTPP1抑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MEF)内源性TPP1 mRNA的表达. 再用shTPP1分别感染ATM / MEF和ATM-/- MEF细胞后,分别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和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端粒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法(IF/PNA-FISH)检测端粒功能障碍诱导损伤灶(TIF)的形成.结果:shTPP1-01和shTPP1-02均能明显抑制外源性TPP1蛋白和内源性TPP1mRNA的表达,shTPP1-01和shTPP1-02作用于原代培养的MEFs后细胞生长缓慢,BrdU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占8.0%和8.7%,显著低于对照细胞的29.3%(P<0.01, P<0.01);而细胞表现为体积变大,形态扁平等类似细胞衰老的形态学改变;IF/PNA-FISH法检测结果显示,shTPP1作用于ATM / MEF细胞后导致端粒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的H2AX(γ-H2AX)和53BP1损伤灶(TIF)的形成,定量结果显示约50%的ATM / 细胞中出现至少5个TIF;而在shTPP1作用后的ATM-/-细胞中,端粒γ-H2AX 和53BP1形成的TIF数量显著减少,出现5个TIF的细胞数量不足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制TPP1表达后诱发端粒ATM依赖的DNA损伤反应,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